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機II

tertain tertain tertain

遊戲信息

本文講述的是1998年推出的電玩遊戲作品。
《生化危機2》(日本:バイオハザード2、Biohazard 2;其他地區:Resident Evil 2)是1998年由卡普空(Capcom)開發及發行的PlayStation的遊戲,其後被移植到Nintendo 64、DreamCast、GameCube及PC上。
在《生化危機》發售後,三上真司立即開始《生化危機2》的開發工作,並且定於1997年3月發售。在《生化危機2》初版完成至80%時,三上真司對此版本極度不滿,於是《生化危機2》被迫重新製作,這個被否決的初版往後被稱為《Biohazard 1.5》。同時Capcom表示《生化危機2》將會同時在Playstation及SEGA Saturn平台上開發。
在1998年,最終版本的《生化危機2》在PlayStation平台上率先發售,取得空前的成功。但是《生化危機2》在Sega Saturn上的開發工作被中止,暫定改為在SEGA的後繼機種之上發售。

遊戲角色

主角 其他角色
Claire Redfield(克萊爾·雷德菲爾德)
Leon Scott Kennedy (利昂·斯科特·甘迺迪)
Ada Wong(艾達·王)
Annette Birkin(安妮·伯金)
Ben Bertolucci(本·伯通路基)
Brad Vickers(布萊德·維克斯)
Brian Irons(布賴恩?艾隆斯)
Chris Redfield(克瑞斯·雷德菲爾德)
Hunk(漢克)
Joseph Frost(約瑟夫·弗萊斯特)
Marvin Branagh(馬爾文·布朗納)
Robert Kendo(羅伯特·肯多)
Sherry Barkin(雪莉·伯金)
To-fu (豆腐)
William Birkin (威廉·伯金)

遊戲故事

故事分為兩條劇情線: 利昂線(Leon Scott Kennedy)和克萊爾線(Claire Redfield)。
依照破關的先後順序,故事會有少許不同,但是大體故事構架是一樣的。
1998年9月29日,新人警官利昂(Leon Scott Kennedy)來到萊肯市(Raccoon City)警察局上任。但是,在進入市區以後卻遭遇了被T病毒(T-Virus)感染的喪屍。 同一時刻,S.T.A.R.S.隊員克瑞斯(Chris Redfield)的妹妹克萊爾(Claire Redfield),為了尋找失去音訊的哥哥也來到了萊肯市,並且也遭遇了喪屍,正是因此,兩人陰錯陽差的相遇了。相遇後,兩人計畫結伴去萊肯市警察局(S.T.A.R.S.小隊的辦公室位於警察局2樓),但在路途中卻遭遇了車禍,兩人被爆炸的油罐車所引燃的火災分開了。兩人在火焰的兩邊約定:各自找到去警察局的路,然後在那裡碰頭,於是,遊戲的雙劇情線由此展開……

製作名單

製作人 三上真司
監督神谷英樹
宣傳監督 稻船敬二
系統設計 青山和弘
程式設計 唐津麻勝俊

版本

《Biohazard 2》 (PlayStation) 1998年1月29日
《Biohazard 2》 (PC) 1999年2月19日
《Biohazard 2 Dual Shock Version》 (PlayStation) 1998年8月6日
《Biohazard 2 Value Plus》 (Dreamcast) 1999年12月22日
《Biohazard 2》 (N64) 2000年1月28日
《Biohazard 2》 (GameCube) 2003年1月23日

生化危機系列

本篇遊戲:生化危機0、生化危機、生化危機2、生化危機3:復仇女神、生化危機4、生化危機5
外傳及衍生作品遊戲:生化危機:代號維羅尼卡、槍下遊魂之生化危機、生化危機Gaiden、生化危機:逃出生天、生化危機:安布雷拉歷代記
男主角:克瑞斯·雷德菲爾德、比利·科恩、卡洛斯·奧利維拉、里昂·斯科特·甘迺迪
女主角:吉兒·瓦倫蒂安、瑞貝卡·查姆博斯、克萊兒·雷德菲爾德、艾達·王
其他角色:阿爾伯特·威斯卡、謝爾蓋·烏拉茲米爾

