當彩村

當彩村

當彩村隸屬於我國青海省平安縣,是一處出高僧活佛之地,現有農戶64戶268人,其中藏族39戶158人,漢族25戶110人,屬漢藏雜居村。

青海省平安縣當彩村

達賴的家鄉 達賴的家鄉
紅崖村口的獅子頭 紅崖村口的獅子頭
平安縣紅崖村塔澤山〔虎嘯山〕 平安縣紅崖村塔澤山〔虎嘯山〕

東經101度51分57秒、北緯36度22分39秒——這個地理坐標,屬於中國青海省平安縣當彩村(紅崖村)的一個普通院落。達賴的故居坐落在山村中部,“當彩”藏語意為“虎嘯”。山坡下有兩座酷似雄獅的紅山,為地望增添了幾分瑞象、靈氣。村里雖只有幾十戶,一百餘人,可是出高僧活佛之地,多年來形成了“當彩活佛系統”,至今已歷六世。他們大都先修行於夏宗寺,然後入主塔爾寺。如當彩一世活佛羅桑多傑,不僅是塔爾寺第17任法台,還是小金瓦殿的建殿者;二世活佛益希噶桑,曾任塔爾寺的第29任法台;三世桑克珠尼瑪,任過第49任法台;五世桑崔臣晉美嘉措,曾兩任塔爾寺總法台。十四世達賴喇嘛出生的院落,幾經翻修,現有三排灰暗平房、一座紅色二層小木樓、一座黃牆金頂的經堂。院落門外,正對著海拔4000多米的宗喀吉日雪山。村民公保扎西說:“神山宗喀吉日天晴時看起來像是一尊睡佛;家門前的紅崖連綿,又像個蓮花座。我們就住在一朵蓮花瓣上,風水很好。” 公保扎西指著門前山坡下約200米外的一座肅穆白塔說:“那是十三世達賴喇嘛在從塔爾寺去拉卜楞寺的路上,中途歇腳的地方。傳聞說,十三世達賴喇嘛當時便說——我的下世就會出生在這個地方。”“十三世達賴喇嘛之所以在這裡落腳,是因為達賴喇嘛傳統上與本地夏宗寺寺主當采活佛關係很好。”公保扎西說,當采活佛,恰巧是達賴喇嘛轉世靈童的大哥。這個以種青稞謀生的青海藏族農家殊不可思議,養育的4個男孩中,竟有3個被認定為活佛轉世,其中包括藏傳佛教中地位崇高的達賴喇嘛。站在十三世達賴歇腳的白塔看紅崖村,一幅動態的雌雄雙獅吼狀拉動五層華蓋圖呈現眼前,真是活靈活現,美不勝收。這種“雙獅吼佛”地理景觀在整個青藏高原也極為難得。 當彩村位於青海省海東地區平安縣石灰窯鄉西南6Km處,屬腦山地區。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於公元1935年7月6日【農曆六月初六,藏曆木豬年五月五日,星期六,聯合國國際合作社日】丑時出生於青海湟中縣祁家川(今青海省平安縣紅崖村),乳名拉木登珠(漢譯為期盼充滿神性)。拉木登珠Lhamo Dhondup,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字,意為“滿足願望的女神”,這暗合喇嘛教的最高宗旨:陽陰人。男孩身上的八種生理特徵是將歷代法王與常人區別開來的特徵:大耳朵、寬眼睛、眉毛梢朝上翹、大腿上有虎皮斑,還有一隻手掌上有一個形似海螺的痕跡。他的家庭是個佛教世家,家族中不少人在塔爾寺等寺院為僧,大哥是六世當彩活佛,弟弟是西藏阿里的一位活佛。他在1938年被認定為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次年入藏,途經塔爾寺駐錫,1939年10月7日抵達拉薩。

當彩村前赭紅山崖 當彩村前赭紅山崖

當彩村現有農戶64戶268人,其中藏族39戶158人,漢族25戶110人,屬漢藏雜居村。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其父祁卻才仁(又譯祁卻才讓或祁卻才郎),其母德吉才仁。祁卻才仁系三合溝祁家川藏族,即當彩家族。其祖輩中就有塔爾寺十三世當彩活佛及一般僧人。祁卻才仁的長子為塔爾寺十四世當彩活佛,四子為十四世達賴喇嘛,五子為西藏阿里活佛,是一門佛教世家。 1933年10月,十三世達賴喇嘛土旦嘉措於拉薩圓寂後,西藏噶廈政府攝政熱振呼圖克圖即派人分三路尋訪“轉世”靈童。當時康色佛去西康,普覺佛訪藏南,格桑活佛到青海尋訪。據《拉薩見聞錄》一書記載:“靈童之尋獲,系遵照三種示意:(一)十三世達賴圓寂時面向東方,暗示靈童將轉生在東方;(二)乃均降神,謂達賴轉生在東北方向之漢人地方;(三)熱振觀海,顯一農家,住馬路將盡處,門前有巨柳一株,旁系白馬,一婦人抱小兒立樹下。熱振即將海中所見,讓畫師詳細繪出。然後派格桑活佛及左桑子二人按圖尋訪東北,果於青海地方尋獲靈童家庭。1937年格桑活佛一行四人到達西寧,經尋訪一年,訪得紅崖村祁卻才仁之子、塔爾寺當彩活佛之弟拉木登珠為十三世達賴轉世靈童,是年為1938年,拉木登珠時年已4歲。

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加措是西藏黃教領袖宗喀巴的兩大傳承弟子之一。20世紀40年代,達賴接受了當時的國民政府的冊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於1951年就西藏和平解放達成協定。達賴致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表示擁護協定。1954年,達賴赴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1956年,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達賴任主任委員。

