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的簽名本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7月1日)
平裝: 40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208079298
條形碼: 9787208079298
尺寸: 20.6 x 14.7 x 2.8 cm
重量: 558 g

作者簡介

曹正文,筆名米舒,《新民晚報》高級編輯。江蘇蘇州人,20世紀50年代生於上海。先後當過工人、教師,經自學考試畢業於華東師大中文系。1981年考入《新民晚報》社,先當記者,後任編輯,先後執編“夜光杯”、“博聞”、“悅讀”、“花鳥蟲魚”副刊,執編“讀書樂”1000期,達20年之久。20世紀80年代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第十三、十四、十五屆常委,上海市政協第九屆、第十屆委員,上海大學文學院、同濟大學對外交流學院兼職教授。1993年榮獲上海市首屆韜奮新聞獎,1995年被評為“上海十大藏書家”。1997年11月應瑞典外交部邀請出席第91屆諾貝爾獎頒獎儀式。2006年被文新報業集團聘為資深編輯。先後以學者兼記者的身份訪問美國、俄羅斯、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南非、埃及、法國、英國、巴西、希臘、瑞士、土耳其、印度、西班牙等34個國家及台灣、香港、澳門地區,並在馬來亞大學、墨爾本大學、大田大學、多倫多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講課。共出版作品集173部,其中個人專著55部,主編叢書118部,代表作為《珍藏的簽名本》《米舒書話》《紫色的誘惑》《唐伯虎落第》《無邊風月之旅》《女性文學與文學女性》《秋天的筆記》《中國俠文化史》《世界偵探小說史略》《我走過88個城市》。蘇州“曹正文收藏簽名本陳列室”為國內第一個簽名本陳列室。曹正文於1992年至2005年先後以學者兼記者的身份訪問美國、俄羅斯,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南非、埃及、法國、義大利、瑞士、奧地利、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泊爾、英國、希臘、土耳其、西班牙、巴西、阿根廷等32個國家及台灣、香港、澳門地區,足跡遍及五大洲。並在馬來亞大學、墨爾本大學、大田大學、多倫多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講演。共發表各類文字計1000萬字,出版作品集169部,其中個人專著51部,主編叢書118部。蘇州圖書館設立的“曹正文收藏簽名本陳列室”為國內第一個簽名本陳列室。

內容簡介

《珍藏的簽名本》200篇文字,記錄了作者與這200位名家的交往經過與組稿過程。並評述了這200位名家的成就,讀者從中可了解這些作家、教授、畫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的經歷與他們成名作誕生的經過。還可作為文學資料來欣賞。
作者以好讀書聞名於海上文壇,曾以“米舒”筆名寫的專欄吸引了無數讀者。作者在編輯園地筆耕30餘年,四方約稿,廣交名家朋友,編稿之餘的意外收穫是:得簽名本3500餘冊。作者今擇其名家簽名本200冊,寫成200篇短小精悍的文字,以此記錄從事編輯工作之甘苦。

