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田

王華田

男,山東省海陽市人。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林學學科學術帶頭人,森林培育學博士生導師,森林培育學博士點導師組組長,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學兼職博導,中國林學會造林委員會、經濟林委員會、土壤委員會委員,山東林學會造林委員會理事,泰安市泰山區人民政府科技顧問。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基本信息

男,山東省海陽市人。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林學學科學術帶頭人,森林培育學博士生導師,森林培育學博士點導師組組長,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學兼職博導,中國林學會造林委員會、經濟林委員會、土壤委員會委員,山東林學會造林委員會理事,泰安市泰山區人民政府科技顧問。長期從事森林培育學教學研究工作,開設《森林培育學》、《經濟林栽培學》、《森林生態學》、《高級森林培育專題》、《林木栽培生理學》、《城市林業》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已經指導培養碩士研究生8人、博士研究生1人、合作指導博士研究生3人,目前指導在讀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10人,獲得各類優秀教學成果將4項。從事森林培育、森林生態生理、城市林業與林木良種選育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在林木個體和群體耗水特性與耗水調控機制、楊樹人工林多代連作地力衰退機理與林地生產力長期維持技術研究領域居於國內研究領先水平並進入國際同類研究的前沿。

王華田教授王華田教授
學歷與工作簡歷

2004至今: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森林培育學教授,林學學科帶頭人,森林培育學博士生導師,森林培育學博士點導師組組長,山東農業大學林學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
2002-2004: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森林培育學副教授,森林培育學碩士點導師組長
1997-2002: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森林培育學副教授,森林培育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學博士
1992-1997: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森林培育學講師
1989-1992: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森林培育學助教,森林培育學在職碩士
1985-1992: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森林培育學助教
1981-1985:山東農業大學林學系林學專業,山東農業大學學生會宣傳部長,農學學士

主要社會兼職

山東農業大學林學學科負責人
山東農業大學森林培育博士點導師組組長
山東農業大學林學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
中國林學會經濟林委員會常務理事
山東省林學會造林委員會理事

近年成果

近年來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水源保護林主要樹種耗水特性與耗水調控機理研究”、國家十五攻關子課題“黃土丘陵溝壑區退耕還林與植被恢復技術與示範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楊樹人工林連作酚酸類化感物質作用機理研究”、“北京市主要造林樹種耗水特性與耗水特性與林分配置模式研究”和“北京市主要造林樹種耗水特性與耗水調控機理研究”、山東省良種產業化工程“藤本植物良種選育與開發、珍貴經濟樹種良種選育與開發、優質鄉土用材樹種(麻櫟)良種選育與開發”、山東省科技廳“楊樹人工林林地衰退機理與地力維持技術研究”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在《林業科學》、《植物生態學報》、《水土保持學報》、《水土保持科學》、《北京林業大學學報》、《山東農業大學學報》、《江西農業大學學報》《世界林業研究》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獲得省部科研進步獎2項,廳級科技進步獎2項,出版專著3部。

科學研究

一、主要研究方向

林木水分生態生理:林木耗水性和抗寒性評價、低耗水抗旱造林樹種選擇與林分配置、乾旱瘠薄山地造林理論與技術、果園需水(耗水)規律與非飽和節水灌溉理論與技術 楊樹速生豐產林多代連作地力衰退機理與林地生產力長期維持技術 經濟林豐產栽培與良種選育 城市林業

