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東[中國內地編劇]

王興東[中國內地編劇]

王興東,1951年生於大連市,滿族,北京市電影公司一級編劇。1973年加入共產黨,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 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影視委員會委員、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 1975年從事影視劇本工作至今,其編劇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建國大業》 、《辛亥革命》、《蔣築英》、《孔繁森》、《黃克功案件》等30餘部。《飛來的仙鶴》獲得1982年國家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編劇的《蔣築英》獲得1992年廣電部政府獎華表杯最佳編劇獎和第13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編劇《離開雷鋒的日子》獲97年華表獎最佳編劇獎和第17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我只流三次淚》獲得第三屆童牛獎最佳編劇獎;《天國逆子》獲得1994年第七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 編劇的《鴿子迷的奇遇》獲得第五屆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金章獎。擔任電視劇《紀委書記》編劇獲第12屆飛天獎,第一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離別廣島的日子》獲14屆電視劇飛天獎。 與馬征合作的話劇《北平·1949》獲2009年度中國話劇金獅獎。

人物經歷

王興東 王興東

1968年,王興東從大連市下鄉插隊瓦房店李官鄉兩年,後來應徵入伍, 在吉林省延邊軍分區邊防擔任二團戰士,軍分區宣傳隊演員,創作員 。1975年,考入長春電影製片廠,開始從事編輯工作。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編劇班,畢業後又回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劇本創作工作。

1981年,擔任劇情電影《明天回答你》的編劇,從而開啟了他的編劇生涯。1982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飛來的仙鶴》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由陳家林執導,孫才華、張偉欣等合作主演 ;同年,擔任愛情電影《白樺林中的哨所》的編劇,該片由盧君、韓月喬、王濱雁聯袂主演 。

1984年,擔任劇情電影《請把信留下》的編劇,該片由秦紱生執導,洪劍濤、趙福余等共同主演。1985年,擔任劇情電影《狼犬歷險記》的編劇,該片由張輝執導 ;同年,擔任劇情電影《奔向銀幕的馬》的編劇。1986年,由其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鴿子迷的奇遇》上映,該片由於彥夫、張圓執導,張豐毅、申軍誼合作主演 。

1987年,擔任劇情電影《我只流三次淚》的編劇,該片由琪琴高娃執導,方超、朱時茂、丁一聯合主演,他憑藉該片獲得第3屆中國電影童牛獎最佳編劇獎;同年,擔任編劇的戰爭電影《陸軍見習官》上映,該片由於彥夫、張圓執導,劉交心、吳若甫合作主演。

1988年,擔任劇情電影《沒有爸爸的村莊》的編劇,該片由盧萍執導,程小龍、喬琛、孫曉璞等聯袂主演。1989年,由其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少年戰俘》上映,該片由杜煜莊執導,車悅、楊楠、趙靜聯袂主演 。1991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苦樂三兄弟》上映,該片由王學新執導,余華東、潘婕等共同主演。

1992年,擔任傳記電影《蔣築英》的編劇,該片根據長春光機所副研究員蔣築英的先進事跡改編 ,他憑藉該片獲得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華表獎前身)最佳編劇獎、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同年,擔任劇情電影《來吧!用腳說話》的編劇 。1994年,與王浙濱合作擔任劇情電影《留村察看》的編劇 ,獲得廣電部政府華表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1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95年,擔任劇情電影《天國逆子》的編劇,該片根據小說《苦海中的泅渡》改編 ,獲得1994年日本東京第7屆國際電影節大獎。

1996年,擔任人物傳記電影《孔繁森》的編劇,他憑藉該片獲得第2屆中國珠海電影節金龍杯最佳編劇獎;同年,擔任勵志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的編劇,該片由康寧、雷獻禾執導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編劇獎 、第7屆上海影評人獎最佳編劇獎 。1997年6月,調入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12月,被中國文聯評選為首屆德藝雙馨中青年藝術家。

出席會議 出席會議

1999年,由其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共和國之旗》上映,該片由王學圻、謝鋼、朱琳聯合主演 。2000年編劇電影《良心》,獲得政府華表杯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2002年編劇《法官媽媽》獲得政府華表獎,大眾電影百花獎。 2005年,擔任劇情電影《生死牛玉儒》的編劇,該片由周友朝執導,以原呼和浩特市市委書記 牛玉儒的事跡改編而成 ,此片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

2007年他編劇的廣播劇《深情》由北京廣播電台製作,這是再現鄧小平文革期間謫居江西省南昌的特殊歲月的故事,獲得第十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2008年5月17日,擔任編劇的傳記電影《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講述的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赴美國參加奧運會的故事 。2009年,擔任歷史電影《建國大業》的編劇,該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

2011年,擔任革命電影《辛亥革命》的編劇,該片由張黎、成龍合作執導 ,他憑藉該片入圍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編劇獎 。2012年10月14日,擔任編劇的勵志電影《許海峰的槍》上映,該片由王放放執導,李東學、馬境、娜仁花等聯合主演 。

2013年12月,當選為第九屆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2014年,擔任歷史電影《黃克功案件》的編劇,該片由王放放執導,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2017年9月4日,編劇的人物傳記電影《鄒碧華》 在人民大會堂首映,該片主要講述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的生平事跡 。

