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服飾

在一定時期內服飾常常帶有某種傾向,即流行性。隨著時代的變化,服飾的流行趨勢也進行著不同的更新。西方當代服飾的最大特徵是非權威化和求異心理,強調個性,顯示獨立的個性元素,體現了比較自覺的個性意識。在中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人們對著裝有了更高的要求,使自身成為服飾的主宰者。西方服飾和東方服飾在高科技的作用下,服飾文化出現前所未有的世界大交融。當代服飾文化是一種充滿感性和活力的大眾文化。高科技和社會變化的快節奏為它提供著多元化、混雜、矛盾的存在模式,當代服飾成為人們表達觀念和願望的最直接媒介,服飾文化成為一種動態互動的文化流,通過它即能深刻地反映出當代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概述

當代服飾當代服飾

服飾文化是一個民族不流文化的縮影。更是一個地域經濟,社會,自然,心理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晶。人們從一般的需要到當代逐步追求個性,崇尚自由的體現,無不在服飾上下功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雙重追求,科學技術和資訊時代的到來,當代服飾出現了新的元素,體現了全球性與民族性多重融合的特點。當代服飾成為人們表達思想,審美情感和自由追求的代言人。因此,當代服飾可以說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結果,又是本土化與國際化進行對話的產物。

中國服飾主要特徵

當代服飾當代服飾

當代服飾演變主要呈現以下特徵:

1 國際化服裝品牌意識

國際知名品牌的多少是國家工業精益化的標誌,在成熟的現代文明中,質量不好的企業陸續退出,隨著恩格爾係數的降低,人們用於文化消費的支出在日益提高,購買者對於服裝審美質量越來越重視,開發“藝術生產力”是品牌建設中的理論與實踐主線。
一般認為,品牌是企業素質的外化,所謂“品”是品質,是內在性質,“牌”是牌子,是外在符號,品牌就是用一種紋樣,表明企業對目標消費者的特別承諾,品牌最為本質的特徵是企業與用戶的相關性,它是品牌的充分條件。
在服裝市場上,產品與用戶的相關性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功能相關,第二是審美相關,前者是低檔品牌要點,後者是高檔品牌要點,中檔品牌介乎兩者之間。要想打入高端市場,就必須研究國際服裝藝術大勢,與上游消費者的生活美學追求保持零距離,這是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2 從“精細”到“精煉”

工業文明之前的服裝藝術強調“精細”,不厭其“繁”,以重彩滿繡、富麗堂皇為理想追求。17世紀,代表著新興資產階級貴族化意識的巴洛克風格,18世紀,象徵著法國波旁王朝落日餘暉的羅可可風格,都反映了歐洲服裝藝術的古典情趣,那些誇張的輪廓、華麗的色彩、複雜的線條、繁多的裝飾,透出濃郁的封建宮廷味道。中國古代服裝的精細主要體現在圖案上,唐代安樂公主外嫁武庭秀時,四川官僚送來了一件單絲碧羅統裙,縷金線做的花鳥形狀細比髮絲,小鳥有米粒大,眼、喙、爪都不少,只有視力極好的人,仔細觀看才分得清楚,這就是樂得精巧的微雕藝術。精細可以炫耀貴族的財富和地位,表現其生活的閒適與精緻。在服裝依靠手工來完成的生產方式中,手藝人喜歡用精巧的技藝來展示不可模仿的經驗,以保證自己的生活來源不被同行奪走。
古代服裝藝術是貴族沙龍里的陽光,閉塞的環境、平穩的生活使精細的服裝不會帶來什麼不方便,而現代社會失去了田園式的寧靜,都市生活與沙龍生活的主要區別之一就是高速與多變,這就對服裝提出了簡潔要求。現代服裝行業已經具備了大工業特點,手工勞動的精細很難用機械實現,特別是許多巧奪天工的傳統工藝,流水線生產更是望塵莫及了,這就迫使人們在工業文明條件下尋找當代人的審美情趣,於是,精練--這種易於被機械生產所接受、又不失藝術追求的風格便應運而生了。
現代服裝追求精練,必然突出外輪廓線的作用,人體與背景的邊界要異常清晰,服裝款式的整體造型是第一設計要素。就連強調傳統貴族品味的迪奧都認為服裝的切線越少造型效果越好,內分割線太多了,感覺過於零碎,容易分散外輪廓線的整體力量,不利於審美結構的統一。古代服裝創作喜歡在裝飾細節上大做文章,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外輪廓線的作用,大造型的作用沒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現代服裝是人體素描,古代服裝是工筆花鳥。

