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指示現象

本文講述的“生物指示”現象雖然知識性、科學性都很強,但由於作者選用了恰當的事例,且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 使人讀來真實有趣。讓學生在理解“生物指示現象”的基礎上學習說明文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引資料,並體會其作用,應該是本文學習的重難點。

生物具有的對內外環境變化的某些反應特徵,叫生物的指示現象。
它們具有指示意義的某些特徵,稱為指示特徵(包括形態的、生理的、生物化學的等)。有氣候指示特徵的(如熱帶植物、寒帶植物);有水指示現象的(人們在乾旱地區常藉助植物來找水源);有土壤指示現象的(鐵芒箕是強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鹼蓬指示鹼性土壤);有地質指示現象的(湖北省黃石市就有一種草能指示地下有銅和鐵礦);還有些植物對環境污染有指示作用,如矮牽牛花
生物的指示作用表明,各個自然地理要素之間處於緊密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的關係之中。掌握了它們之間有規律的聯繫,就有可能利用一個要素的特徵去認識另一個要素的存在。
從理論上講,地球上最初產生地殼,之後形成大氣圈、水圈,最後出現植被、土壤和動物界。因而,愈是年老的(即先產生的)要素對其它年青的(即後產生的)要素影響愈大;愈是年青的的要素對其它年老的要素依賴性愈大。正是這些獨立性最小而依賴性最大的要素具有最大指示意義。所以,後出現的植物對其它要素的影響具有很大的表現能力。
《“生物指示”現象》選自《中學生奧秘百科》。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科學小品文,作者以邏輯順序組織材料,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引資料、下定義的說明方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奧秘,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熱情。教學中可通過辨析、比較的方法理清本文思路,整體把握文章內容,並根據課文的特點,同時結合學生的基礎與階段學習要求,指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對“生物指示現象”和“指示生物”定義的科學理解。
難點:理解為何用“珊瑚”和“鸚鵡螺”兩個事例分別說明地球自轉速度和月球繞地球旋轉速度變化的科學原理。
說明:
本文講述的“生物指示”現象雖然知識性、科學性都很強,但由於作者選用了恰當的事例,且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 使人讀來真實有趣。讓學生在理解“生物指示現象”的基礎上學習說明文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引資料,並體會其作用,應該是本文學習的重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讀了這首詩,你感受到什麼?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作者為何引用這首詩呢?讓我們一起
走入文章,去揭示謎底吧! 初春江水回暖之時,桃花初放、蘆芽短嫩、 江暖鴨嬉的優美意境。
用古人的詩句引出課文的學習,由問題激發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
生物指示現象的例子
1蟬叫表示氣溫在24度以上
2苔蘚植物可以指示空氣污染情況,當空氣污染指數過高時,苔蘚植物死亡.
3樹木的長勢可以指示南北
4地震來之前雞飛狗叫
5年輪指示年齡
6螞蟻搬家指示下雨
7蜻蜓低飛,不風即雨。雨前,氣壓低,昆蟲多在低空浮游,蜻蜓為了覓食,往往在離地二、三米處的空中飛行,這是即將有風雨的徵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