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斑潛蠅

番茄斑潛蠅

成蟲翅長約2mm,除複眼、單眼三角區、後頭及胸、腹背面大體黑色,其餘部分和小盾板基本黃色;成蟲內、外頂鬃均著生在黃色區,蛹後氣門7—12孔;卵米色,稍透明,大小0.2一0.3×0.1一0.15(mm);幼蟲蛆狀,初孵無色,漸變黃橙色,老熟時長約3mm;蛹卵形,腹面稍平,橙黃色,大小1.7—2.3×0.5—0.75(mm)。

基本信息

簡介

學名 Liriomyza bryoniae (Kaltenbach)屬昆蟲綱,雙翅目,潛蠅科。
別名瓜斑潛蠅
分布在中國日本歐洲非洲以色列

番茄斑潛蠅番茄斑潛蠅

斑潛蠅除番茄斑潛蠅外,具有重要性的還有三葉草斑潛蠅(L.trifolii Burgess);線斑潛蠅(L.strigata);美洲斑潛蠅(L.sativae)和南美斑潛蠅(L.huidobrensis)等。五種斑潛蠅形態極相似。

寄主

茄科、葫蘆科、十字花科等36科。嗜食番茄、瓜類、萵苣和豆類。是高雜食性害蟲,是危險的六小害蟲之一。

為害特點

幼蟲孵化後潛食葉肉,呈曲折婉蜒的食痕,苗期2—7葉受害多,嚴重的潛痕密布,致葉片發黃、枯焦或脫落。蟲道的終端不明顯變寬,是該蟲與線斑潛蠅、南美斑潛蠅、美洲斑潛蠅相區別的一個特徵。

形態特徵

成蟲翅長約2mm,除複眼、單眼三角區、後頭及胸、腹背面大體黑色,其餘部分和小盾板基本黃色;成蟲內、外頂鬃均著生在黃色區,蛹後氣門7—12孔;卵米色,稍透明,大小0.2一0.3×0.1一0.15(mm);幼蟲蛆狀,初孵無色,漸變黃橙色,老熟時長約3mm;蛹卵形,腹面稍平,橙黃色,大小1.7—2.3×0.5—0.75(mm)。

生活習性

番茄斑潛蠅在北京於3月中旬開始出現,5月12—19日出現第一個峰值,6月23日一7月1日出現第2個峰值,7月28日一8月18日無蟲。9月15日一22日出現最高峰,10月20日以後蟲口數量下降。看來該蟲在5月中旬一7月初及9月上、中旬一10月中旬有兩個發生高峰期。該蟲在台灣全年均發生,台灣風山年生25—26代,在甘藍上主要有兩次發生高峰期,一次在3—6月,4月達到高峰;第二次高峰在10一12月,10月進入高峰,種群密度上半年高於下半年,7—9月雨季發生少;4月和10月均溫25—27℃,降雨少適其發生。經試驗15℃成蟲壽命10—14天,卵期13天左右,幼蟲期9天左右,蛹期20天左右;30℃成蟲壽命5天,卵期4天,幼蟲期5天左右,蛹期9天左右。幼蟲老熟後咬破表皮在葉外或土表下化蛹,25℃條件下每雌產卵量約183粒。在甘藍上卵多產在真葉上,基部葉片最多,偏喜成熟的葉片,由下向上,較有規律,少部分產在子葉上。該蟲在田間分布屬擴散型,發生高峰期,全田被害。天敵有蛹寄生蜂Halticoptera circulus (Walker)和Opius phaseoli Fischer等。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疫區蔬菜花卉嚴禁外調、外運。

(2)生物防治 釋放姬小蜂Diglyphus spp、反顎繭蜂Dacnusin spp.、潛蠅繭蜂Opius spp.等寄生蜂,這三種寄生蜂對斑潛蠅寄生率較高。

(3)施用昆蟲生長調節劑類,可影響成蟲生殖、卵的孵化和幼蟲脫皮、化蛹等。也可用黃板誘集。

(4)提倡施用48%樂斯本(毒死蜱)乳油1500一2000倍液、1.8%阿巴丁(愛福丁)乳油2000倍液、10%菸鹼乳油1000倍液、10%除盡懸浮劑1000倍液、5%銳勁特懸浮劑,1500倍液、40%七星寶乳油600一800倍液,在發生高峰期5—7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5)用昆蟲生長調節劑5%抑太保2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對潛蠅科成蟲具不孕作用,用藥後成蟲產的卵孵化率低,孵化幼蟲多死亡,是一類具有發展前途的藥劑

(6)沒有上述藥劑應急時可選用25%愛卡士乳油1000倍液或75%賽滅淨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2.8%第滅寧乳油1000倍液、98%巴丹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oo倍液。掌握在發生高峰期5—7天噴1次,連續2—3次。防治該蟲應選8—10時,露水乾後,幼蟲開始到葉面活動,老熟幼蟲多從蟲道中鑽出是噴藥最有利時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