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

珠江(the Pearl River),或叫珠江河,舊稱粵江。是中國境內第三長河流,因相傳在這江中發現珍珠,故得名。按年流量為中國第二大河流。全長2400公里。流域面積446768平方千米,為西江、北江、東江和珠江三角洲諸河的總稱。流域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六省區,水系支流眾多,水道縱橫交錯,以南盤江為河源,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霑益縣東北的馬雄山。流域地勢大體上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水力資源豐富,也是中國七大江河中含沙量最小的河流。2011年4月1日起,整個珠江流域將史上首次統一禁漁。

地理位置

珠江珠江

珠江(the Pearl River)是中國南方(主要在廣東省)最大河系,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松花江、遼河並稱中國七大江河,珠江也是中國汛期最長的一條河流。珠江舊稱粵江,原指廣州到虎門一段入海水道,現為西江、北江、東江三江的總稱。流域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六省區,面積45.2萬多平方公里(包括流經越南的1萬多平方公里)。水系支流眾多,水道縱橫交錯。西江是水系主流,發源於雲南省霑益縣馬雄山。幹流上、中游各段分別稱南盤江、紅水河、黔江和潯江,在梧州以下稱西江。幹流全長2129公里,流域面積35.5萬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北盤江、柳江、鬱江和桂江。總落差2130米。北盤江上的黃果樹大瀑布水頭高達70米。北江的正源是湞水,源於江西省信豐縣。在韶關附近與武水相會稱北江。韶關以上水流湍急,韶關以下河道順直,沿途有滃江、連江匯入,在穿越育仔峽、飛來峽後進入平原,河寬水淺,至思賢窖流入珠江三角洲。幹流長582公里。東江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大竹嶺。上源稱尋烏水,西南流入廣東省。上遊河窄水淺,兩岸為山地,幹流長523公里。

水系資源

自然資源

自然環境

珠江流域北靠五嶺,南臨南海,西部為雲貴高原,中部丘陵、盆地相間,東南部為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流域土地資源共66300萬畝,其中耕地7200萬畝,林地18900萬畝,耕地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流域人均擁有土地僅有9.31畝,約為全國人均擁有土地的五分之三。

珠江珠江

珠江流域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流域的中部,氣候溫和多雨,多年平均溫度在14~22℃,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200mm,降雨量分布明顯呈由東向西逐步減少,降雨年內分配不均,地區分布差異和年際變化大。

珠江多年平均河川逕流總量為3360億立方米,其中西江2380億立方米,北江394億立方米,東江238億立方米,三角洲348億立方米。逕流年內分配極不均勻,汛期4~9月約占年逕流總量的80%,6、7、8三個月則占年逕流量的50%以上。珠江水資源豐富,全流域人均水資源量為4700立方米,相當於全國人均的1.7倍,但年際變化大,時空分布不均勻,致使流域洪、澇、旱、鹹等自然災害頻繁。

珠江流域洪水特徵是峰高、量大、歷時長。造成流域洪水的主要天氣系統主要是峰面或靜止峰、西南槽,珠江一角概覽其次是熱帶低壓和颱風每年的暴雨洪水多出現在6、7、8月。

珠江流域枯水期一般為10月至下年3月,枯水逕流多年平均值為803億立方米,僅占全流域年徑流量的24%左右。西江梧州站枯水期出現的最小流量為720立方米每秒,北江角石為130立方米每秒,東江博羅站為31.4立方米每秒。

珠江屬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249千克每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8872萬噸。據統計分析每年約有20%的泥沙淤積於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其餘80%的泥沙分由八大口門輸出到南海。

珠江口門的潮汐屬不規則的半日周潮。珠江口為弱潮河口,潮差較小,平均潮差為0.86~1.6米,最大潮差為2.29~3.36米。八大口門漲潮總量多年平均為3762億立方米,落潮多年平均值為7022億立方米,淨減量為3260億立方米。

自然特徵

地貌

珠江位於東經102°14′~115°53′、北緯21°3l′~26° 49′之間。流域周緣為山地環繞,北有南嶺和苗嶺、西北有烏蒙山、西有梁王山等與長江流域分界;西南以哀牢山余脈與紅河流域分界;南以十萬大山、六萬大山、雲開大山、雲霧山脈與桂粵諸河分界;東以武夷山脈、珠江夜景蓮花山脈與韓江流域分界。珠江流域周邊山地以中山為主,個別峰高2000m,最高為烏蒙山,海拔2866m。

流域地勢大體上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前者造成西江及其最大支流郁扛大體呈西一東流向,後者造成東、北兩江幹流以及西江的南盤江、北盤江和一級支流柳江、桂江、賀江等皆白北向南分別流注於珠江三角洲和西扛幹流。

珠江新城

珠江流域主要由3個巨觀地貌單元構成,即雲貴高原、廣西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平原。三大地貌單元間均有山地、丘陵過渡或分隔,其中廣西盆地是流域主體。

珠江流域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種基本類型。山地占流域面積60%以上,以l000~1500m的中山為主,大部分山脈呈北東一北東東走向。丘陵一般分布於山前地帶,或盆地周邊和河谷兩側,占流域總面積的20%以上,主要分布在流域的東南部。珠扛流域平原面積較小,有海拔較高的中上游山間盆地小塊高平原、河谷平原和誨拔較低的三角洲沖積平原。

珠江流域地層岩性多樣,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均有分布。沉積岩從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以泥盆、石炭、二疊、三疊等系最為發育。岩漿岩集中分布於廣西東部和廣東境內,出露面積占流域面積的22%,其中以花崗岩占絕大多數。