電影信息

英文名
Resident Evil: Apocalypse
中文名
生化危機2:啟示錄
更多中文片名
惡靈古堡II:啟示錄
生化危機之殲滅生還者
更多外文片名
Resident Evil 2 .....(USA) (working title)
Resident Evil: Nemesis .....(USA) (working title)
時 長
94 min / 98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 彩
彩色
混 音
DTS SDDS 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 級
Rated PG-13 for violence and intense sequences of action.
類 型
動作 恐怖 科幻
分 級
瑞典:15 加拿大:14A 冰島:16 墨西哥:C 法國:-12 巴西:16 馬來群島: 18SG 阿根廷:13 澳大利亞:M 智利:14 丹麥:15 芬蘭:K-15 德國:16 德國:18 荷蘭:16 紐西蘭:M 紐西蘭:R13 挪威:15 秘魯:14 菲律賓: R-13 新加坡:NC-16 瑞士:16 瑞士:16 瑞士:16 英國:15 美國:R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亞歷山大·維特 Alexander Witt
編劇 Writer
保羅·安德森 Paul W.S. Anderson .....(written by)
演員 Actor
米拉·喬沃維奇 Milla Jovovich .....Alice
西耶娜·蓋爾利 Sienna Guillory .....Jill Valentine
奧德·菲爾 Oded Fehr .....Carlos Olivera
埃德·哈里斯 Jared Harris .....Dr. Ashford
邁克·艾普斯 Mike Epps .....L.J.
泰德·路德齊克 Ted Ludzik .....Burly Cop #2
喬伊·貝克 Joey Beck .....Featured Rooftop Undead #3
埃里克·馬比斯 Eric Mabius .....Matt Addison in flashback (archive footage)
Razaaq Adoti .....Peyton Wells (as Raz Adoti)
Sandrine Holt .....Terri Morales
Matthew G. Taylor .....Nemesis
扎克·沃德 Zack Ward .....Nicholai Ginovaeff
Dave Nichols .....Captain Henderson
Stefan Hayes .....Yuri Loginova
Geoffrey Pounsett .....Mackenzie
Shaun Austin-Olsen .....Priest
Geny Walters .....Mrs. Priest
Megan Fahlenbock .....Marla Maples
Robert Morelli .....Director
Aaron Abrams .....Assistant
Chris Benson .....Lance Halloran
Martin Martinuzzi .....Overworked Detective
Brad Borbridge .....Overworked Sergeant
Frank Chiesurin .....Sniper
Ron Benjamin .....Bum
Kevin Hare .....Home Owner/Scientist
Heather Dick .....Older Woman
Alex Courey .....Suit #1
John Detoro .....Suit #2
Billy Khoury .....Suit #3
Sava Drayton .....Suit #4
Nicole Ann St. Hill .....Undead Gaudy Hooker
Ricardo Betancourt .....Burly Cop #1
Michelle Latimer .....Tech #1
Catherine Burdon .....Tech #2
Rebecca Sims .....Undead Little Girl
Christopher Weedon .....Undead Little Boy #1
Billy Parrott .....Security Guard
Derek Aasland .....Featured Graveyard Undead #1/Featured Surplus Undead #3
Richard Harte .....Featured Graveyard Undead #2/Featured Rooftop Undead #2
Simon Girard .....Chopper Pilot #1
Dean Copkov .....Chopper Pilot #2
Jeff White .....Chopper Pilot #3
Tim Burd .....Refugee #1
Natalie Charles .....Refugee #2
Pierre Henry .....Screaming Soldier
Jim Codrington .....Lieutenant
Deborah Valente .....Tech
Malcolm Fiddick .....Reflection Undead
Michy Gustavia .....Featured City Hall Undead #1
Shane Mackinnon .....Featured City Hall Undead #2
Ed Fielding .....Featured City Hall Undead #3
Stephen Hart .....Featured City Hall Undead #4
Christopher Marren .....Reporter #1 (as Chris Marren)
Tom Gerhardt .....Zombie Dad
Amber Marshall .....Daughter
Venice Grant .....Undead Stripper #1
Ana Danilina .....Undead Stripper #2
Ingrid Johansson .....Featured IV Woman Undead
Jeffrey Weedon .....Undead Little Boy #2
Melanie Tonello .....Featured Undead Kid #1
Annabel Chu .....Featured Undead Kid #2
Joey Jefferson .....Featured Undead Kid #3
Heather Braaten .....Featured Rooftop Undead #1
Eric Morgan .....Featured City Walker #1
Gene Pyrz .....Featured City Walker #2
Torquil Colbo .....Featured City Walker #3
Joan Moore .....Featured City Walker #4
