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紅樹林

珠海紅樹林

珠海紅樹林主要分布淇澳島、橫琴島和紅旗西堤、磨刀門和雞啼門水道出海口附近堤岸,其中,位於淇澳島西北部大圍灣的濕地面積最大,是目前該市保存最完整、最集中連片的林分,樹高4-6米。它不僅是珠海市的珍稀資源,也是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一片紅樹林濕地,同時是全國少有的緊靠大城市的紅樹林區之一。

概況

淇澳紅樹林保護區位於淇澳島西北部,保護區擁有維管植物695種,野生動物347種,其中真紅樹植物有15種,半紅樹植物9種。生長在海灘上的紅樹林既是防風固沙、防波保堤的海上森林,也是鳥類和海洋生物棲息、繁衍的良好場所,更是中國三大候鳥遷徙路徑之一,秋冬季棲息著數以萬計,90多個種類遷飛的候鳥。

珠海紅樹林珠海紅樹林

據新近的調查顯示:淇澳島紅樹林濕地保護區內共擁有底棲動物5綱14目48科103種;魚類1綱10目41科90種;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4綱25目,58科1 56種(含兩棲動物15

種、爬行動物27種、鳥類99種、哺乳動物15種)。

同時,保護區境內有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也是珍稀瀕危動物總計15種,占廣東省珍稀瀕危動物總數(117種)的12.8%,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1種(中華白海豚),Ⅱ級重點保護動物14種(如虎紋蛙、鳶、風頭鷹、赤腹鷹、松雀鷹、水獺等),淇澳島保護區是中國三大候鳥遷徙路徑之一,秋冬季棲息著許多跨境的越冬候鳥和在此停留的候鳥,這些種類許多都是國際協定中的保護鳥類,如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中的34種鳥類,占候鳥保護協定總數(227種)的15%;中澳候鳥保護協定中的16種鳥類,占中澳候鳥協定總數(81種)的19.8%,此外,區內還具有瀕危野生動植物中國際公約確定的物種20種。另外,還有廣東省省級重點保護動物的17種,國家“三有”保護動物113種。

淇澳島紅樹林

地理位置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淇澳島紅樹林保護區位於淇澳島西北部,居於 東經11336′----11339′, 北緯2223′----2227′,西北及東北與中山、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南面水域與珠海市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和白海豚國家級保護區相連,為珠江四大出海口之咽喉。保護區面積5103.77公頃,紅樹林面積700公頃,呈半月形展示。

淇澳紅樹林保護區內擁有維管植物165科470屬695種(野生植物140科398屬556種,栽培植物65科106屬139種)。在野生維管植物中,其中蕨類植物19科28屬39種; 裸子植物3科3屬4種,被子植物118科367屬513種。其中 紅樹植物達10科13屬15種,分別占中國現有 紅樹科、屬、種的83.3%、86.7%和55.6%; 半紅樹植物達7科9屬9種,分別占中國現有半紅樹科、屬、種的77.8%、90%和90%;紅樹林 伴生植物為11科15屬15種,分別占中國紅樹林伴生植物科、屬、種的73.3%、71.4%和68.2%。

真紅樹與半紅樹種類

科名 中文種名 學名 類型
紅樹科 Rhizophoraceae 秋 茄 Kandelia candel (L.)Druce. 真紅樹
木 欖* Bruguiera gymnorrhiza (L.)Lam. 真 紅樹
紅海欖 * Rhizophora stylosa Griff. 真紅樹
鹵蕨科 Acrostichaceae 鹵 蕨 Acrostichum aureum Linn. 真紅樹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桐花樹 Aegiceras corniculatum (L.)Blanco. 真紅樹
海桑科 Sonneratiaceae 海 桑 Sonneratia caseolaris (L.)Engler. 真紅樹
無瓣海桑 * 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 真紅樹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海 漆 Excoecaria agallocha L. 真紅樹
爵床科 Acanthaceae 老鼠簕 Acanthus ilicifolius Linn. 真紅樹
馬鞭草科 Verbenaceae 許 樹 Clerodendrum inerme (Linn)Gaertn. 半紅樹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銀葉樹 Heritiera littoralis (Dryand.)Ait. 半紅樹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拉關木* Laguncularia racemosa Gaertn. f. 真紅樹
菊科 Compositae 闊苞菊 Plucheaindica Less. 半紅樹
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海芒果 Cerbera manghas L. 半紅樹
錦葵科 Malvaceae 楊葉肖槿 Thespesia populnea (L.)Soland. 半紅樹
黃 槿 Hibiscus tiliaceus L. 半紅樹
豆科 Leguminosae 水黃皮 Pongamia pinnata (L.)Merr. 半紅樹

胎生現象

紅樹林最奇妙的特徵是所謂的“胎生現象”,紅樹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種子還沒有離開母體的時候就已經在果實中開始萌發,長成棒狀的胚軸。胚軸發育到一定程度後脫離母樹,掉落到海灘的淤泥中,幾小時後就能在淤泥中紮根生長而成為新的植株,未能及時紮根在淤泥中的胚軸則可隨著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數個月,在幾千里外的海岸紮根生長。

特殊根系

紅樹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密集而發達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樹幹的基部長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穩固的支架,使紅樹林可以在海浪的衝擊下屹立不動。紅樹林的支柱根不僅支持著植物本身,也保護了海岸免受風浪的侵蝕,因此紅樹林又被稱為“海岸衛士”。

紅樹林經常處於被潮水淹沒的狀態,空氣非常缺乏,因此許多紅樹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內有海綿狀的通氣組織,滿足了紅樹林植物對空氣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縱橫交錯,使人難以通行。

泌鹽現象

熱帶海灘陽光強烈,土壤富含鹽分,紅樹林植物多具有鹽生和適應生理乾旱的形態結構,植物具有可排出多餘鹽分的分泌腺體,葉片則為光亮的革質,利於反射陽光,減少水分蒸發。

生態保護措施

從1999年起,珠海市政府每年撥專款120萬元,實施淇澳島紅樹林紅樹植物群落的引種擴種工程,陸續從海南島引進海桑、木欖、紅海欖等,極大地豐富了淇澳島的物種多樣性。淇澳島的紅樹林經過珠海市政府連續5年的投資建設,從開始只有32公頃發展到如今的533公頃,已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紅樹林擴種面積最大的區域,也成為目前國內人工種植連片面積最大的紅樹林。 為加強珠海市濕地紅樹林資源的建設、保護和管理,促進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科學研究活動和合理開發,改善沿海濕地紅樹林生態環境,珠海市於20 00年4月始建淇澳島紅樹林市級自然保護區,並被列入《廣東省自然保護區2 000-2009年建設發展規劃》1號,明確該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沿海灘涂紅樹林和候鳥。珠海市政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定了《珠海市濕地紅樹林資源保護管理辦法》,並於1999年12月起正式施行,明確由林業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濕地紅樹林的保護管理工作。 根據該《珠海市濕地紅樹林資源保護管理辦法》,珠海市“鼓勵單位和個人種植紅樹林,並對有功者給予獎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