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藥製劑新技術

現代中藥製劑新技術

《現代中藥製劑新技術》作者是趙浩如,由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在2007年出版。

基本信息

作 者:趙浩如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34552861

出版時間:2007-02-01

版 次:1

頁 數:377

裝 幀:精裝

開 本:

所屬分類:圖書 > 醫學 > 藥學

內容簡介

《現代中藥製劑新技術》主要介紹現代中藥領域各種中藥製劑技術,包括制粒新技術、壓片新技術、包衣新技術、溶解新技術、乳化新技術、固體分散新技術、環糊精包合新技術、半固體和氣體製劑成型新技術、微粒載體給藥系統黏膜粘附給藥系統、控制給藥系統等新技術。《現代中藥製劑新技術》可供中醫院校教學、藥品研發機構、藥檢部門、製藥企業、醫院等單位工作的廣大藥學工作者和相關專業人員使用,也可供中藥商業貿易等有關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信息

第1篇中藥成分提取技術

第1章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1

11超臨界流體簡介1

111超臨界流體的概念1

112超臨界流體種類1

113超臨界流體的特性1

12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技術2

121超臨界CO2流體的溶解性能2

122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技術的優點3

13超臨界CO2流體萃取過程簡介4

14超臨界CO2流體萃取影響因素及工藝優選4

141影響因素4

142工藝參數的優選7

15超臨界CO2流體萃取在中草藥提取中的套用7

151生物鹼的提取7

152醌類及其衍生物的提取8

153香豆素和木脂素的提取8

154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8

155皂苷及多糖的提取9

156揮髮油的提取9

16超臨界CO2流體萃取設備簡介10

161中小型萃取設備10

162工業生產設備10

17存在問題12

參考文獻13第2章動態循環階段連續逆流提取技術14

21動態循環階段連續逆流提取概念14

22動態循環階段連續逆流提取設備結構及工作原理14

221設備結構14

222工作原理15

23動態循環階段連續逆流提取工藝流程15

24動態循環階段連續逆流提取操作方法17

241物料準備17

242階段提取18

243排渣裝料18

244飽和溶劑遷移18

245不飽和溶劑遷移18

246填裝溶劑18

247造梯度18

25動態循環階段連續逆流提取主要工藝參數19

26動態循環階段連續逆流提取技術設計特色19

261中藥動態提取發展狀況20

262動態循環階段連續逆流提取特點23

27動態連續逆流提取技術套用及其評價23

28熱回流抽提濃縮工藝及設備簡介26

281熱回流抽提濃縮工藝及設備26

282熱回流抽提濃縮工藝與動態循環階段連續逆流提取比較28

參考文獻29第3章超音波提取技術30

31超音波提取的概念30

32超音波提取的原理30

321空化效應30

322機械效應31

323熱效應31

33超音波提取的特點31

34超音波技術在中藥提取方面的套用32

341超音波提取根及根莖類藥材32

342超音波提取中藥葉類藥材32

343超音波提取皮類中藥33

344超音波提取中藥花類藥材33

345超音波提取中藥果實類藥材33

346超音波提取種子類藥材33

347超音波提取全草類中藥33

348超音波提取菌類藥材33

349超音波提取其他藥材33

35影響超音波提取效率的因素34

351浸泡時間對提取效率的影響34

352超音波處理時間對提取效果的影響34

353超音波頻率對提取效果的影響34

354占空比對提取效率的影響35

355溫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35

356藥材組織結構對提取效果的影響36

36超音波提取應注意的問題36

361超音波的凝聚機制對提取效果的影響36

362酶的存在與否對提取效率的影響36

363注意超音波對有效成分結構和藥理活性的影響36

37超音波提取存在的問題38

371超音波提取的提取率問題38

372超音波提取設備及工程化問題38

373超音波用於中藥複方提取的可行性研究39

參考文獻39第4章生物酶解提取技術41

41概述41

411酶的概念41

412酶催化反應的特點41

42酶反應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套用42

421用於植物藥的提取42

422酶在動物藥提取過程中的套用49

423酶解技術在中藥提取液分離純化中的套用49

424酶解技術在藥渣再利用中的套用51

43影響因素51

431酶本身的因素51

432處理對象的因素53

433酶解工藝的因素53

44應注意的問題53

441對有效成分的影響53

442對藥理藥效的影響54

443酶本身的殘留問題54

444酶的標準55

45前景與展望55

參考文獻55

第2篇中藥分離純化技術