Peter C. Wylde .....Featured City Walker #5
Garry Geddes .....Featured City Walker #6
Dionne Renee .....Featured City Walker #7
Janessa Crimi .....Featured Undead Kid #4
Dan Ellery .....Featured Surplus Undead #1
Sharon Moore .....Featured Surplus Undead #2
Jo Chim .....Network Anchor #1
Bobby Prochaska .....Network Anchor #2
Jazz Mann .....Reporter #2
Larissa Gomes .....Reporter #3
Gregory White .....Lab Technician
Roman Podhora .....Leader Umbrella Guard
Brian King .....Umbrella Gate Guard
Robert Hall .....Featured School Undead (as Rob Hall)
Brian King .....Gate Guard
Yaron Betan .....Featured Racoon Police (uncredited)
Marc Gagne .....Zombie (uncredited)
Ben Moody .....Zombie in alley (uncredited)
Michael C. Newsome .....Detective (uncredited)
James Paputsis .....Newspaper Boy (uncredited)
亞歷山大·維特 Alexander Witt .....Umbrella Sniper (uncredited)
托馬斯·克萊舒曼 Thomas Kretschmann .....Major Cain
伊恩·格雷 Iain Glen .....Dr. Isaacs
Sophie Vavasseur .....Angie Ashford
Sandi Stahlbrand .....Featured City Hall Undead #5
Stephen R. Hart .....Featured City Hall Undead #4 (as Stephen Hart)
製作人 Produced by
保羅·安德森 Paul W.S. Anderson .....producer
Jeremy Bolt .....producer
Don Carmody .....producer
Dennis Chapman .....line producer
Bernd Eichinger .....executive producer
Samuel Hadida .....executive producer
Victor Hadida .....executive producer
Daniel S. Kletzky .....associate producer (as Dan Kletzky)
Hiroyuki Kobayashi .....associate producer
Robert Kulzer .....executive produ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Jeff Danna
攝影 Cinematography
Derek Rogers
Christian Sebaldt
剪輯 Film Editing
Eddie Hamilton
選角導演 Casting
Tina Gerussi
Robyn Ray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Paul D. Austerberry .....(as Paul Denham Austerberry)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Nigel Churcher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Steven Essam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Mary E. McLeod .....(as Mary McLeod)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Dennis Berardi .....Mr. X Inc.
Chris Bond .....Frantic Films
Jesse Bradstreet .....assistant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C.O.R.E. Digital Pictures
Alison O'Brien
Raymond Gieringer .....pre-visualization, rapelling sequence, Intelligent Creatures Inc. (uncredited)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Jack Boem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Tim Cushen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Raymond J. Duff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reshoots
Alan Goluboff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John Jay Hebert .....assistant director/second unit director
Pierre Henry .....Screaming Soldier
Siegfried Kopp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Cameron Kuc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Walter Lawlor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Grant Lucibello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Jeff Muhsoldt .....dgc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Craig Newman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Kim Palmen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Spiro Razatos .....second unit director