水文氣候

珠江流域為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4~22℃之間。年際變化不大,但地區差異大。最高氣溫42℃,最低-9.8℃。多年相對濕度在7l%~82%之間。年平均風速0.7~2.7m/s,最大風速30m/s。多年平均日照時1282~2243h,其中南盤江陸良為2243h,紅水河的天峨為1282h。年內日照分配最多的是7、8月份,每月180h左右;最少為2、3月,每月l00h左右。流域內雨量豐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470mm。降水量由東向西遞減,一般山地降水多,平原河谷降水少。流域內增江上游龍川縣上坪站降水量最大,平均年降水量2574mm;滇東南的蒙自縣雨過鋪站年平均降水量最小,為720mm。

珠江珠江

珠江流域河川水資源總量為3360億立方米,其中人海徑流總量3260億立方米。西江(思賢滘西口以上)年徑流量2300億立方米,約占全流域年徑流量的68.5%;北江(思賢滘北口以上)年徑流量為510億立方米,占全流域年徑流量的15.2%;東江年徑流量257億立方米,占全流域徑流量的7.6%;三角洲諸河年徑流量為293億立方米,占全流域徑流量的8.7%。天然徑流量的變化主要受氣候和下墊面的影響,年徑流深的地區分布與年降水量大的地區分布基本一致。徑流的年內變化受降水支配,汛期降水量集中,徑流量占全年的75%~85%。

流域各地水面蒸發量的大小與氣溫、濕度、風速等因素有關。流域的多年平均蒸發量為900~1600mm,北部蒸發低,東南部蒸發高。流域的實測最大蒸發量為雲南蒙自縣雨過鋪站1635.5mm,實測最小為廣西樂業站808.9mm。

珠江全河多年平均含沙量0.27kg/立方米,雖然含沙量較小,但由於年徑流量大,全流域多年平均年輸沙量仍達8872萬t。 含沙量的年內變化比較大,汛期4~9月含沙量為0.14~0.53kg/立方米,非汛期含沙量為0.02~0.07k8/立方米。各水系及河段的含沙量不同,西江水繫上游段地面坡度大,植被較差,是全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段,北盤江上游大渡口站多年平均含沙量達2.61kg/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1040萬t,西江水系中游段一級支流多年含沙量在0.067~0.34kg/立方米。西江幹流紅水河天峨站的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91kg/立方米。北江和東江的含沙量比西江小,北江石角站和東江博羅站的多年平均含沙量均為0.13kg/立方米。含沙量最小的站是廣西清水河的鄒圩站,多年平均為0.067kg/立方米。

歷史上造成珠江流域較大水災的洪水出現於1535、1833、1881、1902、1914、1915、1924、1931、1947、1949年及1968、1982年。雲南省自元代起有大水災35次,小水災210次,平均16年一次大水災,2~3年一次小水災;貴州省自明代起有大水災17次,小水災66次,平均27年一次大災,7年一次小災;廣西自漢代起有大水災16次,小水災290次,自元代起每40年一次大水災,2年一次小水災;廣東省自宋代起有大水災33次,小水災402次,平均30年一次大災,2~3年一次小災。

全流域性大洪水以1833年及1915年洪水最嚴重。1833年雲南宣威縣和富源縣受災,貴州省8個縣受災,災民死者無數。廣西蒼梧、桂平、平南、來賓等縣淹沒房舍禾田無數,廣東省廣州、新會、順德、香山、南海、番禺、英德、連縣、清遠、高要、四會、德廣、封川、東莞、龍門、博羅、惠陽及和平等縣受災,損失慘重。1915年洪水是中國南部地區一次特大歷史洪水,包括西江、北江、東江水系及粵西沿海諸河、韓江上游、湘江、贛江上游、閩江的一些支流,面積達50萬平方公里。西江梧州站水位達27.07m,洪峰流量54500立方米/秒。這場洪水,珠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區27個縣(市)受災,面積達43.2萬公頃,災民382萬人,死傷10餘萬人。

主要資源

珠江流域水資源總量為3360億立方米,中國部分為3344億立方米,約占中國水資源總量的12%。

珠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6230億立方米。天然河川徑流量為3360億立方米(含越南入境水量),徑流係數為0.5,即全流域的降水量約有一半形成河川徑流,另一半則消耗於水面和陸面蒸發及滲入地下水層。徑流年內分配,西江中上游的夏季徑流占全年徑流的48%~56%;柳江、桂江、賀江及東江、北江的中上游夏季徑流占37%~60%;西、北、東江下游夏季徑流占42%~57%。

珠江流域屬外流河流域,江水全部注入南海,人海水量為3260億立方米,占中國人海總水量17243億立方米的18.9%。

珠江流域各支流水量充沛,且中上游落差比較集中,水力資源相當豐富,理論蘊藏量為3348萬kW,可開發的水力資源(單站裝機500kW以上)2512萬kW,年發電量1168億kW.h。

珠江河川逕流豐沛,水力資源豐富,全流域可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約為2512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168億度。其中西江的紅水河落差集中,流量大,開發條件優越,素稱水力資源的"富礦"。珠江流域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已探明礦種計有58種,儲量億噸以上的有25種,主要有煤、錫、錳、鎢、鋁、磷等。另珠江口外南海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現正在進行勘探開發。

珠江是我國七大江河之一。流域內各河流水量充沛,河道穩定,具有良好的航運條件,現有通航河道1088條,通航總里程14156KM,約占全國通航里程的13%,年貨運量僅次於長江而居第二位。

水系組成

珠江水系支流眾多,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的支流有6條,即北盤江、柳江、鬱江、桂江、賀江和連江。