目錄

書痴說米舒(序一) 馮亦代
書的友誼(序二) 鄧雲鄉
讀書·做人·成才(序三) 丁法章
我與“補白大王”的交往——記鄭逸梅
文壇也有登龍術——記章克標
一片冰心在於書——記冰心
醉心詞學作新論——記唐圭璋
讀書之樂樂何如——記許傑
老被人嘲尚讀書——記蘇步青
做一個說真話的人——記巴金
“清潔語言文字”的學者——記呂叔湘
學貫中西的大學者——記施蟄存
他舉起《譯文》的旗幟——記黃源
無愧的一生——記樓適夷
工作著是美麗的——記陳學昭
把一生獻給兒童文學——記陳伯吹
“竹王”桃李遍天下——記申石伽
書壇不老松——記黃若舟
方寸之間的求索——記錢君匐
“三家村”中一健將——記廖沫沙
新聞記者的十八般武藝——記徐鑄成
情系清詩六十年——記錢仲聯
如何做一個好編輯——記趙家璧
至今猶唱《秋海棠》——記秦瘦鷗
學識淵博通古今——記蘇淵雷
藝術追求無止境——記吳作人
錦繡文字滋味長——記柯靈
烹文煮字順其自然——記張中行
生命不止探索不息——記張岱年
未帶地圖的旅人——記蕭乾
注重調查出真知——記費孝通
《新民晚報》一支筆——記林放
留下《紅日》心坦蕩——記吳強
編輯應該是一個雜家——記羅竹風
遨遊語海不服老——記季羨林
詩詞例話》及其作者——記周振甫
從容不迫言近旨遠——記楊絳
學者晚年寫隨筆——記金克木
為曹雪芹立傳的人——記端木蕻良
他舉起了新詩的旗幟——記王辛笛
“聽風樓”里樂陶陶——記馮亦代
從研究魯迅到撰寫書話——記唐弢
白洋淀旁一名家——記孫犁
袒露胸懷成一快一——記張光年
陌上花開蝴蝶飛——記黃苗子
唐詩宋詞皆我愛——記程千帆
安徒生童話的魅力——記葉君健
當年才女今安在——記趙清閣
書是人類的好朋友——記周而復
放開眼界好讀書——記吳調公
“書上的蝴蝶”飛起來——記楊可揚
朗朗書聲北窗下——記王西彥
一片真情在紙上——記梅志
心中的《芳草夢》——記杜宣
先天下之憂而憂——記楊憲益
矗起報告文學的新里程碑——記徐遲
人品文品稱一流——記徐中玉
凜然正氣的老報人——記馮英子
闖蕩江湖五十年——記賈植芳
不要忘記“文革”——記于光遠
一輩子與書打交道——記嚴文井
“未悔齋”里的“盛世微言”——記馬識途
構思精妙妙趣橫生——記華君武
古樸淳厚拙趣溢紙——記趙冷月
他畫了一本“奇書”——記丁聰
《爐邊詩話》的啟示——記金性堯
江山如畫人物風流——記碧野
一個熱愛生活的老詩人——記莫洛
《黃昏小品》不寂寞——記周劭
書刊伴他終生——記范泉
劍風樓上的壺天散墨——記裘沛然
美術理論的探索者-一記邵洛羊
孤島文學”的組織者——記於伶
大起大落留餘波——記無名氏
“畫書皮子”的詩人——記曹辛之
唐詩宋詞領風騷——記劉逸生
一生情系《金甌缺》——記徐興業
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記吳祖光
風雨年華不尋常——記黃秋耘
是翻譯家也是散文家——記吳岩
工作在文學家的搖籃——記哈華
山湖處處有清韻——記陳從周
潛心紅學寫新論——記周汝昌
六十年滑稽春秋——記楊華生
博大精深的台灣學者——記南懷瑾
做一個人民的代言人——記秦牧
一市秋茶味更濃——記黃裳
文學是人學——記錢穀融
筆下春意溶溶情——記吳冠中
永遠年輕的雜文家——記曾彥修
妙語動人——記羅蘭
從“魯藝”走出來的作家——記康濯
一個學者的風度——記王元化
縱橫古今談讀書——記柏楊
老夫聊發少年狂——記汪曾祺
人生難得“三並舉”——記蔣星煜
迷人的十四行詩——記唐浞
詩歌森林一灌木——記冀汸
絲弦聲中說《西廂》——記楊振雄
“漏雨樓”里的翻譯家——記錢春綺
銀幕上的儒雅小生——記孫道臨
書廊漫步多情趣——記吳小如
含淚捧讀《離魂草》——記綠原
嘶啞的歌聲充滿了激情——記曾卓