二、承擔的主要研究項目

世界銀行貸款山東生態造林項目科技支撐專項. 山東省林業局引用外資項目辦公室,2010-2015 楊樹人工林林地衰退機理與地力維持技術研究. 山東省科技攻關項目,2009-2013 膠東地區城市常綠闊葉樹種的引進與套用. 煙臺市科技局科技計畫項目,2009-2011 森林遊憩對森林生態環境的衝擊及生態環境質量管理評價體系研究. 泰安市科技發展計畫項目,2008-2010 基於果園需水(耗水)規律的非飽和分層水分管理技術研究與智慧型灌溉系統的研發. 國家現代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蘋果綜合試驗站,2008-2012 城市園林綠地節水抗旱型植物選擇與群體結構配置研究(GG20006011). 山東省科技攻關,2007-2010 海州常山種內遺傳多樣性研究及良種選育與開發. 山東省農業良種產業化項目, 2007-2010 連作楊樹人工林土壤中酚酸類物質的化感效應研究(Y2007D30).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007-2009 楊樹人工林連作地力衰退機理與林地生產力長期維持技術研究(200704032). 財政部、科技部國家“十一五”公益行業科技專項,2006-2010 楊樹人工林連作酚酸類化感物質作用機理研究(2006434010),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7-2009 膠東地區城市瀕海地綠化植物選擇與套用(2006223). 煙臺市科技局計畫項目,2006-2008 山東省沿黃地區沙化土地農林複合經營綜合整治技術研究(2006434010). 山東省中青年科學家基金,2006-2008 北京市水源保護林主要樹種耗水特性與耗水調控機理研究(3037114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3-2005(第二位) 北京市主要造林樹種耗水特性與耗水調控機理研究(20030022009).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3-2005 北京市主要綠化樹種耗水特性研究(6052016).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2004-2006 山東省主要造林樹種耗水特性與耗水調控機理研究. 山東農業大學博士基金,2002-2004 華北地區主要造林樹種耗水特性與耗水調控機理研究. 山東省博士後基金,2003-2005 黃土丘陵溝壑區退耕還林植被恢復技術與示範研究(2001BA510B0404). 國家十五攻關子課題,2001-2005 山東省珍貴優良鄉土用材樹種良種選育研究(麻櫟). 山東省良種產業化工程項目,2004-2006 珍貴經濟樹種引種與開發利用研究. 山東省良種產業化工程項目,2002-2004 爬山虎種質資源引進與開發利用的研究. 山東省良種產業化工程項目,2002-2004 北京市主要造林樹種耗水特性與林分配置模式研究.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0-2002 采葉專用銀杏園豐產栽培技術研究. 山東省科技廳計畫項目,1994-1997 青石山區經濟林開發研究. 山東省科技廳計畫項目,1996-2000 銀杏葉片有效成分積累規律的研究.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998-2001 銀杏種植資源引進與開發利用. 山東農業大學投標項目,1998-2001 銀杏葉片有效成分遺傳變異規律研究. 山東省科技廳計畫項目,1997-2001

三、研究成果與獎勵

采葉專用銀杏園豐產栽培技術研究. 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第一位) 青石山區經濟林開發研究. 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第三位) 山區生態林業發展模式研究與示範. 山東省林業廳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08(第四位) 小開河生態灌區建設模式研究與示範. 山東省水利廳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08(第四位) 紅葉石楠引種栽培試驗研究. 泰安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7.04(第二位);山東省林業廳科技進步三等獎,2007.10(第二位) 農林複合楊樹速生豐產林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泰安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8.07.04(第二位) 楊樹種質創新與農林複合高效栽培技術. 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11(第三位) 中國林學會經濟林分會第四屆銀杏學術會議優秀論文二等獎(第一位,1998)、二等獎(第一位,2004)、三等獎(第一位,1998) 膠東地區城市瀕海地綠化植物選擇與套用. 煙臺市科技計畫項目,山東省科技廳委託鑑定,2008.12(第一位) 農林複合楊樹速生豐產林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第三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獲獎三等獎2009.11(第二位)

