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塑膠袋

環保塑膠袋2008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限塑令”明確規定商場、超市和集貿市場不得提供免費塑膠購物袋,並禁止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購物袋。“限塑令”實施後取得了明顯成效。

簡介‍

環保塑料袋
2008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限塑令”明確規定商場、超市和集貿市場不得提供免費塑膠購物袋,並禁止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購物袋。“限塑令”實施後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 凡是符合國家標準GB/T21661-2008的塑膠袋叫環保塑膠袋,環保塑膠袋包括再生料塑膠袋和新料塑膠袋。生產塑膠袋過程中添加了降解母料的塑膠袋叫降解塑膠袋,降解塑膠袋90天后在符合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自動分解。以塑膠薄膜為原料製作的袋子統稱塑膠袋,我們常用的塑膠袋有:方便袋、超市袋、手提袋、平口袋、膠袋、馬夾帶和工業用包裝袋。
二、 一種經過日光照射、遇潮濕可很快溶化的塑膠袋。經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測,產品各項指標全部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質量標準,具有衛生、無毒、無污染等特點,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環保型產品之一。這種可降解塑膠袋,採用無毒的聚烯烴樹脂,添加降解劑等原料生產。它的問世,為減少或消除白色污染帶來了希望。
三、用完後可進行二次回收後再造的塑膠袋。環保塑膠袋的起源

塑膠袋最早是一名歐洲的工廠主於1902年發明的。由於其方便易用,價格低廉,因而幾乎無處不在。自塑膠袋誕生之日起,它注定了是“即用即棄”的消耗品。

環保塑膠袋的成份

一般來說,沒有完全環保的塑膠袋,只能一些塑膠袋加入一些成分後,容易降解一些。也就是可降解塑膠。在塑膠包裝製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澱粉、改性澱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塑膠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區已有19家研製或生產可降解塑膠的單位。試驗表明,大多數可降解塑膠在一般環境中暴露3個月後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逐漸裂成碎片。如果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則降解效果不明顯。使用可降解塑膠有四個不足:一是多消耗糧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膠製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視覺污染”;三是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膠製品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膠由於含有特殊的添加劑而難以回收利用。
其實最環保的,就是不用塑膠袋或者有固定的塑膠袋使用,減少用量,同時可以通過政府回收,方可減少環境污染。

