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儀

王紀儀

紀儀先生是個國粹派,漢字乃是中國的第一國粹。 《硬筆書法五十談》作者是個國粹派,漢字乃是中國的第一國粹。 基於對書法的熱愛,作者利用1988年的暑假,把對硬筆書法的一些思考連綴成文。

人物簡介

王紀儀,男,1949年生於北京,字紀之,筆名醜牛,又名墨海逸翁。當代作家、書法家、古玩鑑賞家。秉承父教,自幼臨習顏體楷書,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始受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指導,書體涉獵楷、行、草,楷摹隋唐,行追魏晉,堅持臨池,書藝日臻,遂形成其楷書嚴謹樸拙,行草飄逸瀟灑之風格。有啟功先生題簽、沈鵬先生題詞的《硬筆書法五十談》及《常用字六體書法習字帖》等書法著作行世。著有長篇小說《古玩商》,電視連續劇《亂世有情天》、《西部熱土》、《人生笑語》等在中央電視台黃金強檔播出。擔任過北京電視台《京城拍賣會》欄目主筆。系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會員、北京文物保護協會會員。

著作簡介

《常用漢字六體書法毛筆字帖》
本書是王紀儀與其他五位大書法家趙家熹趙發潛黃鐘駿凌士欣劉佐仁共同編撰的,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書中的行書部分由王紀儀書執筆。
紀儀先生是個國粹派,漢字乃是中國的第一國粹。唐代對我國文學藝術的最大貢獻就是書法。新的世紀,伴隨著電腦打字的普及,書法藝術愈顯得珍貴。不特書法,凡手寫的書信、手稿將升值,名人練簽名的甚囂塵上,不多少也透露些手書的品位和意義嗎?
用筆寫漢字不僅是一種藝術的享受,而是人品、性格、知識、才華、學養、品位、追求的綜合流露,幾行手書情書所攜帶的信息和情感在電腦打出的字面上是永遠也讀不出來的。這就是寫字(含毛筆、硬筆)能永遠保持其蓬勃生命力的原因。《硬筆書法五十談》
作者是個國粹派,漢字乃是中國的第一國粹。唐代對我國文學藝術的最大貢獻就是書法。新的世紀,伴隨著電腦打字的普及,書法藝術愈顯得珍貴。不特書法,凡手寫的書信、手稿將升值,名人練簽名的甚囂塵上,不多少也透露些手書的品位和意義嗎?
用筆寫漢字不僅是一種藝術的享受,而是人品、性格、知識、才華、學養、品位、追求的綜合流露,幾行手書情書所攜帶的信息和情感在電腦打出的字面上是永遠也讀不出來的。這就是寫字(含毛筆、硬筆)能永遠保持其蓬勃生命力的原因。
基於對書法的熱愛,作者利用1988年的暑假,把對硬筆書法的一些思考連綴成文。當時的思考主要有二:一、在毛筆作為主要書寫工具的時代,毛筆字寫得很好是普遍現象,那一份秀麗端莊賞心悅目的狀元試卷,就是佐證。硬筆理論的缺席,是制約硬筆發展的一個因素。二、與硬筆書法理論的缺席相反的是硬筆書法字帖的泛濫。就像一把切菜刀、一面有刃,而不是一柄鋒利的雙刃劍。
本書顧及到這種單面菜刀的局面,採取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既講書法理論又有教學演示,為廣大硬筆書法愛好者提供學習硬筆書法的一柄雙刃劍。《當代北京百姓收藏史話》

當代北京百姓收藏史話/當代北京社會生活史話叢書》

本書通過多方位、多層面、全視角的史實敘述,展現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到當代的北京百姓收藏的總體狀態。它大量採用這一時期與北京百姓收藏相關的回憶和記錄,針對現存物象進行深層挖掘和分析,在客觀、完整地記錄北京百姓收藏面貌的同時,從百姓收藏這一角度,完成對北京這個古老城市文化特徵的反映。本書用幾個時期作刻度劃分,描述北京百姓收藏半個多世紀的歷史。
當代北京編輯部用幾年的時間,策劃、編輯了這套《當代北京社會生活史話》叢書。這套叢書屬於當代北京編輯部組織編寫的《當代北京叢書》中的史話系列,它的目的是記錄和宣傳北京在新中國成立後,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變化、發展和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績;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當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幫助大家了解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同時,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當代北京的成就和風貌。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歷史是需要用文字、圖片等記錄下來的。記錄的方式很多,黨史、國史、地方志以及紀實文學等等都是。這套史話叢書,則是既體現“史”的宗旨,即以真實的史料為依據,注重完整性、科學性、知識性,縱向脈絡清晰,橫向展現充分;又具有“話”的特點,即力求敘述的通俗生動和議論的簡潔明了,使老百姓願意讀、喜歡讀。這個努力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這就需要請讀者來做出評判了。本書為該套叢書之一。《古玩商》
古玩行到底什麼樣?本書將撩開它神秘的面紗,展現其雲煙變幻的斑斕內幕。搞古玩能賺錢嗎?本書展示的一些操作技巧可供您參考。您想提高對古玩的鑑賞水平嗎?您想付山水畫以靈氣,想學到裱畫絕技,想尋到京劇勾臉與中國書畫的淵源嗎?您想成為一個知識全面的文學家、藝術家嗎?……本書對您的這些想法都會有所裨益。
您若不搞藝術,也不愛古玩,不要緊,本書高歌愛國主義鏇律,和著男女主人公真摯情感的紅線,將古玩行一個又一個光怪陸離、鮮為人知的奇人趣事穿綴起來,演義出一段段纏綿悱惻、淒婉動人的愛情故事。

藝術風格

王紀儀先生的書法在尊重古人的基礎上繼承,是在前人基礎上的不斷求新、求變。他認為:書法是漢字的承載,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母,是中華文明的載體。幾千年來,中國民族在改造世界和自身的同時,也創造了書法,以書法為母體的中華傳統文化,鑄造了中華民族兒女堅忍不拔,威武不屈,剛柔並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先生從“二王”、唐楷入手,涉獵漢魏。書風注重傳統,字型嚴謹,功力深厚。他的楷書作品用筆剛柔相濟,結體寬博,粗細與虛實對比鮮明。作品在形態上有起有伏,有收有放;力度上有強有弱,有剛有柔;速度上有急有緩,有斷有續;感情上有緊張鬆弛,有高潮低潮……用筆抑揚頓挫,用墨淋漓生動,用神和諧統一,令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他的書法藝術追求中國傳統文化的境界,至於行草書,王紀儀先生的作品字形緊中有放,行筆輕中有致,粗細適度、自然和諧,不顯做作之態,輕鬆自如,靜中有動,筆路清晰,絕無拖泥帶水之弊。
從儒家思想角度看,王紀儀的書法追求盡善盡美,講求風骨,透露出一股感化的力量,同時,他的草書作品,又自然流暢,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契合道家的審美觀。既追求淡然天成的美,又頗含禪義。
王紀儀先生的作品功力深厚、筆勢剛健靈動、結構雄渾恢宏、面目奇異多變。把漢字作為文化載體,刻意張揚文字背後的內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彰顯著“漢字美在書寫”的意韻!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