第5章分子蒸餾技術57

51分子蒸餾的基本原理57

511分子運動自由程57

512分子運動平均自由程57

513分子蒸餾的基本原理57

52分子蒸餾技術的特點58

53分子蒸餾設備59

531分子蒸餾器設計原理60

532分子蒸餾器的種類及特點60

54分子蒸餾分離效果的影響因素61

541分離效果的衡量指標61

542影響因素62

55分子蒸餾技術在中藥和天然藥物中的套用63

551套用優勢63

552套用局限性63

553套用實例64

參考文獻69第6章大孔樹脂分離技術70

61大孔吸附樹脂的合成方法及類型70

611大孔吸附樹脂的合成方法70

612大孔吸附樹脂的類型71

62大孔吸附樹脂的性質及分離原理71

63中藥分離用大孔吸附樹脂的技術要求及分離純化工藝要求71

631中藥分離用大孔吸附樹脂的技術要求71

632大孔樹脂用於中藥分離純化工藝的技術要求72

633大孔吸附樹脂安全性評價73

64大孔吸附樹脂的規格74

65大孔吸附樹脂的分離工藝75

651樹脂的預處理75

652裝柱與藥液的上柱吸附76

653樹脂的解吸分離78

654樹脂的再生80

655大孔吸附樹脂分離工藝流程80

66大孔吸附樹脂分離優勢81

67大孔吸附樹脂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套用82

68中藥生產套用樹脂分離純化應注意的關鍵問題83

681大孔樹脂規格的選擇83

682影響樹脂純化效果的因素及工藝條件85

683純化條件的規範87

684評價指標與方法的建立89

685樹脂穩定性考察90

參考文獻90第7章膜分離技術92

71簡介92

711膜分離原理92

712膜的分類與特徵93

713膜分離技術的特點93

72膜分離操作模型93

721無流動操作93

722錯流(切向流)操作94

73膜組件套用形式及其適用範圍94

731分類94

732膜組件的選擇95

74膜分離技術用於中藥有效部位提取的原理和依據97

75膜分離技術在中成藥生產中的套用97

751微濾98

752超濾100

76膜分離技術的評價指標106

77膜分離技術用於中藥研究實例107

78膜分離技術在套用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109

參考文獻110

第3篇中藥製劑成型技術

第8章超微粉碎技術113

81概述113

82超微粉碎的原理114

83超微粉碎套用於中藥加工的目的及意義114

84超微粉碎方法及其要求115

841超微粉碎方法115

842中藥超微粉碎方法要求117

85設備117

851輥壓式粉碎機117

852輥碾式粉碎機118

853高速旋轉撞擊式粉碎機120

854球磨機122

855攪拌磨126

856氣流粉碎機129

857中藥超細粉碎機組133

858纖維類材料超微粉碎設備133

86超微粉碎配套輔助技術簡介134

861超微粉碎的分級技術134

862超微粉碎乾燥方法136

863微粉測量技術136

864粉體表面改性技術簡介136

865超細粉體的包裝、儲存及運輸137

87超微粉碎技術在中藥製劑中的套用137

88存在問題141

參考文獻143第9章固體分散技術145

91概述145

92固體分散體的特點145

93固體分散體的常用載體145

931固體分散體應具備的條件145

932固體分散體載體的分類146

94固體分散體成型技術149

941熔融法149

942溶劑法150

943溶劑熔融法150

944研磨法150

945溶劑噴霧乾燥法(或冷凍乾燥法)150

95固體分散體的速釋作用150

96固體分散體的緩釋作用151

97固體分散體的質量檢查與評定151

971熱分析法152

972X射線衍射法153

973紅外光譜測定法153

974顯微鏡法154

975溶出速率測定法154

976生物實驗法155

98固體分散體的穩定性155

99固體分散技術在中藥製劑中的套用156

910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157

911固體分散體套用前景158

參考文獻158第10章乳化技術160

101乳劑的形成160

1011乳劑的基本概念160

1012乳化劑162

1013乳劑的製備169

1014乳劑製備的設備171

102乳劑的分類172

1021普通乳172

1022亞微乳174

1023復乳174

1024微乳176

103乳劑的性質177

1031流變性177

1032液晶相與膜的結構與性質177

1033乳滴表面的電學性質178

1034穩定性178

1035釋藥特性、吸收與靶向性180

104乳劑質量評價183

1041物理穩定性評價183

1042乳滴的表面電荷184

1043化學測定法184

1044藥物釋放特性和靶向性評價184

參考文獻185第11章霧化技術186

111概述186

112噴霧乾燥技術186

1121噴霧乾燥原理及發展現狀186

1122噴霧乾燥技術在中藥領域的套用188

1123噴霧乾燥技術相關研究191

1124噴霧乾燥設備及其選擇192

113氣霧劑製備技術195

1131氣霧劑原理及研究現狀195

1132中藥氣霧劑的研究196

1133氣霧劑製備的關鍵技術196

參考文獻199第12章環糊精包合技術200

121概述200

122包合物的分類200

1221按包合物的結構和性質分類200