3 從“加法設計”到“減法設計”

為了追求“精細”效果,傳統服裝的造型思路是“加法設計”,用增加要素的方式來炫示高貴與富有。“加法設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裝飾細節豐富,把能夠使用的形式儘量布滿,患不足;其次是工藝手段豐富,把能夠使用的技能儘可能地表現出來,患不透。
與“加法設計”相反,現代“精練”意識催生了“減法設計”,這是大思路上的變化。“減法設計”要求人們保持冷靜與理性的頭腦,常常不是要在作品上增加些什麼,而是要減少些什麼,審美參與因素要受到嚴格控制,不必須就不能進入,要用幹練的造型來展示精確構思。做到這一點自然很難,藝術是一種燃燒的職業,當創作欲望被激活以後,靈感可能爆發式地涌動起來,服裝上便被堆集出各種審美因素,致使作品過滿、過腫。奉行“減法設計”要學會“冷處理”,適時地為熱情降溫,培養“排除”能力,毫不吝嗇地去掉在靈感構思中形成的多餘東西。

4 從要素豐富到結構豐富

服裝藝術發展是歷史大循環,遵循著否定之否定規律,從原始簡單經過古代繁複,到現代簡潔,是一個不斷揚棄的過程。從表面上看,現代人否定了繁複,接近了原始情趣,但從本質上說,他們改變的只是過分的雕飾習慣,發展了豐富的結構意識,就豐富性這一點上來看,他們從古典服裝風格中吸收了有益因素。這就引出了我們必須加以說明的“結構豐富”。
與要素豐富不同,結構豐富是要素之間關係的多樣性。要素只決定服裝局部的藝術表現力,結構決定著點與點、線與線、面與面,體與體、甚至點線面體之間的構成質量,如果再把色與質的形式美要素考慮進來,結構變化在理論上是無限的。原始人把珠子從5個增加到8個,要素增加了3個,結構沒有變化,而現代人為了提高服飾整體美,以耳環連線項鍊,要素只增加了1個,但是結構發生了變化,這不是原有形式要素的重複,兩種不同單元構成了一種新關係,在結構上便豐富起來。
結構主義是一種新的創作方法,它提醒設計師要從關係入手來考慮服裝的審美性質,關係變了,性質也變了。所以,創新並不一定基於要素,即便所有的要素都是舊有的,只要結構新生了,就有可能產生耳目一新的結果。正因為如此,服裝的結構設計是藝術設計的基礎,它既是工藝活動,也是創作活動,設計人員可能不直接負責服裝結構的具體工作,可以交由工藝師來完成,但是他本人如果沒有豐富的結構知識與創造新結構的能力,無疑是非常重大的素質缺欠。

5 從“外飾藝術”到“內蘊藝術”

古代服裝是“外飾藝術”(Art Applique),它的基本特點是“美”與“用”之間為離散關係,服裝藝術與服裝實用是兩套各自相對封閉的系統,它們被機械地組合在一起。服裝的功能結構完成以後,工匠們運用繡、嵌等手法將自己的美化想法添加到服裝上去,服裝就等於一張特殊的畫布,是審美的背景材料,人們以它為依託來描繪自己的審美想像。鹹豐和同治年間,京都婦女服飾鑲邊多多益善,有“十八鑲”之說;清初,蘇州婦女崇尚“百褶裙”,有的多達300個褶;當時的“馬面裙”,又稱“月華裙”,每個褶中,五色俱全,鑲邊、褶襉與加色都體現了強烈的外飾意識,與服裝的實用功能沒有關係。
現代服裝重視“內蘊藝術”(Art Imlique)特點,“美”與“用”的關係是相互內在的,功能的有序性中直接體現美的理想,把物質要求與精神要求協調起來,揭示“用”本身的美,而不是在“用”之外再添加些藝術想法。現代藝術設計的任務是要使產品符合人的全面要求,人性化就是審美化。外觀質量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表面美化,而是內在質量的視覺體現,通過鮮明、新穎、悅目的形式展示產品的實用功能。
內蘊藝術重視秩序,秩序通向和諧,也通向美。標準的人體上身與下身非常接近黃金比,這就是秩序,現代服裝藝術家應該遵尊重它,不可任意改變天賦人形。
“衣必常暖然後求麗”是古典服裝藝術觀。從現代角度看,在實用的考慮中就可以包含審美構思,完善的設計理念還應包含價值考慮,美觀、經濟、實用三種元素是有機同構的,從哪個角度來考慮問題都要以其它兩方面作參照,這是現代系統設計思維方式的基本內容。

