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驤陸居士全集(上下)

內容介紹

國家宗教文化出版社
新補資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略說()
心經隨說()
金剛經義隨說()
金剛釋義意見()
心鍠()
印心精舍釋名()
印心精舍圖釋()
歸性頓漸之圖()
悟前悟後心境略說()
修心中心密證體啟用之過程()
法身語報身文 ()
雲月對語 ()
觀心偈()
斷煩惱偈()
我有煩惱么 ()
苦悶的解決()
佛法在社會上有什麼用處()
說道德會的王鳳儀先生()
對於廟產興學之意見()
生日不稱觴之要義()
為普天下男女延壽()
殺的問題()
千偈瑜珈焰口()
初基學佛心要()
阿彌陀心要()
悼印光大師文()
彌陀法會二周年紀念辭()
《學佛一得》序()
複元音老人書信()
復巢海容居士書信()
讀趙士覲大居士致海潮音書跋後復張仁海阿闍
黎函 ()
王驤陸居士主要紀事年譜()
編校新版說明
本次出版的《王驤陸居士全集》,系以上海佛學書局1999年6月版為底本,增添了兩部分新的資料。一部份新資料來自中國藏學出版社1993年11月版,一部分新資料來自最近年來收集到的資料。遺憾的是,還有部分資料尚未找到:《金剛經十八住二十二疑表解》、《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白話述義》(破四相後文)、《道法宗源》等。
在編校過程中,除了把《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受持法略說》一文調整到前面經文解釋位置外,其他都遵照原版排序。兩部分的新資料排列在後。書後附主要紀事年譜,供參考。由於原資料系古籍豎排標點,所以這次除糾正部分錯別字外,還對文字標點進行了完善。雖經勤勉,錯漏難免。敬請訪問心中心法論壇http://www.yxjs.org/bb或http://www.yinxinzong.com
編校者
2009年5月

