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外卮言

瓶外卮言

姚靈犀編著的《瓶外卮言》是中國第一部《金瓶梅》研究專著,第一版由天津書局1940年出版,反映了二十世紀上半期的研究水平。 全書分研究論文和詞語解釋兩部分,書中的《金瓶集諺》、《金瓶小札》是考證中的力作,對研究作品反映的明代社會和中國文化史均有重要價值。 2013年4月,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簡體版。2013年9月,獨立作家出版社出版繁體版。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瓶外卮言》是中國第一部《金瓶梅》研究專著,反映了二十世紀上半期的研究水平。第一版由天津書局1940年出版。

1989年天津古籍書店影印出版第一版,根據天津書局1940年版本影印。

2013年4月,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簡體版。

2013年9月,獨立作家出版社出版繁體版。

《瓶外卮言》之“卮言”,即自然隨意之言,或為支離破碎之言之意,常用為稱自己著作之謙辭。“瓶外”,即《金瓶梅》之外,亦即圍繞《金瓶梅》所作之研究。“瓶外”,即《金瓶梅》之外,亦即圍繞《金瓶梅》所作之研究。

全書分研究論文和詞語解釋兩部分。

內容簡介

書中內容,約可別為三類:

一是論文,涉及《金瓶梅》的作者考辨,《金瓶梅》的著作年代考訂,《金瓶梅》的版本異同,《金瓶梅》所反映的社會背景以及《金瓶梅》與《水滸傳》、《紅樓夢》之關係的研究。收入吳晗郭源新鄭振鐸)、痴雲、闞鐸、佚名作者各一篇論文及姚氏本人一篇文章。

二是“金瓶小札”,乃著者對《金瓶梅》中語詞的注釋。《金瓶梅詞話》中有大量俗語、方言、隱語、歇“金瓶小札”亦遂成為《瓶外卮言》最重要之內容。

三是“金瓶集諺”與“金瓶詞曲”,乃作者爬梳纂輯之《金瓶梅》中諺語、歇後語與《金瓶梅》中所出現之詞曲,大抵依書中出現之先後次序輯出,利於學人查檢。

圖書目錄

前言

序一

序二

《瓶外卮言》題詞

《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

談《金瓶梅詞話》

《金瓶梅》版本之異同

《金瓶梅》與《水滸傳》、《紅樓夢》之衍變

《紅樓夢》抉微

《金》《紅》脞語

金瓶小札

金瓶集諺

金瓶詞曲

作者簡介

姚靈犀(1899~1963)名君素,字袞雪,號靈犀,以號行世,江蘇丹徒人。民國時期成名於天津文藝界,為夢碧詞社成員。

重要著作為:《采菲錄》六冊,是至今為止整理彙編纏足史料最為齊全的著作,相信也是空前的一部著作。《思無邪小記》,記錄有關性文化的數據一時罕有其匹;《瓶外卮言》對《金瓶梅》的詞語的辨析也獨一無二,而且稱得上是“開山之作”。還有《未刻珍品叢傳》、小說《瑤光秘記》及未刊的詩詞稿《袞雪齋詩詞稿》十冊、《春還堂存稿》一冊、《小?集》一冊等。