從新聞記者到史學家——記唐振常
情系《筆會》三十年——記徐開壘
故人的紀念碑——記耿庸
小人書里的大學問——記賀友直
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記何為
打開美國文學一扇窗——記董鼎山
博採眾長論美學——記蔣孔陽
俄羅斯文學的傳播者——記草嬰
文壇“怪味豆”——記林斤瀾
品性高潔的石頭——記牛漢
為孩子們寫作——記任溶溶
一個快樂的老書迷——記范用
《玄燈醫箋》一奇書——記高光
皇城根下的紅學家——記馮其庸
新武俠的開創者——記梁羽生
心中的一方淨土——記袁鷹
寫活舊上海的大亨——記沈寂
無人不知金大俠——記金庸
圓了一個文學夢——記艾明之
在我十四歲的時候_=_記任大星
藏書家是個雜家——記鄧雲鄉
“梅表姐”住進《小木屋》——記黃宗英
女博士本是奇女子——記陳香梅
藏書的格言——記高莽
他是一片迎接春光的葉子——記李瑛
多情多義的“吹公”——記譚仲夏
畢生為他人作嫁衣——記謝泉銘
把戲文當作書本的作家——記新鳳霞
詩情妙在文章問——記憶明珠
“幽默散文”寄鄉音——記余光中
“小巷深處”的美食家——記陸文夫
燕南園的故事——記宗璞
反思後的鋒芒——記牧惠
與書結緣情意長——記姜德明
少年人的好朋友——記任大霖
從《家庭問題》到《情魔》——記胡萬春
風雨中的一棵白樺樹——記白樺
人生寂寞好讀書——記鮑昌
借古說今有寓意——記李國文
打磨拋光的野石子——記蘇晨
“我為讀者而寫作”——記臥龍生
有情有趣的人物畫——記劉旦宅
為通俗作家立傳的教授——記范伯群
草木篇》的生命力——記流沙河
政治上的龍捲風——記藍翎
潑墨寫意繪風雲——記任光椿
有辣味的幽默諷刺家——記舒展
白髮紅顏春常在——記韓菁清
鄉村有個男子漢——記浩然
開拓文藝心理學的園地——記金開誠30l
“書是我的紅娘”——記韶華
中國研究性文化的開拓者——記劉達臨
詩人當了雜文家——記邵燕祥
卓有創見的現代文學評論家——記嚴家炎
研究古代小說的學者——記郭豫適
難忘師恩——記章培恆
做個學者型作家——記王蒙
傳記文學的新嘗試——記馮育楠
鶴鳴於九皋而聲聞於天——記柳鳴九
惜墨如金話《地火》——記劉紹棠
“牧馬人”的大風歌——記張賢亮
一位追求卓越的大學校長——記楊福家
妙趣盎然的風俗畫——記戴敦邦
停車坐愛書林香——記沙葉新
探索人性的奇女子一記戴厚英
他自號“鄧爭議”——記鄧偉志
一部《畫魂》傳千古——記石楠
梅花香自苦寒來——記周慧珺
傑出的體育評論員——記宋世雄
亦官亦民的好乾部——記趙啟正
一個敬業愛才的老總——記丁法章
“江湖夜雨十年燈”——記洪丕謨
點線面的魅力——記高燕
梨園怪才——記魏明倫
“跑出來的作家”——記葉永烈
他扛起工人題材創作的大旗——記蔣子龍
寒星墜落文章在——記賀星寒
當代散文一大家——記董橋
他主編了本《文學自由談》——記馮驥才
抓緊多寫一點——記劉心武
“一雞三吃”寫文章——記徐城北
震撼大地的“千鈞棒”——記胡守鈞
球是圓的——記徐根寶
不妨回首《白門柳》——記劉斯奮
博覽群帖寫新意——記張曉明
稱雄棋壇四十年——記胡榮華
文化苦旅中的沉思——記余秋雨
香港文人甘苦多——記黃仲鳴
厚積薄發寫古人——記唐浩明
功夫在畫外——記蔡志忠
空中書城”的創辦者——記溫世仁
寫作是一種習慣——記孫
《殺夫》及其性描寫——記李昂
中國文壇的獨行俠——記賈平凹
為民代言的好作家——記張平
我認識的“雪米莉”——記田雁
台灣暢銷書者的“情感獨自”——記林清玄
武俠小說的奇才——記溫瑞安
《智慧快餐》有智慧——記鄭辛遙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