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變

出處《逸周書·常訓》:“好惡生變,變習生常。 ”《後漢書·荀彧傳》:“人心易動,若一旦生變,天下未可圖也。 ”《東周列國志》第五回:“鄭納公子馮,其交已固,一旦擁馮興師,國人感穆公之恩,不忘其子,內外生變,君侯之位危矣!

讀音

shēngbiàn

釋義

發生變化或變故。

出處

《逸周書·常訓》:“好惡生變,變習生常。”《後漢書·荀彧傳》:“人心易動,若一旦生變,天下未可圖也。”
《文獻通考·經籍》:“漢時,以六體教學童,有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鳥並藁書、楷書、懸針、垂露、飛白等二十餘種之勢,皆出於上六書,因事生變也。”《東周列國志》第五回:“鄭納公子馮,其交已固,一旦擁馮興師,國人感穆公之恩,不忘其子,內外生變,君侯之位危矣!今日之舉,名曰伐鄭,實為君侯除心腹之患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