製作發行

上 映
2004年09月10日 美國
地 區
德國 法國 英國 加拿大
對 白
英語
製作公司
Constantin Film Produktion GmbH [德國]
Screen Gems Inc. [美國]
Davis-Films [法國]
Impact Pictures [英國]
康斯坦丁影業有限公司 Constantin Film Ltd. [英國]
發行公司
康斯坦丁影業公司 Constantin Film [德國] ..... (2004) (Germany) (theatrical)
Alliance Atlantis Communications [加拿大] ..... (2004) (Canada) (all media)
Alliance Atlantis Home Video [加拿大] ..... (2005) (Canada) (DVD)
Alliance Atlantis Motion Picture Distribution Inc. [加拿大] ..... (2004) (Canada) (theatrical)
Columbia TriStar Film Distributors [英國] ..... (2004) (UK) (theatrical)
Columbia TriStar Films Pty. Ltd. [澳大利亞] ..... (2004) (Australia) (theatrical)
Columbia TriStar Films [西班牙] ..... (2004) (Spain) (theatrical)
Highlight Film [德國] ..... (2005) (Germany) (DVD)
LK-TEL [阿根廷] ..... (2005) (Argentina) (VHS)
Medyavizyon [土耳其] ..... (2004) (Turkey) (all media)
Metropolitan Filmexport [法國] ..... (2004) (France) (theatrical)
Paradise Group [俄羅斯] ..... (Russia)
Paradiso Home Entertainment [荷蘭] ..... (2004) (Netherlands) (theatrical)
Pioneer Films [菲律賓] ..... (2004) (Philippines) (theatrical)
Pyramid [俄羅斯] ..... (Russia)
Rialto Film AG [瑞士] ..... (2004) (Switzerland) (theatrical)
Shaw Organisation [新加坡] ..... (2004) (Singapore)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日本] ..... (2004) (Japan)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美國] ..... (2004) (USA) (all media)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 (2005) (USA) (DVD)
特技製作公司
C.O.R.E. Digital Pictures [加拿大] ..... (digital visual effects)
Caligari Studios [加拿大] ..... (prosthetics and makeup effects)
Double Negative [英國] ..... (visual effects)
Fantasy II Film Effects [美國] ..... (miniature unit)
Frantic Films [加拿大] ..... (visual effects)
Frantic Films [美國] ..... (visual effects)
Intelligent Creatures Inc. [加拿大] ..... (rappelling pre-visualization)
Mr. X Inc. [加拿大] ..... (digital visual effects)
Paul Jones Effects Studio ..... (Nemesis makeup and effects)
Soho VFX [加拿大] ..... (visual effects)
VTR Ltd. [英國] ..... (main title sequence)
其它公司
Air Studios [英國] ..... score recording
Capcom Entertainment Inc. [美國] ..... based on the video game by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國] ..... cranes and dollies
Cine-Byte Imaging Inc. [加拿大] ..... scan and conform 35 mm digital intermediate
Cine-Byte [英國] ..... digital intermediate scanning and conform
Cutting Edge [英國] ..... negative cutting (uncredited)
DeLuxe Laboratories Ltd. [英國] ..... color timing
DeLuxe Sound [美國] ..... additional adr recording (as Deluxe Sound + Picture)
Four Seasons Aviation [美國] ..... helicopters
Framestore CFC [英國] ..... digital intermediate (as Framestore-CFC)
Future Post [英國] ..... foley studio (as Future Post London)
Goldcrest Post Production Facilities [英國] ..... adr recording (as Goldcrest)
Helicopter Transport Services [美國] ..... helicopters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英國] ..... orchestra
Loop Troop [美國] ..... loop group (as The Loop Troop)
Neverlost Inc. [加拿大] ..... helicopter painter and mold
Panavision [美國] .....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Roadrunner Records [美國]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Sound Dogs Toronto [加拿大] ..... additional adr recording (as Sound Dogs Toronto)
Sword in the Stone Crafts [加拿大] ..... Nemesis wardrobe
Twickenham Film Studios [英國] ..... re-recording studios
William F. White Limited [加拿大] ..... gri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Zero Hour Entertainment Inc. ..... stunt rigging (as Zero Hour Ent. Inc.)
IMDb評分
5.7/10 ( 25788票 )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首映票房
,036,273.00 (單位:美元)
全美票房
,201,453.00 (單位:美元)
海外票房
,200,000.00 (單位:美元)