作者相關著作:《思無邪小記:姚靈犀性學筆記》

整理者前言

前言《瓶外卮言》是一部研究《金瓶梅》的專著,始由天津書局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梓行(天津古籍書店1989年曾影印出版)。作者姚靈犀(1899—1963),名君素,字袞雪,號靈犀,以號行。江蘇丹徒人,民國二三十年代蜚聲於天津文壇,擅詩古文辭,曾在《天風報》副刊主編《采菲錄》專欄,取《詩經·邶風·谷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之義,專事探討女性纏足問題,廣搜各類相關文獻史料與實物,並陳己見。1934年至1938年由天津書局與天津時代公司先後編為四集出版,1941年又有新編及精華錄問世,一時沸焉騰議,毀譽並出,姚靈犀亦以“名教罪人”幾陷縲紲。時隔七十年,今日重觀《采菲錄》,不僅絕非“有傷風化”之作,洵為中國風俗史、文化史、中國婦女纏足史、性史之珍貴史料,其價值當歷久而彌顯,其有功於世可毋庸諱言。惜乎,今日坊間已難覓其蹤,書商故昂其值,一冊高標至五千元矣。至於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所印行之《采菲錄》,實乃掛一漏萬,不足原書百分之一篇幅,不堪插架耳。
姚靈犀另編有《思無邪小記》、《未刻珍本叢刊》、《瑤光秘記》等書,類皆性文學之史料、筆記彙輯,唯《瑤光秘記》為艷情小說,余未之見。據歷史學家來新夏教授披露,姚靈犀是“以小職員兼投稿人維生”(《博覽群書》2011年第六期),其在當日,既非左翼文人,又非學院派之教授學者,其搜求考校性學史料、操觚命筆,蓋純出於興趣,雖不免“正人君子”誨淫之譏,且晚景淒涼,鬱鬱而終,然經歲月之淘洗,風霜之磨礪,其人其書,終漸為世人所知,復為學界所關注。靈犀先生九原有靈,亦當稍感慰藉。
《瓶外卮言》之“卮言”,即自然隨意之言,或為支離破碎之言之意,常用為稱自己著作之謙辭。“瓶外”,即《金瓶梅》之外,亦即圍繞《金瓶梅》所作之研究。書中內容,約可別為三類,一是論文,涉及《金瓶梅》的作者考辨,《金瓶梅》的著作年代考訂,《金瓶梅》的版本異同,《金瓶梅》所反映的社會背景以及《金瓶梅》與《水滸傳》、《紅樓夢》之關係的研究。收入吳晗、郭源新(鄭振鐸)、痴雲、闞鐸、佚名作者各一篇論文及姚氏本人一篇文章。二是“金瓶小札”,乃著者對《金瓶梅》中語詞的注釋。《金瓶梅詞話》中有大量俗語、方言、隱語、歇後語、江湖切口,在當日不獨人多能曉,且富諧趣幽默,生動傳神。然時隔四百年,語言民俗,迭經嬗替,賡衍之速,實難逆料。今人閱《金瓶梅》,遇此等語若無注釋,則不啻讀天書矣。縱在當日,妓女鄭愛香、李桂姐的一番對話,也竟能使吳月娘聽得一頭霧水,說道:“你每說了這一日,我不懂,不知說的是那家話。”(《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二回)故姚靈犀廣徵文獻,分條設目,逐一箋釋,銖積寸累,實乃篳路藍縷,嘉惠後人之事。“金瓶小札”亦遂成為《瓶外卮言》最重要之內容。三是“金瓶集諺”與“金瓶詞曲”,乃作者爬梳纂輯之《金瓶梅》中諺語、歇後語與《金瓶梅》中所出現之詞曲,大抵依書中出現之先後次序輯出,利於學人查檢。
今日重新整理《瓶外卮言》,即以南開大學圖書館所庋藏之天津書局1940年排印版為底本,重加標點。參校朱一玄師1988年校點本(此本原附於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印行之魏子云《金瓶梅詞話注釋》增訂本之後),此本刪除吳晗、鄭振鐸兩篇論文並刪削少量“穢褻字句”。又:《瓶外卮言》所收吳晗《<金瓶梅>的著者及其社會背景》一文,於所徵引之文獻頗有刪節,今取吳晗1934年首次發表於北平《文學季刊》創刊號之《<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一文置換,其後附有姚靈犀作識,復收郭源新(鄭振鐸)《談<金瓶梅詞話>》一文,以存原貌。校點本刪削之文字亦皆補足。
“金瓶小札”所考釋詞語近一千八百條,為讀者檢索方便起見,今在每條之後,特為標示該詞語在《金瓶梅》中所出現之回數、頁數,例:“色系子女——即“絕好”二字拆字格之隱語也,從“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而來。(第四回,51)。”括弧中“第四回”即指《金瓶梅詞話》第四回,“51”即指該書第51頁。所依據之版本,為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金瓶梅詞話》陶慕寧校注本,簡稱“人文版”。個別詞語屬於奉命刪削內容,則依據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影印之明萬曆丁巳《金瓶梅詞話》,簡稱“詞話本”,特註明“刪文”,亦標明該詞在詞話本中之頁數。凡人文版與詞話本一致之詞,而“金瓶小札”不同,則標示“原文作××”。凡經人文版校改而與“金瓶小札”及詞話本皆不同之詞,均在括弧中標明“人文版改”字樣。尚有少量詞語,不見於“詞話本”,而見於明崇禎間刊刻之《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則取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齊煙、汝梅會校本為依據,簡稱“崇本”,亦標明回數、頁數。
“金瓶集諺”亦據“人文版”標明每句諺語、歇後語在“詞話本”中出現的回數、頁數。“金瓶詞曲”原無標點,僅以省略號區隔句子與詞牌、曲牌,今一律改用【】號標識詞牌、曲牌,以《》號標識書名、劇名,用便醒目。
“金瓶小札”引書達數百種,然不盡規範,有些只用簡稱,如《世說》,應為《世說新語》;《野獲編》,應為《萬曆野獲編》;《夢華錄》應為《東京夢華錄》。為尊重原著起見,不做修訂,讀者知之可也。另有少量引書,書名訛誤,如187頁《癸辛雜誌》,“志”為“識”字之訛。《癸辛雜識》,宋末周密所撰筆記。如190頁《避暑錄言》,“言”為“話”字之訛。《避暑錄話》,宋人葉夢得所著筆記。再如176頁《莊岳猥談》,“猥”字誤,應作《莊岳委談》,是明代學者胡應麟的學術筆記《少室山房筆叢》的一部分,列四十到四十一卷的“辛部”。又如146頁《李義山雜俎》,當作《義山雜纂》,是李商隱的一部市井瑣記。他如185頁《王月英月夜留鞋記》,“月夜”當作“元夜”,見《元曲選》。201頁言及蒲松齡為乾隆時人,顯然錯謬。蒲氏歿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去乾隆尚遠。此類錯訛,皆逕行改正,不出注。
書中引文,亦不盡規範。或羼雜己意,或有節略而未作說明,皆儘量核對原文,重加標點。又,“金瓶小札”有若干解釋不確,或標明“待考”、“不詳”之詞語,如“秋香亭”,見《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一回,姚氏雲“劇名,待考”。按:《秋香亭》可考,出元代戲曲家白樸之雜劇《韓翠顰御水流紅葉》【正宮·端正好】套曲,此劇今佚,尚留殘折。《盛世新聲》、《雍熙樂府》、《詞林摘艷》均收入,首句即為“我恰才秋香亭上正歡濃”。這類情況,秉承尊重原作者初衷,皆不作修訂。
尚有“復東”、“鼻子”、“撇扭”等數語未能檢得出處。並其他謬誤疏漏之處,幸達識通人不吝賜教。
陶慕寧2012年8月20日於南開大學范孫樓

