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第三國小

田林第三國小開辦於1986年,是位於徐匯區田林地區的一所國小。學校創辦以來一直秉承“生物與環保”的科技特色,通過“以科技促發展,以活動展潛能”的辦學理念,倡導學生自主發展,發展學校的科技教育。

基本信息

田林第三國小開辦於1986年,是位於徐匯區田林地區的一所國小,學校創辦至今已20年了。學校創辦以來一直秉承“生物與環保”的科技特色,通過“以科技促發展,以活動展潛能”的辦學理念,倡導學生自主發展,發展學校的科技教育。
學校科技教育的發展目標
田林社區是一個知識型社區,社區內擁有一大批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科技工作者,20年來,我校憑藉這一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積極探索和發展學校的科技教育。在談家禎教授的親自關懷下,我們專門聘請了談家楨教授的學生、動物生理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余家璜教授、植物生理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映璜和中國病蟲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昆蟲學家俞淵三位老教授擔任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參與學校的科技教育,整體提升了科技教育水平。
近2年,我們根據學校科技教育發展的現狀,確立了科技教育的發展目標:
(1)以“科技促發展,以活動展潛能”的辦學理念為指導,發展科技教育,開展科技活動;(2)以科技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和實施,可持續發展學生環保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基礎性培養;(3)開發科技教育的校本課程,整合科技活動,將科技教育有效地滲透到各科教學中;(4)堅持科研和科技教育相結合,通過科技教育的課題研究,探索、實踐科技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學校科技教育特色
1.堅持開展環保綜合主題活動
我校在開展環保教育時,一直堅持以環保綜合主題活動為載體,努力在環保活動方案設計領域積極探索,促進學生環保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幾年來,我校不僅在環保綜合活動的實踐中卓有成效,而且還積累了不少優秀活動方案,逐步形成了“流動的芳草地”校本拓展型課程,提升了學校科技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如今,我們正堅持開發和實踐新的活動方案,不斷為“流動的芳草地”注入新鮮的血液,讓它日益豐滿充實。
2006年9月,我校開展了“綠色之旅西藏行”環保宣傳活動,活動持續一年半。活動中,我們以“田三號”滬薩列車的啟動,鼓勵學生通過讀書篇、宣傳篇和實踐篇三個階段的活動,關心西藏的環保建設,積極參與環保宣傳活動,提高環保意識學生們在活動中,通過閱讀書籍、上網查找資料,了解滬薩線沿途各站點的風土人情、環保建設以及青藏鐵路建設中的環保故事;通過製作環保毽子玩藏族遊戲,用冰棍製作各族娃娃以及用“我愛綠色西藏”繪畫創想西藏;通過在中隊、社區創建“小小節能圖書館”、和媽媽製作環保布袋,陪媽媽買一次菜,體會媽媽平時持家的辛勞,知道要孝敬父母。通過活動,我們希望學生們能夠真正地走進西藏,關注西藏,了解祖國,同時也能關注西藏的環保建設,留住西藏的美麗,呼籲大家保護西藏,攜手創建綠色西藏。
我們希望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挖掘學生的發展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逐步完成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養成教育。這項活動獲得上海市“殼牌美境”活動方案設計一等獎,實施二等獎,徐匯區創新大賽實踐活動一等獎。
2008年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在田林三小的校園裡,“田三滬薩號”列車又將鳴笛遠行。在青少年活動中心葉紅、姚建蘭、孫婷等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田林三小和青海玉樹州的學校結對,手拉手開展起“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環保活動。我們開展了“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 —玉樹州學校和田林三小手拉手環保活動啟動儀式,啟動儀式過程製作成視頻後將傳送到青海玉樹州,並與當地孤兒學校開展互動結對啟動儀式。