黑人樣式與當代服飾文化

當代服飾當代服飾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市場不僅使各類商品自由流通,而且還使各種文化有了更多碰撞與融合的機會。,服飾流行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周期進一步縮短,範圍進一步擴大,世界各地的民族服飾文化也更多地碰撞。服飾流行的中心在繼巴黎之後,出現了米蘭倫敦紐約東京等多中心的局面。這些中心的共同特點是不僅非常重視自己的文化傳承,而且對於不同文化具有較強的包容性,能夠積極主動地研究和汲取不同文化的優良特質,來豐富和發展本土多樣性的服飾文化。
作為服裝術語的“黑人樣式”有著它特定的內涵,它原來是指“黑色人種所穿著的傳統服裝”。在今天主要是指與黑色人種黝黑的皮膚、獨特的髮型、健美的體態相搭配的色彩艷麗、源於自然的服裝材料,以纏裹型為主、自由搭配的服裝樣式,各類誇張的裝飾等等的總稱。它是力量、速度和性感的體現。在以西歐“窄衣”服飾為主流的今天,“黑人樣式”以其完全另類的姿態和強烈震撼的視覺效果而引起世人矚目。“黑人樣式”逐漸發展成國際流行時尚的一個潮流,並開始廣泛而深入地影響到世界各地人們的服飾文化。
“黑人樣式”的特點首先表現在服裝材料上。其織物粗獷奔放,圖形單純、醒目、獨特,散發著樸實、自然的生活氣息(圖1)。 “黑人樣式”所使用的傳統面料主要是自己手工織造的亞麻布、棉布和毛織物等,現在也融合使用了一些現代面料。
“黑人樣式” 在色彩搭配上也具有鮮明的特點。它所使用的色彩飽和度一般很高,設色對比強烈。也正是由於具有如此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使“黑人樣式”很快在國際時裝舞台上異軍突起,大放異彩。
在服裝樣式方面,“黑人樣式”既包括傳統的纏腰布(Loin Cloth)、各式卷衣(Drapery,纏卷披掛在身上的衣物)、連衣裙(tunic),也包括現代的套裝(Suits)等。形式種類豐富多樣,為不同的搭配穿著方式提供了更多選擇。
黑色人種所特有的髮型、膚色和健美的體態是構成“黑人樣式”的必要元素。黑色人種的發質濃密,髮型獨特,黝黑的皮膚不僅在與各種鮮艷色彩搭配的時候效果強烈,而且還散發出健康的光澤,而優美的人體曲線更是造物主對於黑色人種的偏愛,與各類服裝造型組合都能收到迷人的視覺效果,成為當代生活中健康、時尚的標誌。
“黑人樣式”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它的搭配方式。在後工業時代,西方的主流服飾文化對於個性、自由、休閒更為崇尚,同時也在尋求對於自然狀態的回歸。“黑人樣式” 剛好與這種潮流相吻合。“黑人樣式”的搭配不僅包括服裝本身的搭配,也包括服飾品的搭配,產於非洲的黃銅、玻璃、石頭、鳥類羽毛、象牙和動物骨骼等都體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
“黑人樣式”的分布和傳播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由於殖民掠奪的原因,隨著黑人往歐洲美洲的遷徙而逐漸散播、發展。尤其以在美國和英國的傳播最為顯著。由於英美不同的國情為黑人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環境,英美的“黑人樣式”也呈現出相應的不同。英國的“黑人樣式”更加強調禮儀、細節,而美國的“黑人樣式”則更加自由、奔放。以非洲和英美為基礎,“黑人樣式”在20世紀的後半葉開始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黑人樣式”的流行除了受全球經濟發展的因素影響以外,還受到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響。
“黑人樣式”在當代服飾文化和時尚流行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當代中國湘西苗族女性服飾

當代服飾當代服飾
湘西型苗族服飾以女性服飾為代表。主要分布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鄰近的貴州省松桃縣,重慶市的秀山縣、酉陽縣,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也有分布。由於苗族分布廣泛,各地苗族女性的服飾千差萬別,不管是款式、顏色、圖案,都存在或多或少,或隱或顯的差異。苗族服飾中,每一大類型中,又有若干亞類型,苗族服飾包括各支系的服飾在內,不下200餘種。
湘西地區苗族女性服飾與其他地區相比,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飾,女性服飾一般是穿著“色彩斑斕布”,上身穿青或藍色繡花衣,下著紅色百褶裙,頭蓄長發,包藍色花帕,腳踩船形花鞋,配以各種銀飾,稱為“青苗”或“紅苗”。自清代雍正年間“改土歸流”以後,政府強制推行同化政策,“男皆剃髮,衣帽悉仿漢人。惟項戴銀圈一二圈,亦多不留須者。近城女苗閒學漢裝”。到清末民初,紅苗地區的男裝基本消失,女裝也逐漸“滿服”化,沒有了過去的紅色褶裙。時至今日,在今天湘西的永順、龍山等北半縣的苗族,其服飾與漢族已無分別,但在鳳凰、花垣、瀘溪、吉首等南半縣的苗族服飾,尤其是苗族女性服飾尚具特色。湘西地區的苗族女性服飾可略分為以下幾種小的區域類型:

