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精神障礙

產後精神障礙

又名產褥期精神病,是指孕婦在產褥期各種有害因素的作用下而產生的各種精神障礙,一般在產後數日或數周內出現的精神症狀。 產後精神障礙主要有:產後憂鬱綜合徵、產後抑鬱症、產後精神病等。

基本概述

懷孕和生產是女人一生當中的重大改變,也是生命延續的基礎,在這階段中,女性在生理和心理都承受著極大的壓力,經過十月漫長的懷胎過程和產房的掙扎痛苦、體力消耗外,接著是自己身心復原的需求及承受角色轉變、生活調適及呵護無助新生命的哺育之責。然而,因其導致之身心障礙,如未被重視,則將帶給產婦及家屬極大的困擾。

產後精神障礙

是指孕婦在產褥期各種有害因素的作用下而產生的各種精神障礙,一般在產後數日或數周內出現的精神症狀。

產後精神障礙主要有:
產後憂鬱綜合徵:是在產褥早期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的陣發性哭泣和憂鬱,產婦還可以伴有感覺疲勞、容易激動、不安、睡眠不好甚至失眠、以及與丈夫發生隔閡等。
產後抑鬱症:產後抑鬱症指產後產生的抑鬱,較產後憂鬱綜合徵為重,但較產後精神病為輕,發病較高。一般在產後兩個星期內發病,至產後4-6周內逐漸明顯,表現為產後心理不適、睡眠不足,病人感到疲乏無力、煩躁、易怒、悲觀厭世、有犯罪感、嚴重者不能照料嬰兒,甚至有傷嬰者。
產後精神病:產後精神病是因妊娠和分娩而誘發產後的精神障礙。一般在產後兩周內發病,出現的症狀依次為行為紊亂、情感不適、緘默少語、消極觀念、意識障礙、情緒高漲、自罪自責等。

產後精神障礙產後精神障礙

臨床表現

產後精神病通常發生在產後第三天至第十四天。一開始可能會有失眠、自我感喪失、坐立不安及情緒不穩定等症狀,接下來很快出現明顯的幻聽、妄想(包括被害妄想或覺嬰兒有畸形或死亡的妄想)及意識混亂的譫妄狀態,思考過程障礙、無法照顧孩子、甚至傷害自己或新生兒。在整個病程中,症狀非常快速、並在數周至兩三個月內會緩解,約九成是以情感性疾患為主要症狀表現、此經治療其預後尚不錯,但不幸的是,仍有百分之五的病人會自殺,約百分之四的病人會因症狀影響而殺死自己的嬰兒。非精神病性的產後憂鬱症,其特徵包括注意力無法集中、健忘、心情不好。平靜、時常哭泣或掉淚、依賴、焦慮、疲倦、傷心、易怒暴躁、無法忍受挫折,負向思考方式等等,發生期間一般在產後第一天至第六周之間,以產後第一天到第十天為危機期,其嚴重度一般是中度至重度,偶症狀會持續至六到九個月之久。產後憂鬱又稱嬰兒憂鬱(babyblues),其典型症狀是突然哭泣、激動、情緒變化快速、甚至會有欣快感、睡眠障礙、食欲不振等症狀、通常在產後第三天以後開始出現,約一周內自動消失。此最輕微且不會造成心理社會功能障礙、因此通常不被視為一種疾病。

產後抑鬱症產後抑鬱症

病因

1、生理因素:與體內荷爾蒙突然下降有關,包括雌激素黃體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等。

人體生理人體生理

2、心理因素:學者指出患有產後憂鬱症的婦女、通常有焦慮及強迫特質或出現過度自我控制和順從、對母親角色易產生衝突和適應不良、故無法克服母育工作的壓力。另有學者認為懷孕期情緒壓力和高度焦慮易於發生產後精神異常
3、社會因素:包括面臨經濟及孩子照顧的問題,支持系統的缺乏或對孩子性別期望所帶來的壓力……

孕婦產生精神壓力的原因

據研究分析,結果發現造成產後婦女壓力源的四個主要因素有──

1、母育角色所引發之壓力感:產婦會“擔心嬰兒溢奶”、“擔心嬰兒的衣物穿得過多或過少”、“擔心嬰兒生病”、“嬰兒洗澡時擔心抓不穩、讓嬰兒滑入水中”、“餵奶時擔心嬰兒嗆到”等等有關母育工作與責任所引起之困擾。

