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靜悄悄-俄羅斯無伴奏合唱精品曲選

內容介紹拿到這本合唱曲集,激起作者一連串難忘的回憶,它使作者回想起接觸合唱的一段段往事。 第一次現場聆聽合唱歌曲是1938年“武漢合唱團”的演唱會,當時是由夏之秋指揮“武漢合唱團”演唱黃自的《抗敵歌》。 1939年作者到了重慶,接觸到一些專業的合唱音樂團體,其中有胡然領導的“抗敵歌詠團”,許多有造詣的年輕歌唱家都在裡面,如:朱崇懋、胡雪谷等人。

內容介紹

拿到這本合唱曲集,激起作者一連串難忘的回憶,它使作者回想起接觸合唱的一段段往事。
作者是在少年時期,因投身抗日救亡的歌詠運動而接觸到合唱的。那時的“合唱”其實都是單聲部的大齊唱。第一次現場聆聽合唱歌曲是1938年“武漢合唱團”的演唱會,當時是由夏之秋指揮“武漢合唱團”演唱黃自的《抗敵歌》。渾厚的和聲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人聲組合的立體美,加上夏之秋激情洋溢的指揮,調動了舞台上各聲部間此起彼伏的呼應,它深深地吸引著作者,震撼了作者。後來在歌詠幹部訓練班跟著星海學指揮,唱一些多聲部的抗戰歌曲,如:《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等。同時也到舞台上或街頭唱給民眾聽,這時感覺更新鮮了,演唱時感到聲部有主有次、有剛有柔。進入這樣一個有秩序的組合,有突出特點的熱情放歌,又有照顧大局的控制收斂;既去感動和激發聽眾,自己也浸融在那親切近人的音樂流動中。
1939年作者到了重慶,接觸到一些專業的合唱音樂團體,其中有胡然領導的“抗敵歌詠團”,許多有造詣的年輕歌唱家都在裡面,如:朱崇懋、胡雪谷等人。他們演唱了很多上海音專的音樂家們創作的抗戰合唱曲。聽他們的合唱,作者長了見識:唱合唱不能張口就來,還得要有科學的發聲法作為演唱合唱的必備功底;高音不緊,低音不虛,各聲部具有不同音色,既能表現不同的個性,又有和諧統一的整體。他們有兩首歌唱得特別好:賀綠汀的《墾春泥》和張文綱的《戰士騎馬打仗去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