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園村嚴氏宗祠

瑣園村嚴氏宗祠

瑣園村嚴氏宗祠位於浙江金華東郊澧浦鎮瑣園村。

簡介

嚴氏宗祠嚴氏宗祠
嚴氏宗祠是村南最大的古建築,共四進,通面寬20米,深近63米,高大敞亮,每進均有天井,天井兩側均建廂房相連。祠堂大門為八字形,門額掛一匾,系乾隆年代之物。“山高水長”四字是取自范仲淹發現嚴子陵後裔後,寫的一篇記中的文字。嚴氏宗祠右邊聳立的一座清乾隆52年建的旌節石牌坊,橫石樑刻有“為故民嚴錫佩妻黃氏建”字樣。牌坊雕飾精細,氣勢宏偉。

建築特點

嚴氏宗祠,堂號敦倫堂,建於清乾隆年間,該建築坐北朝南偏東16度左右,前後共四進,每進建築兩側都用層層疊疊的五花山牆圍合,縱深感和韻律感極強。第一進門廳面闊三明四暗共七間(梢間、盡間屋脊低於正三間,也可視為耳房),進深八檁,穿斗式結構,明間外設八字牆門,左右置抱鼓石,天花彩繪,匾額《山高水長》取自宋范仲淹為嚴子陵所題寫的“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門廳與第二進之間有開闊的天井,石板鋪地,左右是院牆連線,用花脊。第二進面闊五間,進深八檁,正三間辟屏門,前廊置天花,月梁、牛腿、琴枋、雀替、斗拱、翅帽等處雕刻花卉、亭樓、獅子、麒麟等圖案,明間兩縫用抬梁式結構,其餘穿斗式。第二、三進之間有天井,左右是進深五檁的廂廊各三間。第三進面闊五間,進深九檁,明、次間用直梁造的抬梁結構,五架梁對前後雙步梁用四柱,梢間全穿斗式,該進建築的金柱都是砍鑿粗糙的圓形石柱,與製作細膩的抹角方石檐柱形成反差,據說當年怕耽誤了上樑時辰才迫不得已匆忙為之,後檐原有屏門,現無存。第三、四進之間也有天井,左右是進深五檁的廂廊各兩間。第四進地勢高於天井三級台階,用條石踏道,其面闊也是五開間,進深八檁,明、次間抬梁式,五架梁對前單步後雙單步用五柱,梢間穿斗式。嚴氏宗祠的梁架結構有以下特點:一、柱頭除個別檐柱外均不用櫨斗,柱子直接與梁檁連線;二、月梁造與直梁造並用,五架梁與三架梁之間用童柱;三、檐下少用牛腿構件,多用“工”字形護壁拱,省略挑檐枋;四、柱檁、梁檁等結點處多用橫向的小替木,有的還在順檁方向出單跳斗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