劇情簡介

故事緊接著第1集開始,在那場致命的病毒肆虐過後,倖存者之一的艾麗斯(米拉·喬沃維奇)從死寂的Raccoon City中心醒來,她被雨傘公司當成了最新型的生化試驗品,被賦予超強的力量、感知能力和靈敏度,她的使命是尋找事故中的倖存者。艾麗斯與吉爾(西娜·吉羅瑞)、特瑞、卡洛斯等人重新組成了小分隊,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必須以儘可能快的速度在這座被殭屍所包圍的城市中殺出一條血路,否則,等待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
艾麗絲(米拉·喬沃維奇 飾)從第一集的生化喪屍中逃離,可是她卻依然逃不出生化危機的惡夢。經過保護傘公司地下生化實驗室的改造,她被賦予了超人的力量速度和感知能力,現在她必須擔負起保護人類的工作,繼續和喪屍的戰鬥。
生化病毒仍然在拉科恩城內肆虐蔓延,那些感染病毒的喪屍也成為威脅整個人類的因素,必須在它們更加強大之前找到病毒的來源和有效控制它的方法,以解決整個人類陷入基因突變的絕境。為了這個目的,同時也是為了找出和拯救拉科恩城內可能倖存的同胞,艾麗絲和剛剛遭到降職處分的特種防衛隊隊員吉爾(西娜·吉羅瑞 飾)、以及佩頓(雷薩克·艾多提 飾)、L.J.(邁克·埃普斯 飾)、尼克萊(薩克·華德 飾)以及隊長卡洛斯(奧迪德·弗爾 飾)組成調查組,再一次深入到拉科恩城腹地。
除了面對喪屍大軍、變種怪物,他們遇到了更加強大的敵人,這個被稱為“復仇邪神Nemesis”的怪物(馬休·泰勒 飾)是第一集中受傷的麥特在接受保護傘公司的“耐密斯計畫”之後變異而成,它被輸入了毀滅一切生物的指令,並且它還擁有強大的電磁炮和火箭彈擁有驚人的破壞力。