西江是珠江的幹流,以南盤江為河源,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余脈的馬雄山東麓,自西向東蜿蜒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在廣東省珠海市磨刀門企人石人南海,全長2214km,平均坡降0.58‰,集水面積353120平方公里,其中341530平方公里在中國境內。西江平均年徑流量為2300億立方米。西江幹流由源頭至北盤江匯口稱南盤江;南盤江與北盤江匯口至柳江匯口稱紅水河;柳江匯口至鬱江匯口稱黔江:鬱江匯口至桂江匯口稱潯江;桂江匯口至三角洲河網區稱西江。南盤江與紅水河段為上游,黔江段和潯江段為中游,西江段及其以下為下游。西江幹流的一級支流中,集水面積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北盤江、柳江、鬱江、桂江、賀江。

南盤江從源頭至貴州望漠縣蔗香雙江口,長914km,流域面積5688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74‰。集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8條,即海口河、巴江(巴盤江)、華溪河(曲江、九甸江)、瀘江、甸溪河、清水江、黃泥河、馬別河(又名清水河,上游為褚場河),其中黃泥河是匯人南盤江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雲南富源縣梁口子,河長278km,集水面積8264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328m;其次是清水江,發源於雲南丘北縣老陰山,河長181km,集水面積5376平方公里。

珠江珠江

紅水河始於雙江口,止於廣西象州縣石龍三江口,長659km,區間集水面積54870平方公里,河段平均坡降0.366‰。集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11條,即北盤江、漣江(檬江)、牛河(白龍河)、布柳河、清水河(南丹河)、賜福河、良岐河、平治河、刁江、清水河、北之江。最大支流北盤江,發源於雲南曲靖市馬雄山西北麓,集水面積26590平方公里,河長444km,平均坡降2.8‰;其次是漣江,發源於貴陽市掌克村,集水面積8607平方公里,河長241km;再次為牛河,發源於貴州獨山縣戛加山,集水面積5843平方公里,河長235km。

珠江大橋黔江始於三江口,終於鬱江在桂平縣匯合處,全長122km,區間集水面積221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0625‰。集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1條,即柳江。柳江發源於貴州雷山縣東南部桃江(原名:桃花江)的也引、這線兩山,全長810km,集水面積62650平方公里。

潯江始於鬱江口,終於桂江在梧州市的匯口處,長172km,區間集水面積2057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0968‰。集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4條,即鬱江、白沙河(白沙江)、蒙江、北流河。鬱江發源於雲南省廣南縣九龍山,集水面積89870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為78280平方公里),河長1145km,河道平均坡降0.33‰,是西江最大的一級支流。白沙河(白沙江)發源於桂平縣沙坡鄉天頂嶺,河長102km,集水面積1155平方公里。蒙江發源於金秀縣三山村,河長189km,集水面積3895平方公里。北流河發源於北流縣三山頂,全長259km,集水面積9359平方公里。[

西江幹流西江段,始於桂江口終於廣東三水縣思賢滘,河段長208km,區間集水面積4386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為0.086‰。集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桂江、賀江、羅定江和新興江。桂江發源於廣西興安縣貓兒山北老山界南側,全長438km,集水面積1879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43‰。賀江發源於廣西富川縣的蠻子嶺,全長338km,集水面積11590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58‰。羅定江發源於廣東信宜縣雞籠山,河長201km,集水面積4493平方公里。新興江發源於廣東恩平縣大露山,河長145km,流域面積2355平方公里。

珠江幹流西江上游南盤江流域內分布著許多高原湖泊,主要有撫仙湖、星雲湖、陽宗海、杞麓湖、異龍湖、大屯海、長橋海。這些湖泊總面積為388平方公里,控制集水面積27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來水量6.17億立方米,總容積197億立方米

北江水系

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其主源稱湞水,源於江西省信豐縣西溪灣,幹流全長468公里,流域面積46710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積的10.3%。其流域面積的92%在廣珠江東省境內,其餘在江西、湖南省境內。北江其主源稱湞水,源於江西省信豐縣西溪灣,幹流全長468公里,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碣大螃山西溪灣,流經廣東的南雄、始興、曲江、韶關、英德、清遠等縣市,在三水縣思賢滘與西江相匯,部分水流向西匯人西江,另一部分水流向東入珠江三角洲。

北江總落差約310米,平均坡降0.26‰。從源頭至韶關市沙洲尾為上游,從沙洲尾至清遠飛來峽為中游,飛來峽至三水縣思賢洛北為下游。北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有:武江、浦江、連江、綏江等。

武江發源於湖南臨武縣三峰嶺,全長為260km,集水面積為709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91‰。浦江發源於廣東浴源縣肚東,河長173km,集水面積4847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24%,自源頭向西南流經浴源縣城,至英德縣獅子口與小北江匯合。連江是北江最大支流,發源於廣東連縣星子圩磨麵石,全長275km,集水面積10061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77%。。綏江發源於廣東集縣擒鴉嶺,全長226km,集水面積718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25‰。

東江水系

東江是珠江流域第三大水系,發源於江西尋烏縣椏髻缽,全長520km,集水面積27040平方公里,總落差約440米,河道平均坡降0.39‰。源頭稱尋烏江與定南水匯合後稱為東江,源頭至龍川縣合河壩為東江上游,從合河壩至博羅縣觀音閣,是東江中游;觀音閣以下為東江下游。東江幹流流經廣東龍川、河源、紫金、惠陽、博羅、東莞等縣市,在東莞石龍鎮流入珠江三角洲。

東江水系主要的支流有:貝嶺水(亦稱安遠水)、新豐江、西枝江等。

貝嶺水發源於江西省安遠縣大岌崬,流經江西省安遠、定南、廣東省龍川等縣,至龍川合河壩流入東江幹流,全長140km,集水面積2364平方公里。新豐江發源於廣東新豐縣玉田點兵(七星嶺),於河源市源城區流人東江幹流,全長163km,集水面積581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29‰。西枝江發源於惠東縣竹坳,於惠州市惠城區匯人東江幹流,全長190km,集水面積410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6‰。