四、近年來發表的主要論文

連作楊樹人工林根際土壤中2種酚酸的吸附與解吸行為. 林業科學, 2010, 46 (1): 48-55 楊樹人工林品種更替連作與非更替連作根際效應的比較. 生態學報, 2010.30(5): 1379-1389(通訊作者) 我國暖溫帶經濟林水分管理的實現途徑及措施. 經濟林研究, 2009, 27 (2): 97-103(作者) 水分脅迫對海州常山抗逆生理特性的影響.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2009, 40 (3): 371-376 (通訊作者) 黃河三角洲檉柳種群空間分布格局研究.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9, 24(3): 7-11 (通訊作者) 3種園林灌木幼苗對乾旱脅迫的生理回響. 浙江林學院學報, 2009, 26(2): 182-187 (通訊作者) 土壤鹽脅迫對海州常山形態與氣體交換特性的影響. 浙江林學院學報, 2009, 26(2): 176-191 (通訊作者) 連作人工林化感效應研究綜述. 世界林業研究, 2008, 21(4): 25-30(第二作者) 土壤鹽脅迫對海州常山光合與蒸騰特性的影響. 浙江林學院學報, 2008, 25(5): 839-844 (通訊作者) 土壤鹽脅迫對海州常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8, 30(5): 839-844 (通訊作者) 城市綠地植物萱草和結縷草的抗旱性研究. 中國農學通報, 2008, 24(8): 327-331 (通訊作者) 泰山森林公園旅遊影響評價及管理對策. 中國農學通報, 2008, 24(6): 436-444 (通訊作者) 不同越冬栽培措施對紅葉石楠抗寒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 中國農學通報, 2008, 24(2): 160-165 (通訊作者) 土壤水分連續變化過程對盆栽紅葉石楠苗期蒸騰特性的影響. 浙江林學院學報, 2008, 25(6): 669-672 (通訊作者) 酚酸類物質在連作楊樹人工林土壤中的累積及其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山東大學學報, 2008, 43(1): 14-19 (通訊作者) 楊樹人工林連作地力維持技術的探討. 林業科學, 2007, 43(增): 58-64 (通訊作者) 麻利用材林無性系苗期性狀研究.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7, 22(6): 60-63 (通訊作者) 持續低溫脅迫對紅葉石楠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7, 29(6): 988-992 (通訊作者) 黑楊派無性系苗期水分利用效率對連續土壤水分變化的回響.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7, 29(3): 372-378 (通訊作者) 黑楊派楊樹不同品種更替連作對林地土壤生化特性的影響. 水土保持學報, 2006, 20(5): 69-72 (通訊作者) 施肥對I-107楊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根際效應的影響.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06, 4(5): 60-65 (通訊作者) 春季麻櫟樹幹邊材木質部液流垂直變化及其滯後效應. 植物生態學報, 2007, 31(2): 320-325(通訊作者 不同季節麻櫟樹幹貯水量的動態變化. 林業科學, 2007, 43(4): 43(4): 115-120 (通訊作者) 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規劃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國農學通報, 2007, 23(2): 481-484 (通訊作者) Study on scaling-up method for stand water consumption of Quercus varibilis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Springer: 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 2006, 1(3): 292-297(EI) 幾種綠化樹種降低城市熱島效應的研究.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7, 29(2): 89-93 (通訊作者) 側柏樹幹邊材液流空間變化規律及其相關因子的研究. 林業科學, 2006, 42(4): 21-27 光質和光照時間對銀杏葉片黃酮、內酯含量的影響.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2006, 30(2): 51-54 城市垂直綠化植物爬山虎的生態效應初探. 浙江林學院學報, 2006, 23(6): 669-672 (通訊作者) 水分脅迫對3個藤本植物樹種耗水性的影響.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5, 27(5): 723-728 (通訊作者) 幾個木本植物木質部栓塞脆弱性及其水容調節作用的研究.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2005, 36(4): 495-500 (通訊作者) 連作I-107楊樹無性系苗圃地的土壤酶活性特徵.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05, 3(2): 119-124 (通訊作者) 楊樹人工林連作效應的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 2005, 19(2): 102-105 (通訊作者) 水源保護林栓皮櫟人工林林木耗水尺度擴展方法研究. 林業科學, 2004, 40(6): 170-175 油松人工林SPAC水勢梯度時空變化規律及其對邊材液流傳輸的影響. 植物生態學報, 2004, 28(5): 637-643 連作楊樹苗圃地的土壤酶研究. 水土保持科學, 2005, 3(2): 119-124 (通訊作者) 重茬對楊樹苗木生長特性影響的研究.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4, 26(5): 681-685 (通訊作者) 連作對楊樹人工林土壤微生態環境及林木生長的影響. 2004年中國科協年會. 林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 中國造紙學報, 2004, (增刊): 457-460 7種造林樹種木質部栓塞脆弱性研究. 浙江林學院學報, 2004, 21(2): 138-143 (通訊作者) 樹木邊材液流傳輸研究述評.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4, 26(1): 149-153 (通訊作者) 北京地區幾個造林樹種耗水性比較研究.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2003, 24(2): 1-7(通訊作者, 2003, EI收錄) 林木耗水性研究述評. 世界林業, 2003, 16(2): 23-27(作者) 北京市水源保護林體系的基本格局與發展思路. 然生態保護, 2003, (1): 1-5 油松人工林SPAC水勢梯度的時空變異.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2003, 25(5): 1-5 油松、側柏深秋邊材木質部液流變化規律的研究.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2002, 23(4): 23-37 利用熱擴散式邊材液流探針測定樹木整株蒸騰耗水量的研究. 植物生態學報, 2002, 26(6): 661-667(作者) 油松邊材液流速率時空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子的研究. 林業科學, 2002, 38(5): 31-37 光照條件對銀杏葉片發育及有效成分黃酮、內酯含量的影響.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2, 24(5): 617-622(作者) 論黃土丘陵區造林數種選擇的原則. 世界林業研究, 2001, 14(5): 74-78(作者) 土壤水分條件對銀杏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2000, 31(1): 71-75(作者)

五、著作

《北京市主要樹種耗水特性研究與套用》(著).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10 《北京市主要園林綠化植物耗水性及節水灌溉制度研究》(著).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9 《長江、黃河中上游地區主要經濟樹種栽培技術》(參編).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0 《經濟林培育學》(主編).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7 《森林培育學》(第四版)(參編) 《楊樹人工林地力衰退機理及林地生產力長期維持技術》(著).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1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