1222按包合物的幾何形狀分類201

123β環糊精包合原理201

124環糊精的結構和性質202

1241結構202

1242性質203

125環糊精包合物的特點204

126包合物的製備方法205

127中藥環糊精包合物的質量研究207

128β環糊精在中藥藥劑中的套用209

129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211

1291β環糊精的結構修飾211

1292合理選擇添加劑211

1293β環糊精包合揮髮油212

1294包合介質中高聚物的套用212

1295刺激作用的改善212

1210β環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安全性212

參考文獻213第13章微型膠囊製備技術215

131囊芯物與囊材216

1311囊芯物216

1312囊材216

132微囊的製備219

1321物理化學法219

1322化學法222

1323物理機械法223

1324納米囊的製備224

133微囊的性質225

1331微囊的結構與大小225

1332藥物的釋放227

134微囊的質量評價231

1341微囊的囊形與大小231

1342微囊中藥物的含量測定231

1343微囊中藥物的釋放度的測定232

135微囊在藥物製劑中的套用232

1351多種藥物製劑232

1352長效或緩釋作用233

1353提高藥物穩定性233

1354遮蓋藥物不良氣味234

1355定位釋放234

1356對酶製劑的特殊用途234

1357靶向作用235

參考文獻235第14章冷凍乾燥技術236

141冷凍乾燥的基本原理236

142冷凍乾燥的特點237

143冷凍乾燥設備及性能選擇237

1431冷凍乾燥設備237

1432設備性能選擇238

144冷凍乾燥設備驗證238

145冷凍乾燥工藝過程及技術參數的選擇239

1451凍乾產品的配方研究239

1452預凍240

1453升華241

1454解析乾燥241

1455凍乾曲線242

1456玻璃化轉變溫度242

1457其他技術參數243

146凍乾添加劑244

1461添加劑應具備的性質244

1462添加劑的種類和作用244

1463加添加劑時應注意的問題244

147冷凍乾燥中常出現的問題、產生原因及解決辦法244

148冷凍乾燥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套用245

1481在中藥材處理中的套用245

1482凍乾技術用於粉針劑的製備246

1483在其他中藥製劑生產中的套用248

參考文獻249第15章制粒技術250

151乾法制粒250

1511制粒設備250

1512乾法制粒的影響因素251

1513乾法制粒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套用實例251

152濕法制粒251

1521濕法制粒機理251

1522制粒設備252

1523濕法制粒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套用255

153流化制粒257

1531流化制粒過程和機理257

1532流化床和噴嘴的組合方式258

1533流化制粒的特點259

1534流化制粒的影響因素及控制辦法259

1535沸騰制粒機製備中藥顆粒時“塌床”現象的防止和操作控制261

1536流化制粒中顆粒粒徑控制方法262

154噴霧制粒263

1541噴霧制粒設備263

1542噴霧制粒的特點264

1543影響中藥噴霧制粒的因素264

1544噴霧制粒易產生的問題及解決辦法264

1545噴霧制粒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套用265

參考文獻267第16章壓片技術268

161概述268

162片劑成型原理及壓片過程268

1621片劑成型的原理268

1622壓片的力學過程269

1623壓片過程技術參數269

163普通壓片方法270

1631粉末直接壓片270

1632結晶物直接壓片270

1633濕法制粒壓片270

1634乾法制粒壓片270

164特殊片壓片方法271

1641泡騰片271

1642分散片273

1643咀嚼片276

1644口含片277

165壓片機械及其技術改造277

1651單衝壓片機277

1652旋轉式壓片機277

1653高速雙軌壓片機278

1654壓片機械的技術改造280

參考文獻281第17章微丸製備技術282

171概述282

172微丸的特點282

173微丸的類型及釋藥機制282

1731速釋微丸283

1732骨架型緩釋微丸283

1733腸溶衣型微丸283

1734可溶性薄膜衣微丸283

1735不溶性薄膜衣微丸283

1736樹脂型微丸283

1737脈衝控釋微丸284

174微丸形成的機理及過程284

175微丸的質量評價要點284

176微丸的成型技術與設備286

1761泛製法286

1762離心造粒法製備微丸288

1763擠出滾圓法製備微丸289

1764流化床製備微丸293

1765快速攪拌法製備微丸294

1766熔融法製備微丸294

1767液相中製備微丸295

1768空白丸芯法299

177微丸的包衣299

179微丸的輔料299

179中藥微丸製劑300

1791中藥微丸製劑的現狀300