作者介紹

心密二祖王驤陸居士傳略
王驤陸居士諱宰基,字驤陸(相六),號“仁知居士”,著作署名:“菩薩戒多傑海鹽王驤陸”、“浙西菩薩戒優婆塞王驤陸”。祖籍浙江海鹽縣,父輩遷入海寧縣(今浙江海寧市鹽官鎮)。上師生於一八八五年三月二日戌時,圓寂於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六日戌時,乃二十年代崛起之“印心宗”——無相密心中心法第二代傳人,世人尊稱“印心宗二祖”。
上師為浙江海寧望族“有懷堂”王欣甫公之六子,其父一生正直,因守正而去官。其母蔣氏母家亦為海寧硤石望族,篤信佛教,好惠施善,智慧過人,擅國畫,尤長於蘭花,號稱“硯香老人”。上師誕生時呈瓜胎,時人視為瑞兆,賦性天聰,超群拔眾,孩提時即能誦讀金剛經,背誦心經如流。少年時多次隨母朝拜普陀聖山,觀音大悲宏願深印其心,菩提心根已深扎矣。
上師青少年時期發憤讀書,熟通經史,十八歲中晚清秀才,後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攻讀英文。一九○七年(光緒三十三年),時年二十二歲,任翻譯官隨欽差大臣赴印度南洋一帶考察。幼時即銘記玄奘不畏險苦赴天竺取經精神,今親訪佛土因緣殊勝,遂一一朝拜釋迦佛祖修行聖地,謁高僧,求佛法,並拜師學習梵文,立志為弘揚正法,利益眾生實學苦修。訪印期間,長女出世,為紀念此行,遂取名“佛寶”。
回國後上師供職北洋政府交通部,初修淨土,皈依霞光和尚,布施濟貧,廣結善緣。其時學佛,正如上師自述:“雖痛切學佛,皇皇若恐不及:雖未能發明心地,然已知不可限於一宗矣。”此後多方請教,廣求各宗,進而修禪,研究佛法,卻不敢自信有把鼻。
二十年代上師任川、康、藏、黔、滇五省電政督辦,設督辦衙門於成都,與四川軍閥劉湘等周旋數年,目睹軍閥火併荼毒黎民,遂看破仕宦浮沉,放棄高官厚祿,離川,返京後拜廬山東林寺高僧大愚阿闍黎為師,虔修無相密乘心中心大法,終於深得三昧,明心見性,為大愚師祖門下得心髓之大弟子。
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上師修心中心印入心地後重新研究佛經,方知明心後學經與已往截然不同,遂對金剛經、心經、六祖壇經、圓覺經,阿彌陀經等詳加注釋,並創辦“學佛研究會”(後改為“印心精舍”)開壇講經傳法。上師講經,乃悟後開示,有實體修證體會,深入佛理,精深通達。北京大學張東蓀先生講授哲學,每遇佛學問題必親自登門請教,對上師精闢論解,甚是欽佩。上師對子女亦嚴格培養,務令共修心中心大法,六座必滿。上師三子科祥、侄子仁,幼女德華,至今提起隨父修法情景尤感嘆不已。上師宏法本欲出家,大愚初祖令以居士身份宏法,以此法以居士身份宏揚更為方便故。
自三十年代起,上師在天津、上海等處相繼成立印心精舍,灌頂授法。僅一九三四年(甲戌年)、一九三五年(乙亥年)二年就在天津開講座四百餘次。當時皈依同人得明心、識本性者不可勝數。此因上師傳法強調“法之當機,乃名正修”。因各人之夙根不同,根有利鈍,因人而異,故強調隨其機之利鈍而予以正法,使其先明心見性,證得根本智後再勤除習氣,方可了生死。故“本會傳法先考慮其人之根器,地位、時間、體力等等,然後傳法,以免中途疑退之弊”,“本會傳法,不拘定何法,非淨非密非禪,當機而授;亦戒亦定亦慧,自然而持。要以總持法識本性為體,般苦法啟發方便為用,淨土法證入圓覺為歸,說戒體則重戒體而防戒病,說定則言正定而除邪見,說慧則證慧力而戒狂妄。”
“我人所修,在於求得根本,目的是在印心,得真實受用。”對一味謗他宗分門之輩,上師諄諄告誡:已背淨義,非佛弟子,斷不能往生。而“分宗為便於專一起見,乃一門深入之意,因各人根器不同,有性所近者故立先後,及將到達彼岸,則同一歸宗矣。”“各宗各法意在借用,必修到法空,歸到心地本來面目,方得名了。”
上師在天津十年,除灌頂授法外,曾完成許多釋經著作,根據“印心精舍”刊印部分書名目錄,計有《乙亥講演錄》、《入佛明宗答問》、《心鍠》、《金剛經分段貫釋》、《心經分段貫釋》、《學佛最初之決定》、《六字大明咒修法》、《修心要訣》、《金剛壽》、《我有煩惱嗎》、《偈瑜珈焰口》等。
抗戰中期,上師應吳禮門、蔡楚昂、侯君陸等居士之邀由津赴上海傳法,在海寧路錫金公所設“印心精舍”繼續灌頂授法,開設道場,並經常去杭州、蘇州、嘉興、湖州、海寧等地傳法,廣收信徒,不辭勞苦,生活樸素,平等待人,尤其對勞苦民眾,仁慈悲憫,選擇弟子重德重修不求供養,總是諄諄告人:“凡人處於社會,講究處世之道,無一個不應學佛,學佛是要認識自己,了達人生觀,明白做人的所以然,簡言之,就是明白做人的道理,此便是忠。拿這個道理去對別人,通達他人的一切心理,才能盡對人之道,此便是恕。一是為自,一是為人,社會上人與人的情感和事業,無一不臻於完美,可見佛法是人生最主要的學問,最重大的事業,不是消極自利。消極自利,是佛所最不許的條件,因為佛法是救世的,救心的。”上師傳法講經,力求通俗易懂,一生致力濟世度人,孜孜不倦,著述數百萬字,文革中大量手稿被焚,實可痛惜!幸所出者,皆為諸弟子門生所存。
抗戰勝利後,上師先後在上海、天津啟建法會四十九天,為民祈福息災。
一九五八年,上師現病相於滬寓,仍諄諄開示學人,傳法必須嚴格選擇,切勿輕易授法,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六日上師知將離去,特召大弟子吳禮門、李鐘鼎等人及長女佛寶(漱文)重囑:“此心中心法是末法時代最易親證本來面目的最好最迅速最簡捷的大法。修禪宗靠自力,無二三十年甚難徹了,且痛師資日少,時代不同,求其普及甚難,而心中心法,儀軌簡單,證得尤速,專心修持 二三年可抵得上二三十年之功。”“這個大法是我大愚師尊千辛萬苦,於定中親得普賢大士灌頂傳授的。七載修行,開此法門,大事因緣,其在此乎!吾恐人之未明因緣,當廣為宏揚以告他人,勿因人事而誤大法,務必以大局為主,則護法功德有勝於三千七寶之施矣!切記,須以此大法廣為宏揚,濟世度人。”至此熱淚垂落,叮囑再三。病篤手結隨心陀羅尼印契數日,右側吉祥臥,安然而終。

作品目錄

上冊序王驤陸居士傳略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分段貫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分段貫釋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義總說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心咒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分段表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分段貫釋 般若放光分第一 應機緣起分第二 資糧分第三 明法身分第四 毋驕幔分第五 淨佛土分第六 尊正教分第七供養給事分第八精進分第九住忍苦分第十離寂靜分第十一離喜動分第十二諸法如義分第十三入證道分第十四淨土究竟分第十五佛知見究竟分第十六色相究竟分第十七說法究竟分第十八心具足分第十九應如是決定分第二十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參句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字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述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受持法略說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義三、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抉隱四、大鑒禪師法寶壇經述旨五、佛說阿彌陀經經義略說下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