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經濟圈

珠三角經濟圈

珠三角經濟圈又稱為珠三角都市經濟圈或珠三角經濟區,是指位於中國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區域的9個地級市組成的經濟圈,這9個地級市是指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慶市、江門市、中山市和東莞市。此外,珠三角經濟都市經濟圈也同時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城市。

簡介

珠三角經濟區最早由廣東省政府在1994年確立,其發展主要得益於鄰近香港,香港一直是珠三角經濟區的主要投資來源。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數據,2005年,珠三角都市經濟圈9個地級市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8116.74億元人民幣,約占中國大陸經濟總量的9.2%,是僅次於長三角都市經濟圈、京津冀都市經濟圈的中國大陸第三大經濟總量的都市經濟圈。現在正打造2020年粵港澳世界城市群。 以經濟規模論,“大珠三角”相當於長三角的1.2倍。

珠三角的地位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區域,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帶動作用和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同城化

珠三角九個城市在設計組團的時候是三個組團:廣佛肇,深莞惠,江中珠。
省社科院已初步形成“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域發展六大關注問題,具體為:
珠江三角洲經濟圈
一是“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相互關係問題;二是大珠江三角洲發展與促進港澳繁榮穩定問題;三是粵港澳建立自由貿易區問題;四是粵港澳產業合作與協調發展問題;五是重大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協調問題;六是大珠江三角洲發展與廣東行政區劃的協調問題。

廣佛肇都市經濟圈

廣州與佛山分別是廣東省的第一大、第三大城市。三市文化同根同源,自古一家。廣佛同城,有利於廣州市的服務業與佛山的製造業進行優勢互補,有利於兩市實現雙贏。廣佛同城不僅是兩個城市的合作互補,更多的是一種帶動作用,是珠三角一體化的示範。在廣佛同城中所出現的問題,也是珠三角所有城市一體化都將面臨的典型問題。
將來也將吸納肇慶組成廣佛肇都市圈,2009年3月,在珠三角(肇慶)現場會上,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廣佛肇經濟圈”的概念,以廣佛同城帶動肇慶,打造“廣佛肇經濟圈”。2009年6月,廣佛肇三市正式簽署了《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合作框架協定》,並及時協商確定了2009年度重點工作計畫及重點工作項目。
在三個經濟圈中,“廣佛肇”經濟總量最大,產業互補性最突出,優勢也最明顯,完全可以爭取成為一體化樣本。

深莞惠都市經濟圈

與廣佛相似,同屬傳統的惠陽地區的深圳、東莞和惠州,也在同城化做出嘗試。
實際上珠江東岸並不只是深莞惠三城,而是港、深、莞、惠四城,東岸一體化也將香港這個區域內唯一的國際化大都市納入進來。東岸一體化應該建立一種和香港良好溝通協作的機制,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構建起一個以深港國際都會為核心、覆蓋莞惠的超級都市圈。
深莞惠三個城市加在一起,無論是改革開放的程度、經濟發展的實力、自主創新的能力還是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等等,都排在珠三角前列。

珠中江都市經濟圈

就是把中山、珠海、江門等整合起來。跟其它兩圈相比,“珠中江”儘管劣勢明顯,但優勢也很突出:交通優勢——已建和規劃中的通道就有港珠澳大橋、廣珠鐵路、沿海鐵路、廣珠及廣佛珠城際軌道交通、廣珠西線高速等;地域優勢——臨近港澳、資源豐富、腹地廣闊,且與港澳、粵西、大西南形成明顯的梯度落差;產業優勢——港口物流、生產服務、航空產業、健康產業等方面均具有較好基礎。

三大經濟圈的實力

以2008年為例,“廣佛肇”GDP13220億元,占全省的37.16%;“深莞惠”12797億元,緊跟其後;“珠中江”3628億元,實力偏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