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城

040十一 126十一 219十一

內容介紹

《玩偶之城》是一部由《玩偶之城》、《飢餓的靈魂》、《猶大的時間》三部中篇小說構成的長篇小說,該三部曲結構嚴謹,筆調如一。《玩偶之城》講述了一個普通的韓國四口之家在韓戰後的生活。他們全家從鄉村搬到城市,生硬艱澀地立足於城市的一隅,在戰後衰落的經濟中苦澀的謀求生存。而幾乎所有人都陷入同樣艱辛的境遇,一邊向上帝乞顧垂憐,一邊整日奔波維持家計。以無比的勇氣和堅強奮鬥著,在夾縫中求生。在這部自傳體的小說中,主人公“我”是一名還在讀國小四年級的十幾歲男孩,全篇以“我”的眼界為觀察世態的視角,描述了在狹小的木板村裡的瑣碎生活,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各色人物。那些鄰居們給“我”的少年時代銘刻了一段難忘的光陰。
《玩偶之城》是作家自己最喜歡的一部作品。每當他對接下來的創作還沒有目標的時候,就會拿起這部小說來讀,也因此牽動內心深處的情愫而潸然落淚。因為在小說中所描寫的那段時間正是一個人樹立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階段。而作者更是將半生的所見所感都寫在裡面了。

作者介紹

1942年,李東河出生於韓國慶尚北道慶山。在徐羅伐藝術大學文藝創作學科學士學位,之後求學於建國大學院國文科並獲得碩士學位。現執教於韓國中央大學藝術學院文藝創作藝術學科。
作為作家,李東河在青年時代便獲得了韓國文壇的青睞,1966年時從《首爾新聞》的“新春文藝”欄目的作品公募中脫穎而出,獲獎作品《戰爭與松鼠》發表在此欄目。1967年,李東河以《忍冬》一文獲得“公報部藝術新人獎”。同年,《憂鬱的歸鄉》也在《現代文學》雜誌的長篇作品公募中獲獎並刊登。
自此,李東河以頗為華麗的開場正式登上韓國文壇。身兼作家與大學教授兩職的李東河在多年的寫作生涯中來發表了很多優秀作品,在韓國引起廣泛關注,並獲得國內許多文學大獎的肯定。
李東河著有短篇小說集《沙》(1978)、《風之家》(1979)、《黃昏下的山溝》(1986)、《暴力研究》(1987)、《明亮溫暖的日子》(1987)、《沙漠圖》(1989)、《田螺姑娘會知道嗎》(2007)和中篇小說《門前》(1997),以及長篇小說《憂鬱的歸鄉》(1978)、《都市泥沼》(1979)、《冷酷的舌頭》(1994)、《玩偶之城》(1982)。其中短篇小說《沙》獲得1977年第三屆韓國小說文學獎;中篇小說《飢餓的靈魂》獲得1982年的第十三屆韓國創作文學獎;長篇小說《玩偶之城》獲得1982年的首屆韓國文學評論家協會獎;短篇小說《彈片》獲得1983年第九屆韓國文學作家獎;短篇小說《暴力研究》獲得1986年第三十一屆現代文學獎;中篇小說《門前》獲得1993年首屆吳永洙文學獎。

作品目錄

第一部 玩偶之城
一 學藝會 003
二 雀斑與紅斑 008
三 玩偶之城 012
四 為萬人存在的最小空間 016
五 菜板書桌 021
六 京城人,“大元蔥” 024
七 二十四窟窿的餅鐺 030
八 晚餐 034
九 野寡婦、女兒、女婿 036
十 玩偶之屋 040
十一 毛毯 042
十二 洪澇(一) 046
十三 洪澇(二) 048
十四 軍人劇場 052
十五 落果 056
十六 到哪兒了 060
十七 你們中的一個人 065
十八 一日店員 071
十九 啞巴是怎么哭的 077
第二部 飢餓的靈魂
一 蜻蜓 085
二 麵包和福音 089
三 上帝也受不了 094
四公園 098
五 一個爛蘋果 101
六 “豆腐胚子” 108
七 外婆家 113
八 探視 117
九 小秋收 121
十 蠶蛹 126
十一 我們的晚餐 130
十二 囚犯 135
十三 飢餓的靈魂 138
十四 童養媳 144
十五 屍體總是面生 148
十六 車牧師 155
十七 沒有湯水的麵條 160
十八 我知道啞巴是怎么哭了 165
第三部 猶大的時代
一 打獵 171
二 強氏理髮店 175
三 蟻后和兵蟻 180
四 饑渴 187
五 生鏽的槍械味道 193
六 更小的箱子 198
七 消瘦笨拙的手 203
八 誰也不曾等待 208
九 夜市 212
十 能走遍世界的箱子 219
十一 粗野的城 223
十二 地盤 229
十三 內部修理中 234
十四 豆腐胚子和大哥們 240
十五 背架 244
十六 猶大的時代 24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