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層反動集團在拉薩製造武裝叛亂,達賴逃離拉薩。2002年5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在新聞發布會上重申:達賴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宗教人士,他是披著宗教外衣,長期在國外從事分裂祖國活動、破壞中華民族團結的一個政治流亡者。

當彩村〔紅崖村〕巨變

當彩村 當彩村

平安縣城西南15公里處,是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的故鄉——石灰窯鄉紅崖村。這裡山路盤旋,地勢陡峭。溝中長年流淌著一股清澈的河水。溝兩邊儘是赭紅的山崖,由於長年累月的風雨剝蝕,斷層疊壘,奇峰突兀,恰如一幅長卷國畫大寫意。

紅崖村座落在石灰窯溝腦的山坳里,是一個十分偏僻的村莊。它之所以知名,與達賴在藏族政教界顯赫的地位不無關係。1935年農曆6月6日,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降生在祁家川當彩家族祁卻才讓家中,其家即在今平安縣石灰窯鄉紅崖村。

達賴故居前面的肅穆白塔 達賴故居前面的肅穆白塔

到了紅崖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宏偉的達賴故居。院中高桿上經幡飄揚,經堂飛檐下銅鈴叮噹,別有一番肅穆莊嚴的宗教氛圍。 達賴故居在“文化革命”期間遭到嚴重破壞。1985年國家撥款34萬元重新建造。經過一年多的加工營造,一座占地1400多平方米、富有藏傳佛教特色的藏式建築群拔地而起。為了保證建築質量,人民政府從浙江聘請了木雕高手,從塔爾寺邀請了著名的油漆、彩繪僧人參加建設。因而,新建築除樣式與原建築完全一致外,其雕刻、油漆和彩繪都比原建築精緻、考究多了。難怪凡到過這裡的人,莫不被那高超精湛的工藝所折服。 達賴故居一院四面房屋,均為木構建築。東西兩側各5間大房,門窗、板壁和梁棟上裝飾著雕鏤精細的花鳥走獸圖案,古香古色,素雅大方;南面是5間過廳,寬敞明亮,富麗堂皇,給人以典雅華貴的感覺;北面的主樓2層10間,粗大的圓木支撐起宏大的殿宇,四壁繪滿反映佛教教義的壁畫,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擺設著佛事器物,懸掛著達賴喇嘛及其父母的多幀照片。這座佛樓雕樑畫棟、飛檐翹角,高大宏偉,氣宇軒昂。整個建築布局嚴謹,古雅而不失華貴,壯麗而透出森嚴。可惜,偌大的一座院落卻無人居住,只得由其主人的堂姐祁洛賽一家代為看管。 1985年,祁洛賽曾千里迢迢去印度探望堂弟達賴喇嘛,共敘姐弟多年分離的思念, 介紹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回來後她把與達賴在印度的合影掛在屋內顯眼的地方,時常望著照片盼望流落在異國他鄉的親人回到祖國的懷抱。紅崖村的鄉親們也都懷著同樣美好的願望。然而,事情往往不是憑單方面的願望就能實現!需要連帶說及的是,在重建達賴達故居的同時,國家另撥出專款10萬元,復修了達賴的家寺夏宗寺。夏宗寺在紅崖村西10多里處,是一座依山懸空修建的寺院,建築格外別致。該寺有600多年的歷史,傳說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落髮為僧的地方。十四世達賴隆生在紅崖村,使境內的這座寺院聲名大震,並由此定為達賴的家寺。“文化革命”中夏宗寺也遭破壞,1984年國家撥款修復,1986年大經堂落成,現有5名住寺喇嘛。為了落實民族、宗教政策,人民政府耗資40餘萬元修復達賴故居和家寺,受到宗教界人士的交口稱譽。 紅崖村三面環山,屬於平安縣的高寒地區。全村46戶人家,藏漢兩個民族雜居,總人口為230人。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族民眾和睦相處,共同建設著社會主義新山村。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生產責任制的落實,農業生產有了較快發展,民眾生活有了明顯改善。1980年全村糧食總產6萬多斤,1986年增加到到近9萬斤;1980年全村現金收入只有4千多元,1986年增加到2.13萬元。此外,全村有大牲畜120多頭,戶均近3頭;有羊430多隻,戶均近10隻。最為村民稱道的是全村實現了“三通”,即電通、水通、路通。紅崖村祖祖輩輩照明靠油燈,喝水不方便,出門攀小道,生活非常艱苦。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國家不惜投入巨額資金:1977年架通了用電線路,1986年從10多公里外引來了自來水,1987年又修通了公路,把紅崖村與平安縣各幹道及湟中縣丹麻連通起來。僅修路一項,國家就耗資14萬元。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提高當地民眾的文化技術素質,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為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智力基礎。1956年達賴的姐姐才仁卓瑪從拉薩回故鄉探親時,曾決定把達賴故居外院改為村裡的學校。1979年國家撥款4萬元,把已破舊不堪的學校改建為磚木結構房屋的新學校。為了徹底改善辦學條件,1986年國家又撥款7萬元,在達賴故居對面新蓋了3棟18間教室,校舍一律為磚木結構,水泥平頂,玻璃窗,石灰牆,寬敞明亮,乾淨整潔,定名為紅崖國小。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促進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幾年來,全村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初等教育普及率一直為百分之百,達到普及初等教育的標準。人們每當走進紅崖村,總會看到學校操場上孩子們在盡情地遊戲,總會聽到教室里、校院裡到處朗朗讀書聲。村民們引以自豪的是,由於教育事業的發展,這個偏遠的山村向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先後送去了20多名有文化的工作人員;人們從紅崖村下一代充滿理想和追求的眼神中,看到了這個少數民族山村更加美好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