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萬國報館編著的史學作品]

甲午[萬國報館編著的史學作品]

本書收集了1850-1895年,英國、法國、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十幾種報刊近300個版面,在這些報刊中有日報,也有周刊,圖文報導之外還有大量的述評,使得報導角度非常豐富。

基本資料

甲午 甲午

甲午

作者: 萬國報館 編著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副標題: 120年前的西方媒體觀察

出版年: 2014-8

頁數: 339

定價: 68.0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108050557

內容簡介

今年是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對於這場戰爭的反思隨著更多的史料挖掘而日益深刻和全面。在甲午戰爭史料挖掘中,本書的兩位作者選取的角度是:西方媒體對於甲午戰爭的關注和報導。

在報刊的收集過程中,有一個現象也引起了兩位作者的注意和思考。在中國人看來,甲午戰爭是一場侵略戰爭,但翻看這些西方報導,卻看不到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同情。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日本還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媒體戰。

日本在進行戰略包圍時,秘密聘請了一個美國專家作為國家宣傳戰的總指揮,這個人就是美國《紐約論壇報》的記者豪斯。豪斯很熟悉西方媒體的運作方式,在他有計畫的包裝下,西方媒體對中國與日本分別代表著野蠻與文明的認識,形成了一種潮流與共識。比如紐約《先驅報》說,日本在朝鮮的作為將有利於整個世界, 日本一旦失敗,將令朝鮮重回中國野蠻的統治。這是當時世界最典型的看法。亞特蘭大《先進報》說,美國公眾毫無疑問地同情日本,認為日本代表著亞洲的光榮與進步。當時美國公眾中有一種說法,把日本稱為“東方美國佬”,覺得跟日本人很有認同感。而這些實際上是媒體包裝出來的。

本書收集了1850-1895年,英國、法國、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十幾種報刊近300個版面,在這些報刊中有日報,也有周刊,圖文報導之外還有大量的述評,使得報導角度非常豐富。

此外,由於120年前,攝影術剛剛發明,印刷手段也是木板銅版多種印製手段並行,也還沒有統一的通訊社報導模式,更個媒體採用的報導模式是編輯記者文字描述外許多報刊配備了現場素描編輯,通過現場素描再現場景,前線的文稿和畫稿通過商船來傳遞。 這就使得本書的圖片資料除相片外,還有大量的現場素描。這也是本書特色之一。

在回頭看120年前西方媒體對於東亞局勢的觀察,豐富了我們對於歷史的思考角度。

作者簡介

萬國報館:為幾位老報刊收集愛好者組成的研究小組,他們致力於收集西方老報刊,並針對歷史事件挖掘當時西方媒體的報導內容,並進行比較研究。小組成員來自平面媒體、電視媒體和網路媒體,均有媒體經驗;觀察角度多樣,研究方向較為獨特。

目錄

目錄

序一 超越東亞 觀察甲午/ 馬勇 1

序二 百年甲午的新聞解讀/ 童 兵 5

前言

一 東亞的火藥桶:朝鮮

二 西方勢力在東亞

三 洋務與維新

四 沉沒的“高升”

五 黃海悲歌:不沉的“致遠”

六 中國陸軍的慘敗

七 旅順屠殺真相

八 威海衛的陷落

九 戰爭中的生與死

十 《馬關條約》:中國之辱

十一 故國有所思

十二 媒體在戰爭中的作用

後記 西方的畫報

致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