南江水系

珠江珠江

被遺忘的這條江發源於信宜市雞籠山,長201公里,流域面積4493平方公里。從其發源信宜流經羅定、鬱南匯入西江,其中信宜市境內46公里,流域面積756.30平方公里,羅定市境內81公里,流域面積2220.50平方公里,鬱南縣境內74公里,流域面積960平方公里。

不知何時被稱為羅定江,而歷史上是稱為南江。南江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文化概念,不僅南江本身是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相關流域也是廣府文化與八桂文化的交接地帶,也是古百越文化保存較完整的地區之一,構成了一條歷史悠久、底蘊豐厚的南江文化帶。[

在當代廣東地圖上,有東江、西江、北江,惟獨沒有南江。“是什麼緣故呢?是本來就不存在,還是被忽視或遺忘了?”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文化、地理學界人士

南江稱謂古已有之 據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等人研究考證,今日的羅定江原名端溪,漢滅南越國後在今南江口北設端溪縣。由於它是珠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古人又稱之為南江。直至明朝嘉靖年間,《郭志》記載:“四十四年,徳慶羅旁下江瑤亂……自南江口下至澤水……”鬱南縣南江口鎮這名字至今依然採用。 南江上游瀧喉馬埒石峻水急,故又被稱為瀧水或瀧江,瀧州也因此得名。明萬曆五年(1577年),明軍平定羅定地區的“瑤族叛亂”後,將瀧水縣升格為羅定直隸州,南江流域幾乎全部在羅定州轄地內,故後人也稱之為羅定江。 清代學者將南江列為廣東“四江”之一,范端昂在《粵中見聞錄》中稱“西江水源最長,北江次之,東江又次之,南江獨短”。屈大均的《新語·水語》中也有“西江一道吞南北,南北雙江總作西”的說法,並不因其匯入西江而排除其在“四江”中並列的位置。 主持編審《廣東歷史地圖》的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山大學教授司徒尚紀指出:從古代至1949年以前官版地圖一直以南江為標準稱謂,1949年以後的地圖則以羅定江為標註。因而,羅定江只是今名,南江是原名。而且,至今在鬱南等地,民間仍慣稱之為南江。

珠江三角洲水系

珠江三角洲水系包括西江、北江思賢 以下和東江石龍以下河網水系和入注珠江三角洲河流,集水面積2682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積的5.91%。河網區水道總長1600km。

珠江三角洲河網水系把西江、北江、東江的下游納於一體,但其主流泄出後又各成體系。西江從三水縣思賢西口至珠海市企人石河段,分別稱西江幹流水道、西海水道、磨刀石水道,最後經磨刀門人海。北江自思賢北口起,各河段分別稱北江幹流水道、順德水道、沙灣水道,最後經獅子洋出虎門入伶仃洋。東江在珠江三角洲內的河口段是石龍以下的東江北幹流,在增城市的禺東聯圍人獅子洋。

從西向東流的珠江三角洲的河流有潭江(錦水)、 高明河、沙坪水(西勞河)等;從北向南流的三角洲河流有流溪河、增江、沙河、西福河、雅瑤水、南崗河等;從東向西流的三角洲河流有寒溪水等。此外,還有直接流人伶仃洋的茅洲河和深圳河。

潭江發源於廣東思平縣烏豐頂,至新會區銀洲湖出崖門人海,河長248km,集水面積5068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45‰。高明河發源於廣東高明縣托盤頂,最後在高明縣海口碑流入西江幹流水道,全長86km,集水面積1010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45‰。流溪河發源於廣東從縣桂峰頂,在白鵝潭進入珠扛,河長174km,集水面積3917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8‰。沙河發源於博羅縣螃峰頂,在東莞石龍流入東江北幹流,河長89km,集水面積123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64%。增河發源於龍門縣七星嶺,在新加埔流人東江北幹流,全長203km,集水面積311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74‰。

出海口門

珠江水系各河徑流匯集於三角洲後.通過8條水遭注入南海,各水道之出口稱之為“門”。珠江出口門共有8個,稱之為八大口門。東邊注入伶仃洋(又稱珠江口)的口門有4個,從東向西為虎門、蕉門、洪奇門(瀝)和橫門;西邊注入的有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

虎門位於東莞市沙角,通過虎門注入伶仃洋的徑流包括東江的全部徑流,西、北江的部分徑流以及珠江三角洲本身的部分徑流。虎門是個強潮汐作用的口門,潮汐吞吐量居八大口門之首,最大漲潮差2.59m,最大落潮差3.12m。虎門的年徑流量為603億立方米,占珠江人海總徑流量的18.5%,年輸沙量658萬t,占珠江人晦總輸沙量的9.3%。

蕉門位於番禺縣廣興圍、虎門江以西約8km處,是蕉門水道的出口。蕉門的年徑流量為565億立方米,占珠江人晦總徑流量的17.3%,年輸沙量1289萬t,占珠江出誨輸沙量的18.1%。最大漲潮差2.72m,最大落潮差2.81m。

珠江珠江

洪奇門(瀝)位於番禺縣瀝口,是洪奇水道的出海口門。洪奇門(瀝)的年徑流量為209億立方米,占珠江人海總徑流量的6.4%,年輸沙量517萬t,占珠江總人海總輸沙量的7.3%,最大漲潮差2.79m,最大落潮差2.57m。

橫門位於中山市橫門山,距洪奇門4km,是橫門水道的出海口。橫門口的年徑流量為365億立方米,占珠江人海總徑流量的11.2%,年輸沙量925萬t,占珠江總人海輸沙量的13%。

