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文化館

甘肅省文化館是隸屬於甘肅省文化廳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成立於1956年12月,原為甘肅省民眾藝術館。擔負著組織、培訓、指導全省民眾文化藝術活動,創作文化藝術作品,培養業餘文藝骨幹,蒐集、整理、研究、保護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和進行社會文化理論研究,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的綜合性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是黨和政府通過公益性文化藝術活動加強和人民民眾聯繫的紐帶,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主陣地。

基本簡介

甘肅省文化館成立五十多年來,在省文化廳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全省民眾文化的“龍頭”示範作用,面向基層,面向民眾,面向農村,不間斷地開展了民眾文化藝術活動,為繁榮我省民眾文化事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貢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民眾文化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進入八十年代以來,甘肅省文化館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先後舉辦了一系列在省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民眾文化藝術活動,湧現出一批業務精湛、甘於奉獻的民眾文化隊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民眾文藝骨幹。我館主辦的大眾文學期刊《駝鈴》雜誌(現更名為《娛樂世界》)在八十年代一度發行數十萬冊,培養、扶植了一大批文學新人,曾經獲得“中國大眾文學事業貢獻獎”榮譽稱號。館辦文藝團隊“甘肅省黃河少兒藝術團”多次舉辦專場文藝演出,先後在北京、南京、廈門、蘭州等地演出多場次,並代表中國出訪德國、日本、土耳其等國。我館專業人員在各專業領域的專業創作和輔導中成績突出,在“五個一工程獎”、“群星獎”、“蒲公英獎”、“敦煌文藝獎”等重要獎項的評獎中,都有我們的作品入選獲獎。部分專業人員還參加了《中國民間歌曲集成》等國家大型辭書甘肅卷的編寫撰稿工作。

全館編制為51人,現有正式在編人員5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2人,管理人員9人。在專業人員中,有研究館員2人,副研究館員11人,館員17人,其餘為助理館員。現有人員的文化程度構成情況為:研究生學歷4人,大學本科23人。大專以上學歷占職工總數的82%。

館內目前機構設定有:辦公室、調研編輯部、少兒培訓部、團隊管理部、文藝培訓部、美術攝影部。另外,經省文化廳報請省編委批准,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掛靠我館並已開展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申報及其相關工作。

理想使命

理想:

通過民眾藝術研究和展覽、輔導與培訓,提升市民對藝術的欣賞能力,推廣文化視野,啟動創意,使文化館發展成為甘肅重要的公共文化事業。

使命:

1、以免費開放為契機,在總結前幾屆系列民眾文化活動經驗的基礎上,樹立一個公共文化活動服務品牌,使之向全省輻射,將其打造成在民眾中真真叫得響、影響力強的民眾文化品牌。

2、召開各藝術門類創作座談會、改稿會,針對創作隊伍、演出隊伍、活動隊伍等進行研究討論,進一步論證確定下一步藝術創作總思路和具體措施,並切實加以落實。

3、舉辦作品講評會和創作培訓班,聘請省內甚至是國內的有關專家主講,以培養人才,促進精品的生產。同時,選送條件成熟的年輕業務幹部到有關院校深造,培養後備業務幹部。

4、繼續在全省舉辦文化專乾培訓班,對鄉鎮文化站專乾進行業務輪訓。

6、深化文化指導員進社區活動。制定“文化指導員”活動規劃,對文化指導員進行考核、調整、充實,考核選拔優秀文藝骨幹擔任文化指導員。對各社區進行調研,對重點社區,指派文化指導員進行重點業務指導,實現活動常有,內容常新。

7、全面開展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8、進一步加強和提高民眾文化理論的調研工作,為政府公共文化決策提供準確的第一手資料。

9、分區域舉辦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培訓班。

10、免費舉辦全省聲樂、器樂、舞蹈、小品、美術、攝影、文學創作等專門類別的輔導和培訓。

館內服務

1、公共空間設施場地的免費開放

2、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

(1)輔導、培訓

(2)館辦文藝團隊

① 甘肅省文化館黃河舞蹈團;

② 甘肅省文化館黃河合唱團;

③ 甘肅省文化館黃河民族樂團;

④ 甘肅省文化館黃河少兒藝術團;

⑤ 甘肅省文化館黃河豫劇社;

⑥ 甘肅省文化館黃河秦劇社;

⑦ 甘肅省文化館黃河京劇社;

⑧ 甘肅省文化館黃河話劇工作室;

(3)組織大型展演活動

(4)館辦刊物

(5)理論研討、對外交流、課題研究

4、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