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學管理學教科書系列·國際貿易

1.1 1.2 1.3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3月1日)
平裝: 49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08045590
條形碼: 9787208045590
尺寸: 23.8 x 18 x 2.2 cm
重量: 640 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海聞 P.林德特 王新奎
海聞,浙江杭州人,北京大學77級經濟學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經濟學碩士和博士,美國福特路易斯學院經濟學副教授(終身職),中國留美經濟學會創始人之一,並擔任多屆理事和一任會長。現任北京大學經濟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經濟學年會秘書長。
主要研究領域是國際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曾在《美國經濟評論》等國內外學士期刊上發表過多篇研究論文。1995年回國以來,致力於推動和提高國內經濟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組織和創辦了“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和“中國經濟學年會”;主持翻譯和出版了包括“經濟科學譯叢”、“國際經濟學譯叢”和“現代工商管理叢書”在內的多套經濟學教材和專著。多年來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國際貿易、國際經濟學等課程、數次獲得優秀教學獎、2002年當選為“北京大學十佳教師”。曾獲美國李氏基金會獎“傑出成就獎”、國家教委和人事部“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獎”、“安子介國際貿易論文獎”等榮譽。
P.林德特 1962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學士學位,1967年獲得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威斯康星大學經濟學教授,世界銀行顧問,哈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客座教授等職務。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經濟系教授,農業歷史研究中心主任。
著有《18世紀以來社會支出和經濟成長》、《美國不平等:一部巨觀經濟史》(與J.威廉姆森合著)等著作,在《政治經濟學雜誌》(joumal of Political Economy)等學術期刊上發表過數十篇論文。曾擔任《經濟史雜誌》和《人口經濟學研究》等學術刊物的副主編。與金德爾伯格、普格爾合作出版的《國際經濟學》目前已經發行了11版.並被翻譯成中、法、意、日、俄和西等多國文字。
王新奎,浙江定海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華東師範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上海外貿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上海世界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上海市國際貿易學會常務副會長;兼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顧問、上海市政府WTO事務諮詢中心總裁等。
主要研究領域是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著有《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中的利益分配》等著作。其研究成果多次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獎項。近年來致力於中國加入WTO問題的研究,發表了大量有關WTO與中國經濟發展、上海經濟發展的論文。

內容簡介

《國際貿易》由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海聞教授主筆撰寫,是一本系統全面並適合中國學生的關於國際貿易的經濟學教科書。書中介紹分析了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貿易政策中的基本經濟學原理,並討論了當今貿易實踐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包括經濟全球化趨勢、世界貿易組織、區域性經濟貿易合作和中國的對外開放。書中附有大量知識專欄和案例分析,這些生動的介紹和分析以及每章所附的習題,不僅使教材內容更豐富,更能幫助讀者理解吸收《國際貿易》教授的理論。《國際貿易》系“現代經濟學管理學教科書系列”中的一種。

