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紫釉花盆

玫瑰紫釉花盆

高15.5厘米,口徑28.8厘米,足徑13.2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

玫瑰紫釉花盆玫瑰紫釉花盆

玫瑰紫釉花盆(宋)

鈞瓷特色
鈞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址在河南禹縣(古屬鈞州),窯場較多,其中鈞台八卦洞窯在北宋後期專燒宮廷用品,工精質高,最具代表性。器形以花盆、盆托、洗、尊為主,器底多刻有一至十的數目字。鈞窯器最顯著的幾個特色是乳光釉、窯變和蚯蚓走泥紋。
藍色乳光
鈞瓷以瑰麗異常的鈞釉名聞天下,其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藍色較淡的稱為天青,較深的稱為天藍,比天青更淡的稱為月白,這幾種色釉都有螢光般優雅的藍色光澤。
千般變化
由於在燒制藍釉的釉料中又摻入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以往青瓷燒造以氧化亞鐵為著色劑),經還原火焰高溫燒成銅紅釉,產品出窯後釉色變化萬千,紅、藍、青、白、紫等色交相輝映,絢麗多彩,稱為“窯變”。有的如藍天中的晚霞(鈞紅),有的象熟透了的海棠(海棠紅),有的似雨後彩虹。最為可貴的紫斑(玫瑰紫),是在青藍釉上有意點上紅釉而形成的。宛如晴空上飄浮的彩雲,如詩畫般動人。宋代詩人曾用“夕陽紫翠忽如嵐”來讚美鈞窯的釉色,可謂恰如其分。鈞釉的發明,為中國陶瓷工藝及陶瓷美學開闢了新的道路。
蚯蚓走泥
鈞瓷釉層很厚,在乾燥或焙燒初期發生乾裂,在高溫階段釉料自然流淌填補裂隙,燒成後,釉面出現不規則的流動線條,猶如蚯蚓在泥土中蜿蜒爬行留下的痕跡,故又有“蚯蚓走泥紋”之稱,這也是後世仿鈞瓷最難神似的地方。
意蘊深遠
這件花盆是北宋鈞窯的名作,造型為六瓣葵花式,是專為宮廷需要而燒制的仿古陳設器。花盆外觀古拙高雅,口沿起唇邊,深腹壁,矮圈足,盆底有5個圓孔,線條明朗,稜角突出,形體變化剛柔相濟,顯示出內在的含蓄美。通體以艷麗的玫瑰紫紅釉為主,間以藍灰等色釉融於其中,有如晚霞般絢麗多彩,艷而不俗,意境耐人尋味。
後宮專用
花盆的底胎原刻“七”字,是成套盆奩的第7號產品。後刻“建福宮”、“竹石假山用”,為清代宮廷匠師所刻,說明此物是陳設於西六宮中之建福宮花園的專用品,為皇家珍視。

相關條目

2,2-二甲基己烷
巨野縣柳林鎮
瑞鳳號(Zuiho)航空母艦
赤城號(Akagi)航空母艦
2,3-二甲苯酚
2,4-二甲苯酚
三點阿波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