環保塑膠袋分解時間

現在用的環保型的分解相對來說快一些,可能在一年之內分解。也有更快的,奧運環保塑膠袋棄後72天可分解 。

塑膠袋的方便與危害

塑膠袋的確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這一時的方便卻帶來長久的危害. 塑膠袋回收價值較低,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遊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造成“視覺污染”污染外,它還存在著潛在的危害。 塑膠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這就意味著廢塑膠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污染物永久存在並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其一,影響農業發展。廢塑膠製品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其二,對動物生存構成威脅。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膠製品,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戶牧民共有近千隻羊因此致死,經濟損失約30多萬元。羊喜歡吃塑膠袋中夾裹著的油性殘留物,卻常常連塑膠袋一起吃下去了,由於吃下的塑膠長時間滯留胃中難以消化,這些羊的胃被擠滿了,再也不能吃東西,最後只能被活活餓死。這樣的事在動物園、牧區、農村、海洋中屢見不鮮。 其三,廢塑膠隨垃圾填埋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膠製品如果將其填埋,200年的時間不降解。 對土地有極大的危害,改變其酸鹼度,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 業減產,至於拋棄在水裡或陸地上的塑膠製品,不僅影響環境,而且若被動的 吞食,則會導致死亡。這樣就破壞了生態平衡。 其四, 高溫則分解出毒害物質,塑膠製品本無毒害物質,但因為它的回收再利² 用的設備不夠完善,工藝簡陋,而且許多廠家無合法營業執照,導致再生產的 塑膠製品在溫度達到65℃時,毒害物質就會析出並且滲入到食品中,則會對肝 髒、腎臟、生殖系統及中樞神經等人體重要部位造成危害。我國於前不久由國務院辦公廳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下發《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鑒於購物袋已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今後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應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膠購物袋、並將實行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購物袋。 塑膠袋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國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膠袋。在我國,每天光買菜就要用掉10億個塑膠袋,至於其他各種塑膠袋的用量更每天在20億個以上。到超市、集市購物由商家提供塑膠袋,也早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習慣。 但塑膠袋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卻也因為過量使用及不易回收處理等原因,造成了嚴重的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特別是超薄塑膠袋容易破損,加上我國人民的環保意識薄弱,在使用後大多被隨意丟棄,散落在城市街道、旅遊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造成了“視覺污染”並成為“白 色污染”的主要來源。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限制塑膠購物袋的生產、銷售、使用。 我國的限塑令一出,意味著我們的生活習慣將要不可避免的要發生改變,又要回到拎著菜籃子買菜的生活。因此引發了眾多的觀點和言論。其中有部分人可能習慣了塑膠袋在生活中帶來的便利性,忽略了它所造成的危害而持反對意見。 塑膠袋是在1902年10月24日由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的。這種包裝物既輕便又結實,深受顧客和商家的喜愛。因此商店,菜場紛紛提供免費塑膠袋。但這項發明在100年後卻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由於塑膠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產的,塑膠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處理這些白色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溫焚燒。這兩種辦法都不利於環保。廢塑膠的填埋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埋在地里的塑膠袋,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爛,對土地有極大的危害,會改變土地的酸鹼度,嚴重污染土壤,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業減產,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同樣也會造成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因此現在塑膠袋已成為了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限塑令的實施,正是為了解決或是緩解由於塑膠袋的過度使用而帶來的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從2008年6月1日起,一切將變得不一樣。厚度小 0.025毫米的塑膠袋即超薄塑膠袋將被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以提高塑膠袋的使用壽命,使人民合理使用、節約使用塑膠袋以減少污染。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將不再提供免費塑膠袋,提倡消費者重新拎起布袋子、重薪提起菜籃子,重複使用耐用型購物袋,以減少塑膠袋的使用量。 環境保護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國家的事、後代的事,需要全社會一起行動共同參與。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限塑令將是一項造福後代子孫的措施。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塑膠袋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 愛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我們從使用塑膠袋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吧!塑膠袋回收價值低,目前大多為回收而進入環境,其對環境主要有兩種危害,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是指散落在環境中的廢塑膠製品對市容、景觀的破壞。在大城市、旅遊區、水體、鐵道旁散落的廢塑膠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 而且損害了我們國家和國民的形象。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視覺污染”。視覺污染是“白色污染”問題最為突出的危害。在我國城市、旅遊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均不同程度存在的廢塑膠垃圾的視覺污染,這些廢塑膠散落在地面上,或隨風掛在樹枝上飄揚、或漂浮在水面,污染環境、傳播疾病、人民民眾對此反映強烈。 潛在危害是指廢塑膠製品進入自然環境後難以降解而帶來的長期的深層次環境問題。塑膠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破壞,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這就意味著廢塑膠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污染物永久存在並不段累積。在環境中的危害有以下幾個方面: 影響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廢塑膠製品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漂浮在長江中的塑膠製品給水源取用帶來很大困難,造成泵抽空和堵塞,給工業生產和水電站造成巨大損失。如葛洲壩水電站,每天因清理漂浮的塑膠垃圾,停機損失發電200000KW.H。將來長江三峽水電站建成後,如繼續讓塑膠垃圾污染水體,那對發電造成的損失,將不堪構想; 對動物生存構成威脅。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膠製品,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農村、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 廢塑膠隨垃圾填埋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膠製品很難回收利用,如果將其填埋,200年的時間不降解,會導致大片土地被長期占用,加劇了土地資源的壓力。不僅我們這代要被垃圾包圍、也會使子孫後代失去生存的空間;影響了垃圾的綜合利用。混有塑膠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要從垃圾中分揀出來廢塑膠,這樣又增加了堆肥成本。污染了的廢塑膠因無法保證質量,其利用價值也很低; 隨意丟棄的塑膠垃圾增加了環境衛生部門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塑膠垃圾還很易攜帶細菌、傳播疾病等。

中國環保產業的發展

中國環保產業總體規模相對還很小,其邊界和內涵仍在不斷延伸和豐富。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將由小變大,逐漸成為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成長、提高經濟技術檔次的產業。產業內涵擴展的方向將主要集中在潔淨技術、潔淨產品、環境服務等方面,中國環保產業的概念也將演變為:“環境產業”或“綠色產業”。
“十一五”期間,中國環保產業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長速度,環保投資的重點領域主要包括水環境、大氣環境、固體廢物、生態環境、核安全及輻射環境保護建設以及環境能力建設。2010年環保產業的年收入總值將達8800-10000億元左右,其中資源綜合利用產值6600億元,環保裝備產值1200億元,環境服務產值1000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