磨刀門位於珠海市洪灣企人石,是西江徑流的主要出海口門。磨刀門的年徑流量923億立方米,占珠江人海總徑流量的28.3%,年輸沙量2314萬t,占珠江入海總輸沙量的33%。磨刀門最大漲潮差1.9m,最大落潮差2.29m。

雞啼門位於斗門縣大霖,鄰接磨刀門內海區的西側,是雞啼門水道的出海口。雞啼門的年徑流量為197億立方米,占珠扛人海總徑流量的6.1%,年輸沙量496萬t,占珠江出海總輸沙量的7%。最大漲潮差2.44m,最大落潮差2.71m。雞啼門是1959年泥灣門堵晦工程完成以後形成的出海口門,此前,位於雞啼門上游16km處的泥灣門才是珠江八大出誨口門之一。

虎跳門位於斗門縣蠕蛛仔,是虎跳門水道的出海口門。虎跳門的年徑流量202億立方米,占珠扛人海總徑流量的6.2%,年輸沙量為509萬t,占珠扛人海總輸沙量的7.2%,最大漲潮差2.51m,最大落潮差2.66m。

崖門位於新會縣崖南,是銀洲湖的人海口門,它與虎跳門均位於黃茅海灣的頭部。崖門是珠江八大口門中最西邊的一個口門,潭江流域的徑流主要通過銀洲湖從崖門出海。崖門年徑流量196億m3,占珠江總人海徑流量的6%,年輸沙量363萬t,占珠江人海總輸沙量的5.1%,最大漲潮差2.73m,最大落潮差2.95m。它的長度及流域面積居全國第二位。

旅遊資源

夜遊

珠江夜遊是廣州市具有南國特色的旅遊項目。珠江包括東江、西江和北江等支流,匯合至廣州河段,景色十分秀麗。入夜,華燈璀璨,豪華旅遊船搭載遊客從人民橋附近西堤碼頭出發,向東行駛,經解放大橋、海珠橋、江灣大橋、海印大橋、廣州大橋、鶴洞大橋,而後回程。沿途景觀有珠海丹心、東湖春曉、黃埔雲檣、鵝潭夜月等“羊城八景”,還有南方大廈、愛群大廈、廣州賓館、華廈大酒店、江灣大酒店、二沙海珠廣場花園、白天鵝賓館、沙面洋房建築等。全程兩個小時左右。

白鵝潭

羊城八景之一,白鵝潭又名“鵝潭夜月”,是羊城八景之一,是廣州市荔灣、海珠、芳村三區的交會處。入夜,清風送爽、月色朗朗,環顧四周,白天鵝賓館似少女沐浴江風楚楚動人;“芳村花地”鳥語花香陣陣,由遠而近向東望去,數座跨江大橋燈飾分明,音韻悠揚的美景一直為人們所傳頌。

沙面建築群

廣州第九景之稱,沙面可能是中國最富於歐陸風情的地方,一座0.3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坐落著上百座集新古典、新巴洛克、券廊和仿哥德式風格的近代建築群,從這裡眺望珠江白鵝潭更有江闊天高、心曠神怡之感,有“廣州第九景”之稱。

愛群大廈

珠江珠江

典型的西方騎樓建築,愛群大廈又名愛群大酒店,是早年同盟會陳卓平先生集華僑資本創辦的,大廈建於 大沙頭碼頭1934年初,64米高共15層,是當時中國最高的建築物,又是一座典型的西方騎樓建築。每當夜幕降臨,登上大廈俯瞰美麗珠江兩岸的萬家燈火,對比今昔,使遊人油然而生“別有一番滋味甜在心頭”之感。

天字碼頭

天字碼頭,俗稱“廣州第一碼頭”,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沿江中路及北京路交界,有渡輪渡過珠江來往對岸海珠區的紡織碼頭及中大碼頭,現除了用於渡江外,最大的用途是用於旅遊觀光,珠江夜遊的船隻多在這裡啟航。

名字來源,天字碼頭據乾隆《廣州府志》記載,雍正七年(1729年),布政使王士俊在天字碼頭建日近亭,供接官之用,官員卸任離廣州時,也在此亭恭請聖安,然後才下船啟航趕路。當時,這碼頭只供官員使用,民船不得在此停泊,由於它具有如此顯赫的特殊身份,所以稱為天字碼頭。亦有人認為:原來古人編排號碼多用《千字文》作順序,其開頭是:“天地玄黃…”即是第一號碼頭,亦是說最好、規模最大的碼頭。說起來,這個碼頭是一名水手獨資建造的。

“天字碼頭”四個字,不僅僅是一座碼頭的名字,更是成為一種情結。中山大學教授康保成認為,按照的界定,天字碼頭不能算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促使我們思考“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中只有十個類別的局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外延應該拓寬”,康保成說,“天字碼頭集中反映出來的‘集體記憶’其實非常重要,對於一個 珠江夜遊城市的市民來說,這種情感是很珍貴的。”康保成表示:“應該修改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外延應該把這部分加進去,就是‘集體記憶’、‘集體情結’等。”

海珠石

掏空後讓遊人進入觀光,自古珠江寬達2公里,其北岸甚至寬敞至中山路,而無一石浮出水面,除被譽為“羊城三石”的海珠石、海印石、礁石島外。其中海珠石現存於長堤海珠花園,政府即將把其四周泥土掏空,飾以玻璃殼,讓遊人走入地下觀光,成為海珠石公園景觀。