圖書摘錄

勉子鈴即緬鈴也。《談薈》及《粵滇雜記》君詳言之。淫鳥之精,以金裹之,其形如鈴,可助房中術者。見《辭源》“緬鈴”條。又《漁磯漫鈔》及他書皆為鵲不停、石鍤,均此物也,而各異其名。
爐,謂女子陰也。亦名曰鼎,皆道家採補之流,巧立名目也。
膫子:男子勢也,見徐文長四聲猿傳奇。
梳籠:或作梳妝又曰梳弄,客為妓女開苞之謂,從前妓女清倌皆結髮為辮,迨經客謂之成人,例於筵席外,備釵環首飾衣服被褥彩禮賞金,妓於是梳髻,從此為渾生意之神女矣。
不三不四:語本庄子“朝三暮四”,言其不正也,古人好以三四為語,如俗說有說三道四,張三李四,皆謂非一是一、二是二也。
韶刀:應作噪叨,不當言而言也,儒林外史聘娘有此語,今吳語尤如此。
東淨(廁所)、冰人(媒人)、掛紅(喜事)、架橋(架詞搪塞)。
引自——姚靈犀《瓶外卮言》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出版信息

繁體版
獨立作家出版社2013年繁體版獨立作家出版社2013年繁體版
書名:瓶外卮言作者:姚靈犀出版社:獨立作家副標題:《金瓶梅》研究出版年:2013-9ISBN:9789868976177簡體版書名:瓶外卮言作者:姚靈犀出版社: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年:2013-4頁數:279定價:22.00元ISBN:9787310041428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