1792中藥微丸製劑研製的難點300

1793中藥微丸的發展方向300

1794中藥微丸製備舉例301

參考文獻302第18章薄膜包衣技術303

181概述303

182薄膜包衣的處方組成303

1821成膜材料303

1822增塑劑307

1823著色劑(遮光劑)307

1824溶劑307

1825其他308

183包衣原理308

1831與薄膜包衣相關的幾個概念308

1832薄膜包衣的原理309

184薄膜包衣方法及包衣設備309

1841滾轉包衣法309

1842懸浮包衣法311

1843壓制包衣法311

185薄膜包衣的質量評價312

186影響薄膜包衣的因素及操作中易產生的問題與解決方法313

1861包衣底物313

1862薄膜包衣的處方314

1863包衣方法和製備工藝315

187薄膜包衣技術在中藥製劑中的套用316

1871包衣目的316

1872不同包衣材料的套用317

1873包衣工藝與設備321

1874中藥製劑薄膜包衣中存在的問題322

參考文獻322第19章消毒滅菌技術324

191概述324

192常用滅菌方法324

1921物理滅菌法324

1922化學滅菌方法327

193輻射與微波滅菌在中藥製劑中的套用研究330

1931輻射滅菌330

1932微波滅菌332

參考文獻333

第4篇新型給藥製劑製備技術

第20章中藥經皮給藥製劑製備技術335

201概述335

202經皮吸收335

2021皮膚的結構與生理335

2022經皮吸收途徑337

2023影響經皮吸收的因素337

203促進藥物經皮吸收的方法與技術340

2031藥劑學方法341

2032物理學方法345

2033化學方法347

204經皮給藥製劑的組成及製備348

2041經皮給藥系統的類型348

2042經皮給藥系統的基質組成材料349

2043經皮給藥系統的製備351

2044巴布劑351

205經皮給藥製劑中藥物的滲透試驗研究353

2051體外試驗353

2052體內試驗356

206經皮吸收製劑的質量評價357

2061體外質量評價357

2062體內質量評價359

207中藥經皮給藥製劑研究360

2071中藥有效成分TTS的開發360

2072中藥複方TTS的開發363

2073中藥經皮作用與穴位作用365

參考文獻366第21章中藥緩釋、控釋製劑製備技術368

211概述368

2111定義368

2112特點369

2113分類369

2114緩釋、控釋給藥系統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370

212中藥緩釋、控釋給藥系統的總體設計思路371

2121藥材的前處理371

2122有效成分的確定及其藥代動力學研究372

2123緩釋、控釋製劑處方設計372

2124緩釋、控釋製劑的質量綜合評價372

2125中藥緩釋、控釋製劑釋藥機理的研究373

2126中藥緩釋、控釋給藥系統研究總體思路374

213中藥緩釋、控釋給藥系統的常用輔料374

2131水凝膠374

2132生物降解聚合物375

2133離子交換樹脂375

214中藥緩釋、控釋給藥系統製備技術376

2141固體分散技術376

2142包衣技術376

2143乳化技術377

2144緩釋微丸成型技術377

2145中藥緩釋微囊與微球成型技術377

2146緩釋、控釋骨架成型技術377

2147脈衝式釋藥技術378

2148自調式釋藥技術379

215中藥緩釋、控釋給藥系統的開發與研究380

2151處方前研究380

2152處方及工藝設計381

2153肝蘇緩釋膠囊研究實例382

216中藥緩釋、控釋給藥系統的質量綜合評價387

2161體外釋放度的測定387

2162藥代動力學研究390

2163藥效動力學研究393

2164生物利用度393

2165體內外相關性考察395

2166肝蘇緩釋膠囊的體外質量評價實例395

參考文獻400第22章中藥靶向製劑製備技術402

221概述402

2211定義402

2212特點402

2213分類402

2214中藥靶向製劑的發展概況403

222脂質體製備技術403

2221概述403

2222脂質體的組成及特性404

2223脂質體的製備方法405

2224新型脂質體簡介406

2225脂質體的質量研究408

2226提高脂質體穩定性的研究進展411

223中藥肝靶向製劑412

2231肝的生理結構及特點412

2232肝靶向製劑設計理論412

2233中藥肝靶向製劑研究的展望413

2234中藥肝靶向製劑實例414

224中藥肺靶向給藥系統415

2241肺的生理結構及特點415

2242肺靶向製劑的設計原理415

2243中藥肺靶向給藥系統實例415

225中藥結腸靶向給藥系統417

2251結腸的生理結構及特點417

2252結腸靶向製劑設計理論417

2253中藥結腸靶向給藥系統實例418

226中藥骨髓靶向製劑419

2261骨髓的生理結構及特點419

2262骨髓靶向製劑設計理論420

2263骨髓靶向給藥系統的套用及展望420

227中藥淋巴靶向給藥系統421

2271淋巴系統的生理結構與特點421

2272淋巴靶向給藥系統設計理論基礎421

2273淋巴靶向給藥系統的套用及展望422

2274中藥淋巴靶向給藥系統實例423

228中藥靶向給藥系統的質量評價424

參考文獻4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