星海音樂廳

猶如江邊欲飛的天鵝,坐落在珠江之畔風光旖旎的二沙島,那檐角高翹、造型奇特的外觀,富於現代感,尤如江邊欲飛的一隻天鵝,與藍天碧水渾然一體,形成一道瑰麗的風景線。星海音樂廳設有1500座位的交響大廳為雙曲拋物面鋼筋混凝土殼體,室內不吊天花板,做到建築空間與聲學空間融為一體,是一座設備先進、功能完備、具有國際水平的音樂廳。

沙基慘案紀念碑

紀念穗港工人抗敵事跡是為了紀念在1925年6月23日香港罷工工人聯合廣州民眾10萬人,舉行聲勢浩大 天字碼頭2抗英、日帝國主義在上海製造“五卅慘案”示威遊行活動而遭慘殺的反帝事件。並於1926年6月在沙面西橋頭東側建立紀念碑,上刻“毋忘此日”四個大字以志世代銘記。新中國成立後,被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整頓、修葺、擴建成為一個沙基慘案紀念廣場。

永安堂

僑領胡文虎上世紀所建,位於珠江的北岸,坐西向東,平面呈四方型,正側面均五開間,首層后街以騎樓建築形式跨建在人行道上。該堂建築面積4251平方米,樓高5層,以上的5層為鐘樓,四層均設鍾,頂部設旗桿。永安堂亦是僑領胡文虎先生20世紀30年代在國內生產經銷“虎標”萬金油的主要場所。1994年胡文虎女兒胡仙女士將此捐獻給廣州市政府建立少年兒童圖書館。

交通要道

珠江珠江

珠江流域交通便利、物產豐富、經濟發達。珠江是華南水上交通大動脈,乾支流總長度36000多千米,長年可通航里程14000千米。廣州黃埔港以下可通萬噸輪,千噸輪溯西江可到梧州,小輪船可上達柳州、南寧;東江廣州至惠州段常年可航百噸輪;北江對溝通南嶺南北水運具有重要意義。鐵路有北京-廣州、北京-九龍、枝城-柳州、衡陽-友誼關、株洲-貴陽、貴陽-柳州、貴陽-昆明、重慶-貴陽、廣州-九龍、黎塘-湛江、廣州-湛江等幹線。公路成網。工業門類較齊全,主要集中在曲靖、開遠、箇舊、安順、南寧、柳州、桂林、梧州、肇慶、廣州、韶關、佛山、江門、中山、惠州、東莞、深圳、珠海等城市。

珠江的航運價值歷為兵家所矚目。秦統一中國時,南下舟船通過桂江進入西江,將軍隊和糧餉源源不斷地運往廣東。漢武帝平南越趙佗割據政權時,漢軍沿湞水等道入珠江,大敗南越。三國初,孫權派部將步騭南征,沿桂江順西江而下,與劉表部將衡毅、錢博戰於峽口(今廣東羚羊峽),大敗劉表軍,沿西江東下奪取廣州,控制了嶺南。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侵華英軍攻占虎門炮台後,軍艦溯江而上,直抵廣州,迫清政府簽訂了《廣州和約》。抗日戰爭時期,珠江三角洲淪陷後,肇慶以上的西江成為大後方的交通動脈。

社會經濟

珠江水系珠江水系

珠江流域內有滇、黔、桂、粵、湘、贛等六省(區)及時港澳地區共63個地(州)、市。據1993年資料統計,珠江流域總人口8766萬人(未計入香港、澳門),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91人。人口結構中農村人口約占69%,城市人口占31%。人口分布極不均勻,其中珠江三角洲約占22.6%。

流域內民族眾多,共有50多個民族。主要民族有漢、壯、苗、布依、毛難等,其中以漢人為最多,其次是壯族。

珠江流域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據1993年統計,流域工農業總產值5365.5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為4556.67億元,農業總產值為808.89億元。珠江流域所屬地區貧富差距大,而欠發達地區所占面積達90%以上。

相關資料

資源開發

至1985年底止,全流域建成大小水電站13657座,總裝機容量358.8萬kW,其中單站裝機25萬kW以上大型水電站2座,總裝機容量69.25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30.85億kW/h;2.5~25萬kW中型水電站14座,總裝機103.68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47.77億kW/h。至1995年底,流域內有單站裝機25萬kW以上大型水電站6座,總裝機容量458.25萬kW;2.5萬~25萬kW中型水電站33座,總裝機容量200.49萬kW。

水力發電規劃

珠江珠江

珠江流域的水力資源主要集中在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和黔江。南盤江的黃泥河河口至大藤峽總落差達756.5m;南盤江從天生橋至納貢全長14.5km,集中落差181m,平均落差12~13m/km。紅水河規劃修建10個梯級電站,總裝機1108萬kW,占全流域可開發裝機容量的44.12%;年發電量為563.42億kW/h,占全流域可開發總電量的48.25%。桂江、西江下游區、北江和東江的可能開發裝機容量為516萬kW,占全流域可開發裝機的20.76%。珠江流域山地丘陵占全流域面積的94.4%,河系發育,中、小支流的上游都有較集中的水頭,也有相當的水量,是相當豐富的小水電資源。全流域有單站裝機2.5萬kW以下小水電站址達13641處,總裝機可達185.87萬kW,年發電量50.25億kW/h。

80年代珠江流域規劃梯級電站82座,總裝機容量1868.69萬kW,其中大於100萬kW的電站有5座,共裝機892萬kW,即天生橋一級、天生橋二級、龍灘、岩灘、大藤峽;25萬~100萬kW電站12座,即響水、善坭坡、盤江橋、板江、壩坪、平班、大化、惡灘、橋鞏、長洲、瓦村、百色,共裝機531.5萬kW;2.5萬~25萬kW電站50座,總計裝機427.34萬kW;0.05萬~2.5萬kW電站15座,總計裝機17.85萬kW。這些主要集中在以下10條河流上。

(1)南盤江。南盤江中上游水力資源開發擬採用5級開發方案,即柴石灘(裝機6萬kW)、大平地(2.8萬kW)、洛壁(3.2萬kW)、祿豐村(3.0萬kW)、糯祖(9.0萬kW)。下游段亦推薦5級開發,即瀘扛口(0.7萬kW)、大橋(8.0萬kW)、雷打灘(7.0萬kW)、歹馬河口(17.0萬kW)、冒水洞(4.5萬kW),總裝機61.2萬kW,年發電量36.56億kW/h.