2、支持系統缺乏所引發之壓力感:內容項目為“得不到家人足夠的心理支持”、“先生不能接受新生兒”、“公婆及家人對新生兒不能接受”、“先生關懷陪伴的時間不夠多”、“家人對照顧嬰兒的看法太多”、“嬰兒性別沒有符合期望”等等之困擾。

3、面臨抉擇所引發之壓力感:由於家中多一新成員,故生活面臨重新調整,以致許多事務須做抉擇,項目有“必須將嬰兒交給他人帶”、“必須辭掉工作”、“尋找保姆不容易”、“嬰兒命名不夠完美”、“不知道選用哪種奶粉廠牌”、“餵母奶或牛奶很難下決定”等等之困擾。

4、身體心像改變所引發之壓力感:因懷孕、生產後造成身體結構、身體功能、身體感覺和社會功能四方面改變所引起之困擾,例如“體重控制不能達到理想”、“身材沒有恢復”、“腹部肌肉鬆弛”、“飲食攝取過多”、“生活感覺不自在”、“擔心性生活後會再懷孕”等之困擾。 

 因此,對於憂鬱之防治,做以下的建議:兩性培養“平等”、“中性”的特質,彼此尊重、體諒、欣賞其差異性。重建兩性平權的社會價值觀。強化彼此間的溝通(包括與丈夫、家人或其它成員等),多一點關懷、坦誠、傾聽和讚美,避免互相歧視。生育和養育是家庭事件而非女性一人的職責,故整個家庭每一個成員須調整自己,共同經歷角色轉換。女性要在認知上不斷自我成長和自我突破,做個獨立自主的女性,體認自己的價值,並肯定其角色重要性。可利用社區安排各種家庭主婦活動,彼此交換生活經驗,免得整日在家忙孩子家務而落入情緒低潮中。平日多運動,保持快樂的心情可促進體內製造安多芬素(endorphine),預防憂鬱的發生,因為“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治療

對於產後精神障礙的治療可以從心理和藥物治療兩個方面入手: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可以使產後抑鬱患者宣洩,感到被支持、尊重、理解,信心增強,加強自我控制及建立與他人良好交流的能力,激發患者的內在動力,去應付自身問題。
心理治療對產後抑鬱症顯著有效,同時不會給母乳餵養的嬰兒造成危險。應被視為產後抑鬱症的一線治療,而不是藥物療法的輔助治療。
研究顯示,有保健護士提供的非訓戒式諮詢,對輕、中度抑鬱症婦女是有效的。讓受過高度專業培訓的精神病學家給患者提供人際關係的心理治療,對重症抑鬱症患者有明顯的療效,還 有數據支持行為認知療法對產後抑鬱症的療效,但須對干預的手段及對象進一步研究。

藥物治療 
雌激素雌激素類藥物

三環類抗抑鬱藥:早期第一代藥有丙咪嗪、阿米替林等;第二代藥有馬普替林、乙氧苯氧甲嗎啉;目前最新的第三代抗抑鬱藥是氟苯氧丙胺等。因此類藥在體內起效慢及代謝存在個體差異,使用時應嚴密監測血藥濃度及對乳汁的影響;
單胺氧化酶類抗抑鬱藥:具有非選擇性、非可逆性的特點。起效快,副作用大,一般不作首選藥。目前用的新藥為嗎氯貝胺,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抗抑鬱劑;
選擇性52HT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舍曲林和帕羅西汀等,其副作用小,療效卻與傳統藥物相當,抗抑鬱藥應足量並連續套用8周。在妊娠期患抑鬱或繼往有產後抑鬱症史者,產後立刻給予預防性抗抑鬱藥是有益的;
雌激素治療:雌激素有多種神經調節功能,包括直接的細胞內效用和作用於52HT系統間接效用,在特定女性人群中,這些效用可能共同發揮抗抑鬱的作用。
總之,對於產後精神障礙的治療應以心理治療為首選,如症狀嚴重或反覆發作則應考慮運用藥物治療,但一定要在醫生的知道下進行。以免盲目用藥或用藥過量對產婦及嬰兒造成不良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