1 鳳凰型

鳳凰地區的苗族女性服飾以臘爾山台地為代表。其中包括禾庫、山江、柳薄等18個鄉鎮,西與貴州省松桃縣交界。這一區域屬傳統的“生苗”地區,苗族女性服飾中以其高大的頭帕最引人注目。臘爾山台地的苗族婦女多喜歡用藍布白格,或有蠟染圖案的花帕包頭,稱為梅花帕。頭帕層層相疊、高高聳立,有如峨冠,若遇到嚴寒,還常常加包短帕一截,長三米多,由額頭一直包至腦後,連耳朵都包在裡面。鳳凰型服飾的衣著是典型的寬衣大袖,上衣下褲,衣服有領,顏色多用青色或藍色。與黔東南苗族服飾不同,湘西苗族女性平日少有穿裙,多以長褲配加各式圍裙,顯得樸素大方而又方便日常生活勞作,更加具有實用性。湘西型苗族女褲的褲身短,褲筒大,褲腳繡花邊,一般與上衣同顏色。
九十年代以來,開始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在縣城服務行業中,不少女服務員穿上了改良後的苗族服裝,有的在過去百褶裙的基礎上開發出一種新的裙子,裙長而寬、保留了褶疊,裙腳邊沿繡滿花紋,加綴花辮,五光十色,鮮艷美麗。但鄉村里普通婦女中穿圍裙的較多,民間稱“抹裙”,就是擋在上身胸前的一塊布。製作比較講究,一般手工繡花,圖案講究。平常很少穿出來,如遇走親訪友或在吃牛、接龍等盛大節日和祭典中才穿,故稱“禮裙”。鳳凰型的圍裙是高腰圍裙,一般高50公分,圍在胸前,頂端用銀扣系在外衣領上,腰間用手工編織的花帶系在腰間。

2 花保型

此類型的服飾以花垣縣的吉衛、排碧、麻栗場、龍潭等地及保靖呂洞山區的葫蘆、水田等地為代表。鄰近的吉首市的矮寨、德夯、大興、陽孟等地服飾風格也與此地相同。花保型的女性服飾與鳳凰型相比,最顯而易見的區別也在於頭帕,花保型的服飾中,也喜用頭帕,但是在顏色上偏愛黑色,帕子相對包得工整平正,從正面看來,包的是平帕,摺疊整齊,不偏不斜,恰齊額眉;而從側面看,則是一圈一圈地往上延伸,呈現出一種別致的雀尾形狀。這一帶的苗家女子,頭帕在包至後腦勺時,開始層層上疊,於是就在後腦形成一個漸起的雀尾,在平整中顯出一絲俏皮,並且頭帕前額部分還裝飾8朵銀花,以增加美觀。花保型的服裝以黑色和藍白格子布為主,衣服無領,也是上衣下褲,無單獨穿用的裙。本地區婦女們所系的圍裙是低腰圍裙,一般高30公分,只是系在腰間,圍裙和上衣基本同色,繡花鳥蟲魚,既彌補了闊腳褲的單調又十分便於日常勞動。

3 瀘溪型

瀘溪型的苗族女性服飾以瀘溪縣的潭溪、洗溪等地為代表。相比於湘西其他地區類型,瀘溪苗族尤喜白色。瀘溪苗族女性的頭帕多為白色,頭帕一般長3米,兩端用黑線繡十字挑花。挑花是此地區苗族婦女最擅長的傳統工藝之一,它是以十字為基本針法,沒有統一的圖案,不用草稿,也不打樣,全是憑挑制者的愛好和豐富的想像力挑制而成。有的頭帕上繡有四對青色花蝶,獨具風韻,湘西民歌中所謂“頭上帕子四個角,四個角上繡飛蛾”說的就是這種頭帕。瀘溪地區苗族女性的衣著十分樸素,少有繡花,且以素色衣服居多,冬天穿純藍色,夏天則穿純白色的衣服。皆滿襟,無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