南盤扛最大支流黃泥河。擬採用1庫6級開發方案(無大橋方案),即阿崗(1.6萬kW)、落水洞(3.15萬kW)、臘莊(6萬kW)、大寨(6萬kW)、大橋(8萬kW)、老江底(5萬kW)和魯布革(60萬kW),總裝機89.75萬kW,年發電量44.07億kW/h.黃泥河梯級中,大寨和魯布革兩電站已分別於1978年和1991年建成。

(2)北盤江。北盤江從源頭至蔗香全長444km,流域面積26590平方公里,總落差1929m,幹流理論水能蘊藏量為175萬kw。根據地形地質條件,本著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原則,1983年規劃報告推薦11級開發方案,即:石門坎(0.38萬kW)、黃鷹洞(2.16萬kW)、達開(8.0萬kW)、萬家口子(20萬kW),毛家河(18萬kW)、響水(26萬kW)、石板寨(5萬kW)、黃坭坡(25萬kW)、盤江橋(60萬kW)、板江(45萬kW)、壩坪(35萬kW)11個梯級共裝機244.54萬kW,年發電量125.78億kW/h。

(3)紅水河。雙江口至三扛口段,全長659km,落差254m,平均比降0.39%。;三江口至桂平段,長121.5km,落差24m,平均比降0.2‰。其中天生橋至納貢全長14.5km,集中落差達181m,平均每公里12~13m。

從天生橋到大藤峽可開發裝機容量約1108萬kW,午發電量可達563.42億kW/h,約占全流域可開發裝機的45.14%,年發電量的48.16%。紅水河規劃10級開發,即天生橋一級(壩盤120萬kW)、天生橋二級(壩索132萬kW)、平斑(32萬kW)、龍灘(400萬kW)、岩灘(120萬kW)、大化(60萬kW)、百龍灘(18萬kW)、惡灘(56萬kW)、橋鞏(50萬kW)、大藤(120萬kW)。已建成的有岩灘、百龍灘、大化、惡灘、天生橋二級,正在興建的有天生橋一級。

(4)西江中下游。西江中下遊河段自大蘑峽至高要,全長343km,區間流域面積74355km2,落差24m。規劃2級開發方案,即長洲(76.5萬kW)、龍灣(12.6萬kW)。2級總裝機89.1萬kW,年發電量47.55億kW/h。

(5)柳江。柳江河段從三都至石龍三江口,全長662km,天然落差348m,按防洪、發電、航運統籌的觀點,採用9級開發方案。即榕江(17萬kW),板寨(1.21萬kW)、從江(13.5萬kW)、洋溪(13.5萬kW)、麻石(10萬kW),浮石(8.0萬kW)、古頂(6.25萬kW)、大埔(8萬kW)、紅花(18萬kW)。9級共裝機95.46萬kW,年發電量48.65億kW/h。現已建成麻石電站,1977年竣工。

(6)鬱江。幹流全長1145km,總落差1655m。該流域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355.86萬kW,可能開發裝機容量為203.75萬kW,年發電量96.2億kW/h.整個幹流規劃10級開發,即:瓦村(26萬kW)、百色(40萬kW)、東筍(2萬kW)、那吉(5萬kW)、魚梁(5萬kW)、金雞(6萬kW)、老江(12萬kW)、西滓(23.44萬kW)、貴港(“萬kW)、桂平(4.56萬kW)。共裝機138.09萬kW,年發電量62.62億kW/h。已建成西津和桂平電站,正在施工的有貴港電站。

(7)桂江。桂江幹流總落差1578m,幹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56.3萬kW,可能開發裝機45萬kW,其中85%集中在樂平至梧州河段。規劃6級開發,即虎子口(1.95萬kW)、巴江口(8萬kW)、昭平(7.2萬kW)、白沙(9萬kW)、京南(7.5萬kW)、旺村(4萬kW)。共裝機37.65萬kW,年發電量17.82億kW/h。昭平水電站已建成,工程於1989年12月開工。

(8)賀江。賀江全長338km,流域面積11590平方公里。規劃9級開發,即廈島(0.05萬kW)、三家灘(0.04萬kW)、白浪灘(0.64萬kW),合面獅(6.8萬kW)、信都(1.0萬kW)、鋪門(1.0萬kW)、白抄(1.0萬kW)、都平(3.0萬kW)、白垢(2.0萬kW)。共裝機15.89萬kW,年發電量8.16億kW.h。已建成合面獅、白垢和都平電站。

珠江珠江

(9)北扛。北扛長468km,流域面積46710平方公里。北江流域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268萬kW,可能開發裝機容量205萬kW,年發電量76億kW/h。規劃、5級開發,即孟洲壩(3.0萬kW)、蒙里(4.0萬kW)、沙口(乙。萬kW)、白石窯(3.0萬kW)、飛來峽(17.4萬kW),總裝機容量31.4萬kW,年發電量10.28億kW/h。目前正在興建的有孟洲壩、白石窯和飛來峽3座電站。飛來峽電站為北扛幹流重點工程,是防洪、航運、發電綜合利用樞紐。