在啟動儀式上,田林三小新老兩位校長共同向青海結對學校贈送學校20周年校慶光碟和“流動的芳草地”環保活動資料光碟,交流兩地學生環保活動的開展;五年級的同學則捐出了自己的圖書並利用廢舊材料製作了精美的環保書籤,他們通過網站書籍查找資料,在每一張書籤上介紹了一則環保小知識。學生們希望學校的“流動綠色圖書館”能在西部學校紮根,讓書籤承載他們的環保心愿傳遞到西部孩子的手中;當三年級同學們得知學校要和西部學校結對開展環保活動,紛紛準備了自己心愛的玩具,捐給西部的同學們。該舉特別之處是,每個玩具中都被放入了一張小卡片,學生們紛紛在卡片上寫上自己的環保心愿以及想對西部孩子說的一句話;五年級的同學們還通過網站、書籍查找收集資料了解西部,製作了一份份精美的環保小報——“共繪綠色西部”,描繪心中美麗的西部。他們把環保小報贈送給西部結對學校,宣傳環保,讓西部的同學們能加入到宣傳環保的行列中。
“田三號滬薩列車”隆隆飛奔,由同學們親手設計的青海站環保站牌在學生們手中傳遞,大家在心中祝願:讓我們手拉手,一起行動,把我們的環保站牌接力到世界屋脊青海,讓西部也留下一片片“流動的芳草地”。“列車”將承載著同學們的環保心愿緩緩駛向青海,讓青海玉樹州和上海田林三小兩地學生手拉手共同保護母親河,描繪美好的家園。
活動最後,田林三小五(2)班學生代表全校師生向兩地學生髮出倡議,倡議大家手牽手,共同保護母親河。隨後,同學們紛紛在倡議書上籤名,莊嚴承諾:手拉手,共護母親河。
“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大型環保活動剛剛拉開序幕,希望通過此次活動,以“田林三小與藏醫孤兒學校”為結對點,進行環保聯合行動,之後會向兩地更大範圍的學校推廣,讓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的行動中來。同時以活動促進兩地青少年對雙方環境情況,環保活動的相互了解,共同參與長江自然生態保護行動,培養長江首尾漢藏民族的孩子對長江母親河的情感、珍愛和憂患意識,塑造具有生態素養的長江兒女形象。
2.堅持環保專題教育
我校一直非常重視堅持環保專題教育促進學生的環保行為習慣,既通過科技講座普及環保知識,又通過家庭、社區的環保宣傳關注環保問題,感受環保的重要性。我們積極利用學校的優勢,定期邀請社區科學家為學生做科技講座,如《澳大利亞人的環保理念》、《牛奶和三聚氰胺》等科技前沿講座,牢牢地抓住了學生們的興趣,引領他們跨入科學的殿堂。
每個“學雷鋒”的日子,又是我們“流動的芳草地”環保宣傳日,各個“雛鷹小隊”都會深入社區的聯誼單位和居委,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宣傳活動。
如今,“學雷鋒”環保宣傳活動已經整整五年了,高年級的學生畢業了,低年級的學生又接過接力棒,“爭做雷鋒式的好少年”已在學生們心中深深紮根,尋找“流動的芳草地”、宏揚綠色文化已在田林三小的師生心中深深紮根。
三·八婦女節,“我和媽媽話環保”已成為我校的品牌環保親子活動,學生們不僅自己查找資料,製作環保網頁,給媽媽介紹環保知識,糾正媽媽生活中一些不環保的行為,更是和媽媽一起做環保實事。
2008年,我校“我和媽媽話環保”以“做身邊節能事,為奧運添綠色”作為活動的主題,田三的校園到處充滿了春意盎然的綠色。
首先,我們開展了自家節水節電小調查活動,調查活動為期兩周,第一周要求各個家庭不採取任何節能措施,記錄家中用水用電情況,第二周要求學生和家長積極出謀劃策,創想節能金點子並積極在家中實施,再一次記錄用水用電情況。然後將兩周的記錄數據進行比較,感受一下落實了節能措施後,家中用水用電是否節約了,並談談感想。
其次,我校科技老師得知:6月1日起,國家規定市民到超市購物將不再提供塑膠袋。科技老師及時抓住這一社會熱點,設計了“我和媽媽製作環保購物袋”活動,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利用廢舊材料製作了各種各樣的購物袋,有用廢舊衣服精心剪裁製作的購物袋,有用廣告紙製作的購物袋,有用廢布製作的購物袋,還有的收集了廢棄的布包,孩子們發揮豐富的想像,在布包上描繪美麗的圖案,變廢為寶,變成了一隻漂亮的購物袋……
通過一次真實的體驗活動,學生和家長們感受頗深,文明是一種力量,節能是一種美德,我相信它會像奧運火炬傳遞一樣,匯聚所有人的熱情,在每個人心中傳遞。
3、生物特色小組活動
自從學校成立了生物特色小組,老科學家們為此付出了許多心血,在科學家的指導和幫助下,我校生物特色小組的學生探究了不少科學小課題,如“無磷洗衣粉真得環保嗎?”和“多層住宅水箱二次污染的調查”分別獲得“寶山杯”科學小論文競賽二、三等獎;“科技智多星”科學論文三等獎;上海市英特兒創新大賽三等獎。
4.近年開展的“主要”科技教育及獲得的成績
作為一所科技特色學校,我們一直非常積極地參與各種科技活動。如:每年的“六·五”環境日的宣傳活動,“殼牌”美境活動,創新大賽等等。
為了讓學校的科技教育有突破,更上一層樓,使科技教育既保持特色又有所
創新,目前我們在科技教育領域確立了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如:我校確立的《小學生科技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被定位國家級課題《小學生科學能力基礎性培養》的課題,並獲得徐匯區科研成果推廣三等獎;《國小科技教育(生物與環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獲得國家“生物和環境”課題研究論文一等獎。
我校的學生也在市區級多項科技競賽中也頻頻獲獎,如:上海市“七巧板”比賽的二、三等獎;上海市“白貓杯”化學競賽三等獎;上海市“田二杯”救救野豬知識競賽三等獎等等。
我們希望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能通過科研引領科技教育探索、研究,可持續發展,走出一條新路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