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體虛

產後體虛

產後體虛是指女性產後的一種亞健康或疾病狀態。

基本信息

產後體虛

由於分娩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創傷和出血,導致其元氣耗損,氣血不足,稱為產後體虛。症如:怕冷、怕風、出虛汗,腰膝酸軟,小腹冷痛,心悸氣短,四肢乏力,月經量少、色黑,白帶多,經期浮腫,面色晦暗、長斑,卵巢功能減退、產後性冷淡等症狀。

病因病機

產婦素體虛弱,失血過多,亡血傷津,虛陽浮散,沖任血虛,胞脈失養,產後臟腑傷動,百節空虛,腠理不實,衛表不固,攝生稍有不慎便可發生各種產後疾病。

妊娠後期,孕婦體內雌激素、黃體酮、皮質激素、甲狀腺素都會不同程度增高,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體內內分泌環境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尤其是產後24小時內,體內激素水平的短時急速下降,造成機體內分泌的不平衡,從而產生產後月子病和產後體虛。

症狀

1、怕冷、怕風、出虛汗、潮熱。

2、腰膝酸軟、四肢乏力、心悸氣短。

3、小腹冷痛、月經量少、色黑,白帶多。

4、面色晦暗、長斑。

5、卵巢功能減退、產後性冷淡。

產後體虛的治療原則

根據亡血傷津、瘀血內阻、多虛多瘀的特點,本著“勿拘於產後,亦勿忘於產後”的原則,結合病情進行辨證論治。

《景岳全書》說:“產後氣血俱去,誠多虛證,然有虛者,有不虛者,有全實者,凡此三者,但當隨證隨人,辨其虛實,以常法治療,不得執有誠心,概行大補,以致助邪。”

即產後多虛應以大補氣血為主,但其用藥須防滯邪、助邪之弊;產後多瘀,當以活血行瘀之法,然產後之活血化瘀,又須佐以養血,使祛邪而不傷正,化瘀而不傷血。選方用藥,必須照顧氣血。開郁勿過於耗散,消導必兼扶脾,祛寒勿過於溫燥,清熱勿過用苦寒。

產後體虛的治療三禁:

1、禁大汗,以防亡陽;

2、禁峻下,以防亡陰;

3、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飲食調理

1.大棗益母草湯

大棗50克,益母草30克,紅糖50克。大棗、益母草洗淨,加水,大火燒沸,加紅糖改小火煎煮,至溢出藥昧即可。每晚臨睡前溫服,分娩後30天內連續飲用。可補氣養血、活血去淤。適用於產後體虛。

2.當歸紅糖蛋

當歸10克,紅糖50克,雞蛋2個。當歸洗淨後加水700毫升,煎熬至500毫升,打入雞蛋,加紅糖,蛋熟即可。食蛋喝湯,每天做早餐食用。

可補血活血、促進子宮恢復。適用於產後體虛,分娩後1月內選用。

3.歸芪紅棗雞

當歸20克,炙黃芪20克,紅棗10枚,仔母雞1隻,米酒、味素、食鹽各適量。

仔母雞宰殺後去毛、內臟,洗淨,在沸水中燙3分鐘。將洗淨的黃芪、當歸、紅棗塞入雞腹內,加米酒、清水適量,小火煮至爛熟,去除藥渣,調入食鹽、味素即可。吃肉喝湯.分娩後1月內均可以此佐餐。可補氣補血、活血健脾。適用於產後體虛。

4.鮮牛奶燜雞

仔母雞1隻,鮮牛奶1000毫升,豬油10毫升,薑末、蔥花、味素、水澱粉、食鹽各適量。

仔母雞宰殺後去毛、內臟,洗淨,置沸水中燙3分鐘,撈起,晾乾。鮮牛奶倒入沙鍋中,放少量鹽,大火煮沸。將雞放入.待沸騰.改文火煮至熟爛,撈起,切塊上盤。再將豬油、牛奶、薑末、蔥花、味素和水澱粉一起勾芡,淋在已裝盤的雞塊上即可。佐餐食用。可補氣溫中、滋養五臟、生津潤腸。適用於產後體虛。

5.豬蹄雞骨湯

豬排骨200克,豬蹄1隻,雞骨200克,香菜10克,薑末、蔥花、味素、料酒、食鹽各適量。

排骨、豬蹄、雞骨洗淨,剁塊,同放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燒沸,去浮沫,加薑末、料酒、食鹽,改小火煮至湯呈乳白色時,加香菜、蔥花、味素即成。佐餐服食,吃肉喝湯。可健脾益氣、補腎益精、通乳下氣。適用於產後體虛、乳少。

調理

新媽咪會感覺頭暈眼花,心慌心悸,氣短和全身無力;還會臉色發黃、脫髮,並常常伴有睡眠障礙的症狀,例如,睡眠淺短、似睡非睡狀態、容易驚醒甚至徹夜不眠等。

藥膳調理法

夜交藤粥

原料:夜交藤60克,粳米50克,大棗2枚,白糖適量。

製法:取夜交藤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毫升,煎取藥汁約300毫升,去藥渣;加粳米、白糖、大棗,再加水200毫升煎煮成稠粥,蓋緊燜5分鐘即可食用。每晚睡前1小時,趁熱食用,連用10天。

適應症:適合睡眠質量較差的產婦。

梔子香附粥

原料:梔子5克,粳米100克,鮮車前草30克,香附6克,當歸6克。

製法:將車前草洗淨,與梔子、香附、當歸一同煮汁去渣;將汁與粳米煮粥,煮熟即可。

適應症:適合產後心情不佳、容易激動、失眠的產婦。

小米棗仁粥

原料:小米100克,酸棗仁(搗末)15克,蜂蜜30克。

製法:將酸棗仁加水煮15分鐘,去底層沉渣後加入小米煮成粥,食用前加入蜂蜜。

適應症:適合產後睡眠不安,伴有大便乾燥的產婦。

蓮子百合湯

原料:瘦豬肉250克,蓮子30克,百合30克。

製法:以上三種原料放入沙鍋內加水煮湯。

適應症:適合產後體虛並失眠的產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