(10)東江。東江幹流長520km,流域面積27040平方公里。規劃東江幹流楓樹壩至博羅段採用10級開發方案,即楓樹壩(15萬kW)、稔坑(3萬kW)、蘇雷壩(3萬kW)、枕頭寨(0.96萬kW)、藍口(2.4萬kW)、黃田(4萬kW)、木京(3萬kW)、古竹(6萬kW)、下礬角(7萬kW)、博羅(3萬kW),10級總47.36萬kW,年發電量19.71億kW/h。幹流梯級中枕頭寨和楓樹壩已建成。

防洪與治澇規劃

珠江流域受洪潮威脅的耕地有92.66萬公頃,受影響的人口2000萬,珠江洪水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潯江、柳扛與黔江的匯流地帶。這些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雖大部分有堤防保護,但防洪標準不高,除廣州的北扛大堤防禦20年一遇洪水外,其餘大多只防禦;~l0年一遇洪水。根據“堤庫結合、泄蓄兼施、以泄為主”的方針,80年代重點規劃了3個堤庫結合的防洪工程:

(1)西、北江中下游堤庫結合防洪工程。在北江中下游修建飛來峽水庫,可控制流域面積34097平方公里,占北扛流域面積的73%,主要防護廣州市和北江下游三角洲,受益區耕地10.66萬公頃,人口338萬。飛來峽水庫配合加固北江大堤,可防禦百年一遇洪水,使廣州市可抵禦來自北江的300—500年一遇洪水。在西江上游紅水河興建龍灘水庫,可控制流域面積98500平方公里,防洪庫容70億立方米。在黔扛興建大藤峽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97755平方公里,防洪庫容20億立方米。龍灘和大藤峽兩庫聯合調度,可有效控制西江幹流洪水。以上述三庫和相應的堤圍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可確保廣州和三角洲重點地區的防洪安全。

(2)鬱江中下游堤庫結合的防洪工程體系。在鬱江興建百色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9600平方公里,通過水庫調節可使南寧市防洪標準提高到50年一遇,遠景再建老口水庫,控制流域面積73344平方公里,占南寧以上流域面積的99.5%.兩庫聯合運用,可使南寧市防洪標準達到百年一遇。

(3)東扛中下游堤庫結合防洪工程體系,已建的新豐江、楓樹壩,白盆珠水庫的控制面積1174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43.5%。三庫聯合運用,結合加固堤防,可把東江中下游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

珠江流域易撈地區主要有:珠江下游及三角洲、西江沿岸和潯江沿岸。以上3個易澇區面積為34.2萬公頃,其中20%尚未治理,80%已得到初步治理。規劃配套,更新電排裝機容量17.6萬kw,重點治理後可使治澇耕地面積達32.4萬公頃,占應治澇面積的94.7%。

航運規劃

珠江珠江

1980年統計,珠江流域有通航河道1088條,通航里程計14156km,其中主要航道79條,通航里程7154km。通航1000t級船舶的航道長757km,通航300~500t級航道948km,通航100~300t級航道1546km。廣州至黃浦通航3000~5000t級海輪,黃浦至珠江出海航道通航10000~25000t級遠洋輪船.

規劃27條主要河道(河段)通航里程將達5456km,其中1000t通航道1283km,通航500t級航道475km,通航300t級航道492km,l00t級3206km。規劃建設2條航運幹線,即南、北盤江一紅水河、都柳江一柳扛、右江一鬱江。形成橫貫兩廣,東達廣州,南出磨刀門的水運幹線。

灌溉供水規劃

1985年全流域有耕地465.6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285.6萬公頃,耕地灌溉率為61%,其中保灌面積229.2萬公頃,保灌率為49%。至2000年規劃保灌面積351萬公頃,保灌率75%。

城市供水的任務主要是解決城鎮居民和工業有足夠數量的一定質量的水。規劃按人口遞增1%、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測算,到2000年城鎮生活年供水量達18.69億立方米,年增6.9%,工業年供水95.15億立方米,年增4.6%。城鎮總供水量113.84億立方米。

為解決香港地區的供水問題,1960年建成深圳水庫,每年向香港供水1899萬立方米;

珠江晨景1965年興建東江水經石馬河到深圳水庫工程,每年向香港供水增至6800萬立方米 1978年完成第——期擴建工程,供水增至1.44億立方米;1987年完成二期擴建,年供水量增至4.3億立方米規劃2004年完成第三期擴建工程,向香港供水可增至1l億立方米。

除上述水力發電、航運、灌溉及城市供水規劃外,珠扛流域水資源規劃還包括河口治理、水土保持、水資源保護、漁業及旅遊資源開發等規劃。

珠江現況

珠江珠江

據統計,僅“十五”期間廣州市用於污水處理和河涌截污整治的直接投入就近百億元,而對整個珠江兩岸環境改造、工廠搬遷的綜合投入高達數百億,並且還要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源源不斷地投入。

珠江是一天一天在變化,但這一種還債式的變化不應該僅僅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珠江的污染過程和治理過程很應該成為記憶,成為廣州這座有著2220年歷史並正在走向國際化的大都市選擇今後發展模式的碑銘。

為了夏天可以讓市民下珠江游泳,廣州市加強了污水治理力度,污水處理後留下的大量又髒又臭的污泥如何處置呢,建在番禺的全國首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泥處理廠。廠方表示,廣州市產生的污泥量增加了兩成多,每天要處理的污泥達到一千噸。

2012年調查顯示,雲南連續大旱,使得珠江受到了重創,珠江源頭蓄水情況較往年相比,自2009年以來至今,受嚴重旱情影響,水面蒸發量較大,源頭人工湖蓄水量較往年相比下降明顯。

2012年位於天河區的華南大橋橋底的一個出水口有污水直接排向珠江,令珠江成為“化糞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