幕後製作

惡夢永無止境
她以為“他們”已經受到了控制,她以為獲得了自由,但是,她錯了……
故事以《生化危機1》的最後一組場景作為開始:艾麗絲(米拉·喬沃維奇飾)被強制休眠了很久,終於悠悠轉醒,卻發現自己最擔心的事已然變成現實--嗜殺成性的活死人殭屍遍布Raccoon城。很快,艾麗絲意識到,在“保護傘”化學公司的秘密研究基地“沉睡”的這段時間裡,她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成為了科學家研究生物遺傳學的實驗品,這賦予她全新的力量和靈敏性,正是這些艾麗絲不甚熟悉的新技能保全了她的性命。
除了艾麗絲,還有那么一小撮人未受病菌感染,領導他們的是吉爾(希艾娜·蓋爾利飾)和卡洛斯(奧德·菲爾飾),兩人都曾是“保護傘”公司特警隊伍中的精英份子,可是現在,他們連自身都難保,眼看著圍困自己的活死人越集越多……艾麗絲適時地伸出緩手,三人終於逃離了“保護傘”公司,然而,Raccoon城的每一個角落仍然暗含著無法預知的危險。
艾麗絲從吉爾和卡洛斯口中知曉,三人惟一存活的契機在查爾斯博士(埃德·哈里斯飾)身上--他是“保護傘”公司主要的科學家之一。查爾斯博士答應可以幫助艾麗絲和其他倖存者逃離這個正在死去的城市,但前提是:找到他走散的小女兒安吉(索菲·瓦瓦蘇飾),這個小女孩和父親分開之後,因為恐懼而躲藏在城市的某處。艾麗斯、吉爾和卡洛斯不得不再次面對可怖的活死人,找到安吉後方能一起尋求生的希望。
將遊戲與電影合併
《生化危機》系列堪稱遊戲歷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在全世界已經擁有了超過2千4百萬個玩家。只2004年一年的光景,Capcom公司就計畫好發行兩款全新的相關係列遊戲:《生化危機:爆發》已於三月在PlayStation 2遊戲平台推出;而《生化危機4》也已製作完畢,將會在冬天Nintendo GameCube推出。以這種受歡迎的走勢推斷,《生化危機》從遊戲到電影已然成為了一個必須的步驟,只不過是早點晚點的問題。而且,只要電影版本可以繼續延伸遊戲中無可替代的獨特魅力,那我們完全可以說這是一部成功的改編影片。
Constantin製作公司是一個集開發、出版和發行於一體的互動式娛樂公司,它正是《生化危機》電影改編權的買家。相對那些限制多多的主流電影公司來說,Constantin是一個獨立製作公司,他們的投資體系沒有定向安排,有時全憑個人興趣,甚至連高層的碰頭會議都免了--也許,正是這種過於“獨立”的精神讓Capcom公司下定決心轉讓著作權。可以說,Constantin是一種非常認真的態度、甚至是以敬仰的心態對待這部遊戲改編作品的,保羅·安德森也承認:“《生化危機:啟示錄》大範圍地還原了遊戲中的某些畫面和場景,整個故事都是和遊戲中的人物、情節及事件緊密相連的。同時,我們還在這個基礎上做了一些相應的改變,即使你是最忠實的《生化危機》遊戲的超級玩家,仍然會為相同場景在大銀幕上的不同體現而深感震驚,這正是《生化危機:啟示錄》吸引人的地方。”
幕後直擊
活靈活現的“Raccoon城”
影片的拍攝工作大都是在加拿大多倫多當地的攝影棚中完成的,這座現代感極強的城市擁有著許多不可估量的使用價值和建設特色,正是影片背景所需至關緊要的因素,使得它成為“Raccoon城”的不二選擇。而且,製片人唐·卡莫迪(Don Carmody)認定《生化危機:啟示錄》所包含的恐怖故事應該發生在一座北美洲的城市,他負責的多部影片都是在多倫多取景的--包括曾獲得過奧斯卡小金人的《芝加哥》,可以說他生來就對多倫多有著莫大的好感。
當然,光有好感是不夠的,拍攝小組進駐到多倫多後,一直在積極地布置場景,這個過程中,整整幾天的時間裡,多倫多的一些主要街道都處於全封閉狀態,就連市政府大樓都要為了方便影片的拍攝而騰出半座大廈。更不用說進入正式拍攝時,不但直升機進進出出,而且還要在大廈里引爆炸彈、用機槍將玻璃全部射碎,城市裡其它的一些高層建築也在與“活死人”槍戰的場景中被掃射得“千創百孔”--試問一下,你還能找出別的城市讓你用各種重型裝備如此“禍害”嗎?順便提一下,多倫多政府在如此被“糟蹋”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全方位的合作,成為了導演亞歷山大·威特在影片封鏡之時首要感謝的協辦夥伴,威特還許諾影片將會在加拿大和美國同步上映。