主要作品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7年《鄒碧華》 電影
2017年《鄒碧華》 廣播劇
2014年《黃克功案件》電影
2012年《許海峰的槍》電影
2011年《辛亥革命》電影
2009年《北平·1949》 五幕話劇
2009年《建國大業》電影
2008年《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電影
2007年《深情》 廣播劇
2005年《生死牛玉儒》電影
2002年《法官媽媽》 電影
2000年《良心》 電影
1999年《共和國之旗》電影
1997年《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
1996年《雷鋒的死與我有關》 電視劇
1996年《孔繁森》電影
1995年《天國逆子》電影
1994年《留村察看》電影
1993年《離別廣島的日子》 電視劇
1993年《浪子街》電影
1992年《蔣築英》電影
1992年《來吧,用腳說話》電影
1991年《苦樂三兄弟》電影
1990年《紀委書記》 電視劇
1989年《少年戰俘》電影
1988年《沒有爸爸的村莊》電影
1987年《我只流三次淚》電影
1987年《解放》電影
1987年《陸軍見習官》電影
1986年《鴿子迷的奇遇》電影
1985年《狼犬歷險記》電影
1985年《奔向銀幕的馬》電影
1984年《請把信留下》電影
1982年《飛來的仙鶴》電影
1982年《白樺林中的哨所》電影
1981年《明天回答你》電影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94年《留村察看》電影

社會活動

活動 活動

2003年3月, 王興東接手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工作至今,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是民政部登記的國家一級社團法人,他被選舉為第五屆、第六屆 會長,自2004年開始組織編劇依法維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為保護智慧財產權,多次提出保護編劇原創成果,促進電影立法的提案,參加各種修法討論,率先提出電影分級制度的提案。 並在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四次會議(2016年)作大會發言,要求將電影劇本納入《電影產業促進法》,最終立法採納意見。他與法律專家共同出台電影劇本許可、委託、轉讓的三種契約範本,普遍受到歡迎,2009年他被中國著作權理事會評選為十大著作權人物。

他提案為優秀知識分子代表蔣築英、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塑像,都已落成;他提案將江西省南昌市代表中國審判日本戰犯的大法官梅汝璈故居,提升到國保單位,已經得到重視。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王興東政協員履職風采》一書涵蓋他的社會活動。 他參加了第6屆、第7 屆、第8屆、第9屆、第10屆全國文聯代表大會。 曾代表中國電影編劇多次與日本電影劇作家進行學術研討會。

獲獎記錄

影視獎項
  • ▪ 2012 第31屆 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編劇獎 《辛亥革命》 (提名)
  • ▪ 2002 第5屆 廣電總局夏衍電影文學劇本二等獎 《法官媽媽》 (獲獎)
  • ▪ 1999 北京市慶祝建國50周年徵文佳作獎 《共和國之旗》 (獲獎)
  • ▪ 1997 第3屆 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編劇獎 《離開雷鋒的日子》 (獲獎)
  • ▪ 1997 第7屆 上海影評人獎最佳編劇獎 《離開雷鋒的日子》 (獲獎)
  • ▪ 1997 第1屆 夏衍電影文學獎二等獎 《離開雷鋒的日子》 (獲獎)
  • ▪ 1997 第17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離開雷鋒的日子》 (獲獎)
  • ▪ 1997 第1屆 首屆老舍文學創作獎電影獎 《離開雷鋒的日子》 (獲獎)
  • ▪ 1996 第2屆 中國珠海電影節金龍杯最佳編劇獎 《孔繁森》 (獲獎)
  • ▪ 1993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華表獎前身)最佳編劇獎 《蔣築英》 (獲獎)
  • ▪ 1993 第13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蔣築英》 (獲獎)
  • ▪ 1993 第15屆 小百花獎優秀編劇獎 《蔣築英》 (獲獎)
  • ▪ 1989 第3屆 中國電影童牛獎最佳編劇獎 《我只流三次淚》 (獲獎)
其他獎項
  • ▪ 2015 第五屆北京十佳電影工作者 (獲獎)
  • ▪ 2006 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榮譽稱號” (獲獎)
  • ▪ 2000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稱號 (獲獎)
  • ▪ 1997 中國文聯德藝雙馨中青年藝術 (獲獎)
  • ▪ 1996 長白山文藝獎個人成就獎 (獲獎)
  • ▪ 1994 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職工自學成才獎 (獲獎)

人物評價

廣電部艾知生部長向王興東頒發政府獎華表杯首屆最佳編劇獎 廣電部艾知生部長向王興東頒發政府獎華表杯首屆最佳編劇獎

王興東在創作中堅持現實主義方法,每一部原創劇本都經過無數次的實地調查,採訪撰寫而成,他將深入生活視為創作所必須的科學活動。他的劇作注重敘事結構的均整安排,敘事節奏張馳有致,在人物塑造方面突出生活化的小細節,顯得真實可信。在生活場景的鋪排上除了做到真實外,還注意環境與劇情的互動作用,他的作品大都為“主旋律”作品 ( 騰訊娛樂評)。

王興東是一位勤奮、 高產、 質優的電影劇作家,豐富的生活經歷和敏銳的感知能力使他駕馭不同題材時都顯得遊刃有餘。他涉獵動物、英模、工業、軍事、農村、體育、歷史等題材。他的劇本實踐著 “筆下寫著動物界,心中想著人世間”的美學追求,傳達出劇作者的詩意情懷和浪漫哲思人與人、動物及自然界構建和諧美好的世界。多年的創作實踐和不懈的理論反思使王興東的藝術創作日臻完善,他極大地擺脫主旋律電影劇本創作中的思維慣性和陳規舊習,在主題意旨、創作技法、人物塑造和敘事結構四個方面著力開拓,逐漸形成個人的創作特色 (《電影文學》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