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氏

瓮氏

大江南北各有瓮氏子孫,來源各有不同,瓮以容為任,以寬為量,包容寬闊,攜手同心。

瓮姓匯宗
其一,上古有為土陶者,藝佳,做大容器,稱之瓮,其祖制後裔以瓮為姓,

其二,先民有居山中者,山勢如瓮,圍山而居者則以瓮為姓。

其三,古有城郭,其外環為瓮城,其中或有以此為姓。

其四,吾祖尚賢,剛直不阿,得罪權貴,為免遭刑戮,見瓮穩重,便指物為姓。

其五,瓮姓祖上或有為官者,因戰亂紛紜,藏匿瓮內,自此,以重生之瓮為姓。

其六,舊朝宮內皆有各種匠人,若為糧倉陶瓮者,帝賜其姓瓮。

其七,或先民為北方遊牧族群,姓氏發瓮因,隨化漢字,瓮為祖姓。

其八,……

大江南北各有瓮氏子孫,來源各有不同,瓮以容為任,以寬為量,包容寬闊,攜手同心。

瓮氏瓮氏
歷史記載

聽祖輩人講,瓮姓與朱元璋東宮瓮氏有關。朱棣為瓮娘娘所生,小時就與其他兄弟不同,別人在外玩耍,而他則懷抱宮中玉柱玩,被稱做金龍纏玉柱,有帝王之相。在元史中多次出現瓮吉剌帶的記述,但沒有說明被漢族融合後的情況。在元史演義中也有馬娘娘毒死瓮娘娘的說法,有關瓮吉剌帶部融合後簡姓為瓮,在我們那裡也有傳說,我們瓮樓村也有幾百戶瓮姓,我們這裡的瓮姓,是清康熙年間從河北保定遷居過來的,族譜中有“族郡保定本關地”的說法。我也看到在河北保定有姓瓮的人。台灣記憶TaiwanMemory--國家圖書館,有關河北早期國民黨黨員革命活動情況記載,有瓮氏,墨山。河北定州人。
瓮氏家譜記載,輩分有:培,廷,蘭,文,山;少,守,在,外,邊共十個.其他的現在不清楚.瓮姓按:瓮字應為瓦上作分,讀PEN,姓。在承德寬城《瓮》是大戶.

瓮氏瓮氏

歷史名人
瓮大悟,明朝人。曾任徽州照磨。附:照磨,即“照刷磨勘”的簡稱,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官職。元朝建立後,在中書省下設立照磨一員,正八品,掌管磨勘和審計工作,另肅政廉訪司中負責監察的官員也稱照磨,“糾彈百官非違,刷磨諸司文案”(《元典章》)。在此之外,元朝政府在其他機關,上自六部、宣政院、宣徽院等,下至地方行中書省、諸路總管府等均設有照磨一官,負責對本部門的收支進行審計。明朝在各地繼續強化照磨製度,在各省布政使司中,均設照磨1人,從八品;按察使司中,設照磨1人,正九品;各府亦設照磨1人,從九品。清朝沿用明制,繼續設立照磨官,品級亦從之。瓮墨山:(1905--1986)定州市人192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在校時,鑒於列強侵凌我國,軍閥混戰,矢志救國,組織新知學社,研究救國方略。曾任國民黨河北省第九中學校長,“九·一八”事變後,立即實行軍訓,加強學生抗日意識,以待請纓報國。1934年任陝西中部縣(今黃陵縣)縣長,負責籌備第一屆民族掃墓節,由邵元沖等祭祀黃陵。抗戰勝利後,任國民黨河北省黨部委員兼宣傳處長、河北省參議會議員,被選為駐會委員。1947年當選為第一屆“國大”代表。大陸解放後去台灣,1986年10月28日在台北逝世。

瓮姓軼事

鄭成民國《郫縣誌》說:“(花園)在縣西南三十里,舊日瓮店,俗傳漢淮南王瓮妃故里也。場有瓮氏夫人廟。”據《元豐九域志》載,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這裡曾設雍(瓮)店鎮。清末曾名古興鄉。民國初年改稱花園鄉。民國29年曾一度建鎮。1967年改名向陽人民公社,1980年改名花園場鄉。花園場曾先後幾次從鄉分出設鎮,1984年建鎮後,1985年撤鄉入鎮,實行鎮管村。功之父鄭芝龍,小名一官,字甲,號飛虹(或飛黃),福建南安縣石並鄉人。從小不喜讀書,好舞槍弄棒,可以說是天生的土匪性格。18歲就出外闖蕩。《台灣外記》卷一云:“至天啟三年癸亥夏五月、程有白糖、奇楠、麝香、鹿皮欲附李旭船往日本,遣一官押去。”此官就是鄭芝龍,他到日本之後,娶了一日女瓮氏為妻,也就是鄭成功的生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