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

"3.古代奧運會遺址的發掘喚起了人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嚮往。 法國教育家顧拜旦是公認的現代奧林匹克創始人

【簡介】

奧林匹克運動興起於歐洲資本主義工業化時代。它以堅實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基礎為依託,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和體育發展的潮流,是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後開始的一項偉大的社會實踐,其產生有以下的背景。

【六大時代背景】

1.三大思想文化運動為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奠定了思想基礎。14-18世紀,歐洲大陸出現了3次大規模的思想文化運動,即: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三大思想文化運動砸開了中世紀束縛人們思想的封建枷鎖,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主要思想障礙,迎來了思想解放、人才輩出和科學繁榮的時期。適應新的生產力發展和新的生產關係需要的新的思想文化和新的科學藝術紛紛產生,同時,新的體育思想一一近代體育思想也應運而生。
三大思想文化運動中產生的一大批偉大人物與歐洲中世紀黑暗的基督教禁慾主義針鋒相對,他們痛斥禁慾主義違反人性,指出人的欲望是正當的人生目的,認為必須在靈魂和肉體之間建立和諧,主張重視身體和精神的統一,注重身體的均衡與協調發展,重視身體的健康和健美,使人們重新發現了體育的價值,認識到只有身體健康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快樂。這種思想的興起和確立,使傳統的道德標準和美與醜的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為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奠定了思想基礎。
在三大思想文化運動中,人文主義者發掘和整理了古代希臘體育的豐富遺產,如古代奧運會和其他祭禮競技、古代雅典體育和斯巴達體育、古希臘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古希臘體育的多種運動手段和方式等。人文主義者認為古希臘體育符合"人性',重視個人幸福,因而大力宣傳,並在近代體育思想和實踐中,繼承古希臘體育遺產,在很大程度上使近代體育在定期舉辦運動會、注重身體全面發展、運動項目的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受到古希臘體育的影響。
2.資本主義工業化生產和資產階級的教育方式為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提供了適宜的土壤。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它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使近代體育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促使體育獲得了更強的生命力。由於工業化社會中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給人的生理、心理帶來了一系列嚴峻的挑戰,促使人們努力尋求新的、理想的生活方式,對身體活動有了新的認識。人們開始把注意力轉向改善人的身體本身,體育因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需要而得到進一步發展。
從文藝復興時代起,資產階級的教育家就把體育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加以大力提倡,不僅恢復了古希臘的體育制度,還進一步制定了鍛鍊身體的各種措施,積極研究各種運動方法,努力讓學生的身體得到全面發展,體育已成為一項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動。1423年,義大利人文主義教育家維托里諾創立了一所新式學校,仿效古希臘的體育館,稱之為"體育宮"。該校實行體育、德育和智育並重的方針,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成為文藝復興時代資產階級教育的代表。維托里諾的教育思想和體育實踐,促使體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視,也使體育作為教育的一項內容而開始在學校實施。
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中對教育的探索更加確立了體育的地位。資產階級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馬丁-路德就主張體育應成為教育的一部分。捷克教育家考美紐斯按照資產階級的教育要求,對學校體育進行了系統的論述,並將體育以較成熟的形式引入到學校教育之中。他主張學校應設寬敞的運動場,應開展廣泛的體育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參加體育活動使身心健康發展。夸美紐斯為學校體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學校體育之父"。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在其"紳士教育"體系中,明確地把教育分為德育、智育、體育3部分,指出體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使體育正式成為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獨立的組成部分。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在其名著《愛彌爾》中闡述了他的自然主義教育理想,他要求教育與體育緊密結合,主張按自然法則進行體育教育,按兒童各個年齡階段的不同特點,以及兒童的興趣和愛好組織體育活動,以培養"身心兩健"的人才。
19世紀以後,英國也開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以阿諾爾德在拉格比公學的改革最為成功。他創立了"競技運動自治"制度,充分發揮競技運動的鍛鍊價值和教育功能。通過該項改革,拉格比公學的學生在充滿活力的運動場上,自己管理自己,不僅鍛鍊了強壯的體魄,而且培養了公平競爭、團結友愛、遵守規則、勇敢頑強的思想品德,使校風校紀大為改觀。阿諾爾德的改革牢固地樹立了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確立了競技運動的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為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提供了適宜的土壤。
3.古代奧運會遺址的發掘喚起了人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嚮往。在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中,歐洲新興資產階級熱烈歌頌了古希臘體育精神,使人們再度回想起泯滅久遠的古希臘奧運會。古代奧運會的遺址引起了人們的強烈嚮往,英、法、德等國的學者都希望進入希臘尋找古代奧運會的遺蹟,但由於土耳其人的封鎖,這一願望未能實現。
直到1766年,英國學者錢德勒才被允許進入希臘實地考察,他發現了古代奧運會的遺址。1828年支援希臘反抗土耳其侵略的法國兵團中的隨軍學者在奧林匹亞遺址進行發掘,隨後將一批珍貴的文物運到法國羅浮宮展覽。
1852年1月10日,德國柏林大學教授庫爾提烏斯在遍訪伯羅奔尼撒半島回國後,發表了有關古代奧運會的長篇演說,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1871年,德國與希臘達成全面發掘古代奧運會遺址的條約。1875-1881年,由庫爾提烏斯率領的德國學者對奧林匹亞進行了為期6年的發掘。1881年,古代奧運會遺址的主要設施終於重見天日。1887年,在柏林展出從奧林匹亞發掘出的大量文物,激起了人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憧憬,人們期望奧運會儘快回到現實中來。
4.體育的國際化趨勢為奧林匹克運動的產生創造了條件。19世紀後半葉,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和世界市場得以形成,民族間的壁壘被打破,體育也超越國界,出現了國際間的體育交流和比賽,形成了體育國際化趨勢。由於國際體育競賽和相互交流的需要,一些國際性的單項體育組織相繼誕生。1881年第一個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國際體操聯合會成立,1892年國際賽艇聯合會和滑冰聯盟相繼成立。國際體育組織的產生,使運動競賽擺脫了原來的地方傳統,具有了國際性。在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不斷成立和國際單項體育競賽蓬勃開展的基礎上,人們又迫切要求組織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為現代奧運會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同時,隨著國際體育交流的增多,一個協調各體育組織活動的國際體育組織的誕生就成了必然。
5.世界各地復興奧運會的嘗試為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積累了經驗。19世紀初期,歐美一些國家為復興奧運會進行了各種嘗試。19世紀30年代,瑞典倫德大學的斯卡圖教授曾組辦過兩次被當地報紙稱作"奧運會"的比賽活動。從1849年起,每年一屆,英國布魯克斯博士組辦過長達幾十年的"奧林匹克節"。
19世紀中葉以後,希臘人渴望借復興古代奧運會來重振古希臘文明。在希臘國王奧托的支持下,一個名叫扎帕斯的希臘人於1859年10月1日在雅典組織召開了第1屆泛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此後,在1870年、1875年、1887年和1889年,又先後舉行了4次泛希臘奧運會。由於組織不善和僅限希臘人參加,泛希臘奧運會沒能繼續得到發展,但對歐洲各國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國家的報紙對這幾次運動會都作了較為詳細的報導,從而引起了遠比希臘本土更大的反響,它從正反兩方面為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積累了經驗。
6.戰爭的威脅和人們渴望和平的願望促進了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19世紀末,世界上出現了壟斷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一個新的、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威廉二世統治的德國登上了歷史舞台,並且想通過戰爭來重新瓜分世界,戰爭的陰雲籠罩著整個歐洲。
在此階段,德國要求復興奧運會的呼聲很高,一些別有用心的德國人想通過發起奧運會,來擴大影響,為稱霸世界服務。法國是德國的近鄰,如果德國發動戰爭,戰爭的災難首先就會落到法國人民身上。法國人民強烈反對戰爭,渴望保持世界和平,古代奧運會和平、友誼的精神,恰好符合法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願望。復興奧運會,不僅有利於國際體育的發展,而且有助於法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反對德國稱霸世界的鬥爭。復興奧運會成了人們的迫切需要,這一光榮的歷史使命落在了法國人的肩上。

