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馬園村

田馬園村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北臨309國道、濟邯高速公路、西鄰106國道、北靠濟邯鐵路、交通便利,以盛產名優水果而聞名。該村共1100人,4000畝耕地,其中結果果園面積3000畝,年產優質果品650萬公斤,2004年人均收入8000元,2005年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上。

冠縣田馬園村果品生產簡介
幾年來,在縣林業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該村注重果樹新品種的引進與推廣,先後引進日本豐水梨、綠寶石、美國凱特杏、青皮甜石榴、大櫻桃、美國黑寶石李子、美國大棚油桃、大棚葡萄、中華壽桃等幾十個名、特、優、新果樹種類,僅蘋果類就有極早紅、滕木一號、早生、晚生富士、喬納金等20多個品種,共1400多畝。梨樹有綠寶石、豐水、紅香酥、20世紀、新高、瑪瑙、美國紅考密斯、黃金梨等20多個品種,共1000畝。該村引進的大棚油桃栽培技術受到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中國科協的大力支持和重視,被列為省科普基地,1000畝脫毒優質紅富士蘋果被認定為“山東省首家無公害蘋果”。在果園管理上,套用了疏花疏果、摘葉轉果、人工授粉、套袋、鋪反光膜等新技術,2003年從國家科技部引進日本蘋果樹體高光效改造技術,使果品的產量和質量都有顯著的提高。2004年國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定“田馬園牌蘋果”為無公害蘋果。同時,該村調整種植結構,投資40多萬元,擴種梨樹400畝,新建油桃、凱特杏大棚100個,引進先進管理技術,搞大面積網路化棚架梨120畝,提高了水果的色澤、個頭和品質;租賃縣畜牧場沙荒地700畝,建葡萄園100畝,有京秀、8611、興華1號等品種,建櫻桃園600畝,目前共有櫻桃1200畝,全村變成了無糧村。一個品種新、種類多、質量高的大型果品基地正在形成。
田馬園村
冠縣東古城鎮位於山東省最西部,與河北省館陶縣隔河相望,是山東省的西大門。總面積150平方公里,耕地9.2萬畝,轄84個行政村,人口7萬。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為中心鎮。邯濟鐵路、濟聊館高速公路、106、306國道、008省道在該鎮縱橫交匯,交通便利。優質大蒜、名優特稀果品是該鎮的農業特產。粉皮加工業、化工、鑄造業是該鎮的優勢主導產業。
大蒜種植在該鎮有幾十年的歷史,種植面積4.8萬畝,輻射方圓近百里,屬無公害產品。東古城鎮人將繼續發展壯大這一主導產業,爭取在三五年內人均種植面積達到一畝,把該鎮建設成為魯西最大的大蒜生產集散地。以田馬園村為代表的名優特稀水果栽植面積2萬畝,所產優質蘋果、豐水梨、櫻桃等響譽省內外。
粉皮加工是該鎮的傳統手工業,有300多年的歷史,現已形成規模化生產。全鎮有1000餘戶、4000餘人從事粉皮加工業,日產粉皮3萬公斤,年產1000餘萬斤。萬和牌粉皮曾在全國農產品博覽展銷會上獲優質產品稱號。
冠縣田馬園村果品生產簡介
冠縣田馬園村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北臨309國道、濟邯高速公路、西鄰106國道、北靠濟邯鐵路、交通便利,以盛產名優水果而聞名。該村共1100人,4000畝耕地,其中結果果園面積3000畝,年產優質果品650萬公斤,2004年人均收入8000元,2005年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上。
幾年來,在縣林業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該村注重果樹新品種的引進與推廣,先後引進日本豐水梨、綠寶石、美國凱特杏、青皮甜石榴、大櫻桃、美國黑寶石李子、美國大棚油桃、大棚葡萄、中華壽桃等幾十個名、特、優、新果樹種類,僅蘋果類就有極早紅、滕木一號、早生、晚生富士、喬納金等20多個品種,共1400多畝。梨樹有綠寶石、豐水、紅香酥、20世紀、新高、瑪瑙、美國紅考密斯、黃金梨等20多個品種,共1000畝。該村引進的大棚油桃栽培技術受到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中國科協的大力支持和重視,被列為省科普基地,1000畝脫毒優質紅富士蘋果被認定為“山東省首家無公害蘋果”。在果園管理上,套用了疏花疏果、摘葉轉果、人工授粉、套袋、鋪反光膜等新技術,2003年從國家科技部引進日本蘋果樹體高光效改造技術,使果品的產量和質量都有顯著的提高。2004年國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定“田馬園牌蘋果”為無公害蘋果。同時,該村調整種植結構,投資40多萬元,擴種梨樹400畝,新建油桃、凱特杏大棚100個,引進先進管理技術,搞大面積網路化棚架梨120畝,提高了水果的色澤、個頭和品質;租賃縣畜牧場沙荒地700畝,建葡萄園100畝,有京秀、8611、興華1號等品種,建櫻桃園600畝,目前共有櫻桃1200畝,全村變成了無糧村。一個品種新、種類多、質量高的大型果品基地正在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