美工設計師保羅·丹漢姆·奧斯特拜瑞在多倫多整體建築體系的基礎上稍做修飾,就變成了影片中的Raccoon城,直到馬上就要拍攝城池被毀的場景時,奧斯特拜瑞才告完工。而多倫多極具標誌性的市政府大樓則是一座有著現代風格的經典建築,由芬蘭的建築師威喬·里瓦爾(Vijo Revell)設計其主體草圖,是影片最主要的拍攝場地之一。影片開拍時,市政府封鎖上了半部分的樓層,專供給劇組進行拍攝,你將會從影片中看到多倫多市政府中非常有特色的城市理事委員會議室。為了使得這座本身就很特別的大樓符合影片的整體風格,奧斯特拜瑞在樓里舖了一層玻璃走廊,華麗的程度直讓人瞠目結舌……拍攝維持了兩個星期,這期間市政府並未停止辦公,只除了一天--那天正好拍攝的是邪惡占領整個城市的那組場景,一片狼籍的城市空曠得嚇人,所以市政府也就應景地倒空了整座大樓。
艾麗絲的“絕活兒”
米拉·喬沃維奇還要配合多倫多的市政府大樓做出一組非常炫目的特技動作,就是沿著建築物的牆壁從樓頂跑到地面上……雖然現在CG科技已經非常完善了,但亞歷山大·威特認為藉助電腦拍片連自己都覺得不過癮,又拿什麼去說服觀眾呢。他決定藉助威亞的支撐,再加上攝像機旋轉的角度技巧,完成這組最具衝擊力的動作場景。威特早就仔細研究了市政府大樓一些顯而易見的特點,發現它的底盤明顯比頂部寬,有點像塔狀建築物。另外,在市政府旁邊還有一座與其形狀相似的建築物,兩座大樓看起來就像是雙胞胎一樣遙相呼應--威特決定利用兩樓之間狹長的通道,如果他的預想能夠實現的話,觀眾首先看到的是艾麗絲在一條狹窄的水平路面上狂奔,然後,攝像機會突然旋轉90度,直到這時觀眾可能才會真正意識到艾麗絲實際上正沿著與地面垂直的牆壁往下俯衝,在這組幾乎全部是活死人殭屍的場景中,肯定會產生一種非常直接且驚人的視覺衝擊。
在如此大膽、不藉助任何CG的特技動作場景拍攝之前,威特專門配備了一部攝像機直擊跟蹤米拉·喬沃維奇的運動軌跡,大概在喬沃維奇跑到樓的中部時攝像機才會旋轉角度……雖然這種將地球重力忽略不計的場景在CG如此發達的電影界隨處可見,但正因為威特拒絕電腦的參與,用真正的攝像機在現場完成拍攝工作,所以一定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也更容易讓觀眾印象深刻。其實,喬沃維奇希望可以親身上陣進行這次特技表演,可惜的是為電影投保的保險公司直接否決了這項提議,因為這裡存在著太多不穩定的危險元素,如果是非專業人員就更會加大事故係數。於是,喬沃維奇只能遺憾地坐在攝像機旁邊,看著自己的替身演員喬安妮·利徹(Joanne Leach)就那么沿著樓跑了12個來回,而且她的身上就只綁了一根鋼絲。
從地面上喬沃維奇的位置仰看喬安妮·利徹做這組動作,所產生的衝擊力要更為壯觀,她對此大為驚奇:“我所在的位置就是觀眾觀看時的角度。這真是太瘋狂了,那個女孩就這么沿著大廈跑了下來,你要知道,那可是足有260英尺高,在這種情況下,她竟然還能加速跑,簡直太不可思議了。說實話,為了完善拍攝,最後6英尺是由我來完成的,這就已經把我嚇壞了,何況威特還不允許我尖叫或露出害怕的表情。雖然我表面上看上去像艾麗絲一樣堅強,實際上跑下來的時候腿都軟了。”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生化危機:啟示錄》的編劇正是第一集《生化危機》的編導保羅·安德森,根據他自己的說法,這次安德森甘願交出導筒,純粹是要向信仰低頭。你可能想像不到,安德森的另一個身份是《生化危機》系列遊戲的玩家,他的“玩齡”也許比你的年紀還要大。
如果說第一集《生化危機》不過是個先行篇的話,那這一次才是遊戲改編電影真正的重頭戲。2002年3月,隨著第一集《生化危機》首映到票房滿堂紅,保羅·安德森將頂級遊戲從操作平台帶入大銀幕這一舉措可以說是大獲成功。無論是否是影片的導演,安德森都一直堅持《生化危機》系列電影應該都是純粹的恐怖片,由於遊戲版本的普及,人們早就意識到什麼樣的場景背後潛藏著怎樣的危險或驚喜,但相對的可供捕捉的故事也變得多種多樣。
《生化危機:啟示錄》基本保持住了前一部影片的核心,撐起整個故事的是被稱之為“恐懼”的情感,所不同的無非是換了一件不一樣的“馬甲”而已,而且還加進了比前一集更殘酷的戰鬥場面,製作方面也因為電影拍攝技巧的進步而更加精細,所以,安德森承諾每一個潛在的觀眾群體,影片只能是越來越好看,即使無法標榜最好,至少還有更好。

相關評論

影片中沒有令人驚喜的新內容,倒是有一些華麗的場景和幽默的情節。——《紐約郵報》
缺乏想像並語無倫次。——《綜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