【顧拜旦讓奧林匹克運動變成了現實】

法國教育家顧拜旦是公認的現代奧林匹克創始人,他為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1888年,顧拜旦就任法國學校教育、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1889年顧拜旦代表法國參加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國際體育訓練大會,進一步了解了世界體育的動態,他認為近代體育的發展正在走向國際化,應該藉助古希臘體育的經驗和傳統影響來推進國際體育,於是產生了復興奧運會的想法。為了實現這一想法,顧拜旦做了大量的工作。
1891年,顧拜旦創辦《體育評論》雜誌,以此為陣地熱情宣傳他的主張,對創辦奧運會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892年,顧拜旦遍訪歐洲,宣傳奧林匹克理想。同年11月25日在慶祝法國體育運動協會聯合會成立5周年大會上,他發表了著名的演說,第一次公開和正式地提出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倡議。在演說中,顧拜旦闡明:現代奧運會應該像古代奧運會那樣,以團結、和平和友誼為宗旨,但應該比古代奧運會有所發展和有所創新,它應該向一切國家、一切地區和一切民族開放,並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辦。顧拜旦的倡議,使現代奧運會從一開始便衝破民族和國家的界限,具有鮮明的國際性。1893年,顧拜旦在巴黎召開一次國際性體育協調會議,團結國際體育人士,討論創辦奧運會的問題。翌年,他還將自己的倡議寫成公開信, 寄給許多國家的體育俱樂部,得到不少體育俱樂部的支持。
在國際上各種因素的促進和顧拜旦的不懈努力下,創辦奧運會的各種準備工作終告就緒。1894年6月16日—24日,根據顧拜旦的建議, 來自美國、英國、俄國、瑞士、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希臘等12個國家的49個體育組織的代表,參加了在巴黎索邦神學院舉行的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又先後有21個國家致函,向大會表示支持和祝賀。這次會議通過了成立國際奧委會的決議,並從79名正式代表中選出15人任第1屆國際奧委會委員。大會還決定由奧運會舉辦國的國際奧委會委員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由於首屆奧運會定於1896年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因此希臘委員維凱拉斯當選國際奧委會第一任主席,顧拜旦為秘書長。大會規定每4年舉行一次奧運會,通過了遵循"業餘運動"的決議。大會還規定奧運會的比賽項目為田徑、水上運動、游泳、賽艇、帆船、擊劍、摔跤、拳擊、馬術、射擊、體操、球類運動等。
1896年4月6日—15日,第1屆現代奧運會終於如期在雅典舉行。雖然組織很不完善,但它卻是奧林匹克運動正式誕生的重要標誌,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
奧林匹克運動終於登上歷史舞台, 揭開了人類文明史上又一頁新的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