媒體評論

前言
想寫一本關於國際貿易的經濟學教科書是由來已久的事。最早可以追溯到筆者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北大學經濟學的時候。那時文革剛剛結束,百廢待興,作為十年動亂後第一批通過高考入學的大學生,我們的求知慾特彆強,但可讀的書卻特別少。有關國際貿易的經濟學分析而非僅僅談貿易實務的書幾乎找不到。有一些介紹國際貿易理論的文章和書籍也僅僅提到斯密、李嘉圖、赫克歇爾和俄林,並且至多也只是介紹一下他們的思想而並未就這些理論作具體分析,對於當代國際貿易理論的新發展則幾乎沒有提及。
國內最早出現的有關國際貿易的經濟學教材是1984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翻譯出版的彼德·林德特(Peter Lindert)和金德爾伯格(Kindleberger)的《國際經濟學》第7版(1982年)。林德特和金德爾伯格都是國際經濟學方面的著名教授,迄今為止,他們的教科書已連續出版了12版,而我有幸在1984年到加州大學(戴維斯)就學時成為了林德特教授的學生。
從1987年秋季起,我就開始了國際經濟學(主要是國際貿易理論)的教學生涯。先在林德特教授和羅伯特·芬斯闕(Robert Feenstra)教授門下做助教,繼而獨立開課,並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美國福特路易斯學院、中國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開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國際貿易理論課程。
我的第一本介紹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書寫於1993年。作為中國留美經濟學會的“市場經濟學普及叢書”之一,我的《國際貿易:理論、政策、實踐》介紹了有關國際貿易和貿易政策中的基本經濟學原理。慮及普及讀物的特點,我沒有在書中介紹過多複雜深奧的理論,有些理論分析也沒有進一步展開。雖然那本書印了3萬多冊,不少學校也選它作為教材,但畢竟過於簡單,且沒有習題。於是,從1996年開始,我就著手撰寫一本適合中國學生的較為系統全面的關於國際貿易的經濟學教科書。
從1996年到現在,一晃6年過去了,而這本教科書卻遲遲未能問世。一方面是因為這6年中要做的事實在太多,總也沒有一段完整的時間可以坐下來靜靜地寫書;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對這本書的期望太高,寫了改,改了寫,總也不滿意。有人說,寫教科書是剪刀加漿糊,在現代社會裡更是電腦加掃瞄器。現實中也的確有人如此進行“編著”。然而作為嚴肅的學者,我們寧可慢出甚至不出,也不能出那些應時拼湊甚至錯誤百出誤人子弟的教材。幾年的寫寫停停、停停寫寫,我真的感覺到,要寫一本好的教科書是不容易的。
首先,作者必須對整個理論體系融會貫通,才能全面介紹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同時在表述時又能保持其內在的一致性。要想寫一本好教材,必須花功夫讀理論原著,而不是去讀別人寫的教材。將別人的教材重新剪貼彙編無異於抄襲。寫書必須使用自己的敘述體系,而不能用別人的語言。只有這樣,寫出的教材才能不東拼西湊或晦澀難懂,才能使學生對這門學科有一個清晰全面的了解。
其次,作為教材,必須注意理論的套用。國外的教科書為什麼吸引學生?其中一個原因是書中都有大量的專欄和案例。這些專欄和案例是需要作者花時間去研究、收集和撰寫的。書中的許多數據都必須仔細蒐集、核實並不斷更新。專欄和案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更好地在現實中去運用或檢驗這些理論。
……

目錄

總前言
前言
第1章 導論
1.1 國際貿易的產生和發展
1.2 國際貿易理論綜述
1.3 本書的編排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2章 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2.1 斯密之前的貿易思想
2.2 斯密的絕對優勢貿易理論
2.3 李嘉圖的比較優勢貿易理論
2.4 多個國家或多種產品貿易模型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3章 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基本模型
3.1 新古典貿易思想
3.2 赫克歇爾-俄林資源稟賦貿易模型
3.3 對赫克歇爾-俄林資源稟賦模型的實證檢驗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與思考
參考文獻
附錄1 資源稟賦和產品的要素密集
附錄2 顯示比較優勢
附錄3 中國進出口商品構成
附錄4 提供曲線:國際貿易的另一種分析方法
附錄5 產品要素密集型的逆轉
第4章 新古典貿易模型:擴展與套用
4.1 國際貿易和生產要素收益
4.2 經濟成長與國際貿易
4.3 特定要素模型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5章 當代國際貿易理論
5.1 當代國際貿易的發展
5.2 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的國際貿易理論
5.3 產品生命周期與國際貿易模式的變動
5.4 需求決定的貿易模式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6章 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
6.1 國際間勞動力的流動
6.2 國際資本流動
6.3 跨國公司
6.4 國際要素流動和國際貿易的關係
第7章 進口保護政策:關稅
7.1 進口關稅的基本概念
7.2 關稅的局部均衡分析
7.3 關稅的總體均衡分析
第8章 進口保護政策:非關稅壁壘
8.1 進口配額與“自願出口限制
8.2 影響進口的國內經濟政策
8.3 相機保護措施
第9章 出口鼓勵與其他政策
9.1 鼓勵出口的貿易和產業政策
9.2 價格支持
9.3 出口限制或進口鼓勵
9.4 貿易制裁
第10章 貿易保護的理論
10.1 貿易保護的傳統依據
10.2 貿易保護的新理論
10.3 貿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經濟學
第11章 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
11.1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11.2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和貿易自由
11.3 世界貿易組織
第12章 區域性自由貿易與經濟合作
12.1 區域經濟合作理論
12.2 區域性自由貿易和經濟合作的
第13章 中國對外經濟的改革和發展
13.1 中國外貿和外資體制改革
13.2 中國外貿和外資的發展
13.3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書籤關鍵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