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陳玲、趙建夫主編書籍]

《環境監測》是2008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玲、趙建夫。

基本信息

環境監測

所屬類別

教材 >> 本科 >> 本科環境

作者:陳玲、趙建夫 主編 仇雁翎、夏四清 副主編

出版日期:2008年8月 書號:978-7-122-03098-6

開本:16 裝幀:平 版次:1版1次 頁數:348頁

內容簡介

本書將環境監測的對象進行了明確的分類,詳細講述了各種監測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手段。內容包括環境和環境污染概述、水質監測和分析、環境空氣及氣體污染源監測、土壤污染監測、固體廢物監測、生物污染監測、環境監測新技術以及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使用,同時可供環境監測站、科研院所相關工作人員參考閱讀。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環境和環境污染1

12污染物來源和性質4

121污染物的化學類別4

122污染物的性質5

123優先控制污染物6

124持久性有機污染物8

13污染源及其監測8

131污染源類別及其監測(或普查)8

132污染源監測的法律依據10

133污染源線上監測系統10

14環境監測的基本概念10

141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11

142環境監測的內涵11

143環境監測的特點12

144環境監測的技術路線12

15環境標準13

151環境標準的作用13

152環境標準的分類和分級14

153制訂環境標準的原則15

154環境標準的實施16

155水環境標準16

156大氣環境標準24

157土壤和固體廢物控制標準27

158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29

16環境監測的特點與學習目的31

習題與思考題31

第2章水質監測和分析33

21水資源和水污染33

211水資源33

212水污染34

213水質監測與分析的目的34

214監測項目的選擇35

215水質監測分析方法39

216排污總量監測項目與監測方法41

22水質監測方案制訂42

221地表水水質監測42

222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47

223水污染源水質監測方案的制定52

224水生生物監測53

225底質(沉積物)監測54

226供水系統水質監測55

227流量監測56

23水樣採集和保存59

231水樣類型59

232水樣及其相關樣品採集60

233水樣的運輸和保存67

24水樣的預處理69

241樣品的消解69

242樣品分離與富集70

25適合現場監測的水質指標76

251溫度76

252濁度與透明度77

253電導率79

254pH值80

255溶解氧82

26感官物理性質86

261顏色86

262固體物質87

263硬度90

27酸鹼性質91

271水的酸度91

272水的鹼度92

28主要陰離子94

281氯化物和余氯94

282硫酸鹽與硫化物96

283氟化物99

284主要陰離子的離子色譜法測定100

29有機物綜合指標102

291化學需氧量103

292生化需氧量106

293總有機碳110

294有機物綜合測試方法比較112

295礦物油和動植物油114

210痕量有機污染物的分離與測定116

2101氣相色譜法117

2102高效液相色譜法121

211營養性物質130

2111含氮化合物130

2112含磷化合物137

212痕量金屬和非金屬物質138

2121痕量金屬138

2122痕量非金屬146

習題與思考題149

第3章環境空氣及氣體污染源監測153

31概述153

311大氣層及大氣污染153

312大氣污染物的來源及類型153

313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153

314氣體監測的標準及規範154

315氣體污染監測的分類156

32氣體監測中的採樣方法157

321固定源採樣方法157

322環境和室內空氣採樣162

323其他採樣方法164

33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分析方法164

331顆粒物的測定165

332二氧化硫的測定169

333氮氧化物的測定171

334空氣中總烴的測定173

335空氣中顆粒鉛的測定174

336環境空氣中氟化物的測定175

337臭氧的測定176

338大氣中苯並[a]芘的測定178

34大氣污染源監測分析方法179

341氨的測定180

342苯乙烯的測定181

343惡臭的測定182

344三甲胺的測定184

345甲苯、二甲苯和苯乙烯的測定185

346硫化物的測定186

347氮氧化物的測定188

348硝基苯類化合物的測定189

349苯胺類的測定191

3410甲醛的測定192

35室內空氣監測193

351概述193

352室內空氣中苯的檢驗方法194

353室內空氣中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的監測195

354室內空氣中菌落總數檢驗方法196

習題與思考題196

第4章土壤污染監測198

41土壤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198

411土壤污染物來源和種類198

412土壤標準200

42土壤污染監測方案的制定201

421土壤污染監測項目及方法201

422土壤樣品採集201

43土壤樣品的前處理與保存203

431土壤樣品的風乾203

432磨碎和過篩203

433土壤樣品保存204

44土壤污染物監測204

441土壤污染物測定204

442土壤生物監測指標209

習題與思考題210

第5章固體廢物監測212

51危險廢物212

511危險廢物概述212

512危險廢物管理及標準213

513危險廢物樣品的採集和預處理215

514危險廢物的檢測方法220

515危險廢物檢測結果的判斷226

52生活垃圾226

521城市垃圾及其分類226

522生活垃圾採樣與樣品製備227

523生活垃圾特性分析228

524垃圾滲濾液分析229

525垃圾的滲漏模型試驗231

53垃圾的毒理學試驗231

習題與思考題232

第6章生物污染監測233

61環境污染的生物監測233

611細菌學指標檢驗234

612生物毒性基礎及試驗236

613微囊藻毒素的測定248

614葉綠素測定250

615水中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測定及其活性252

616水中軍團菌的檢驗253

62指示生物的環境監測254

621指示生物的特徵及其作用254

622生物樣品的採集、保存與製備256

623指示生物污染物測定258

習題與思考題264

第7章環境監測新技術發展266

71自動監測系統266

711自動監測系統的組成266

712水質自動監測系統267

713大氣污染自動監測系統273

72污染源線上監測274

721水污染源線上監測274

722大氣污染源線上監測275

73突發性應急監測系統276

731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與應急監測276

732突發性應急監測方案制定277

733突發性應急監測儀器280

74遙感環境監測技術281

741遙感技術概述281

742大氣環境遙感監測283

743水環境遙感監測284

744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87

習題與思考題289

第8章環境監測質量管理290

81數據處理與結果表述290

811誤差290

812準確度、精密度和靈敏度292

813監測數據的處理293

82環境監測質量保證296

821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內容296

822監測質量保證的關鍵298

83環境監測質量控制298

831監測過程質量控制298

832實驗室內質量控制301

833實驗室間質量控制306

84計量認證(實驗室資質認定)308

841計量認證的內容及特點308

842計量認證的程式308

習題與思考題310

實驗311

實驗一酸度和總鹼度的測定311

實驗二化學需氧量(CODCr)的快速法測定313

實驗三溶解氧(DO)的測定314

實驗四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測定316

實驗五氨氮的測定317

實驗六亞硝酸鹽氮的測定319

實驗七硝酸鹽氮的測定320

實驗八氰化物的測定321

實驗九揮發酚類的測定323

實驗十土壤中鉛、鎘、汞含量的測定325

實驗十一二氧化硫的測定329

實驗十二氮氧化物的測定333

參考文獻336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