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禕[歷史學家]

王禕(yī)(註:《明史》、《辭海》等為“禕”,《宗譜》記作“褘”)(1322—1373),字子充,號華川,義烏來山人,後依外祖父居青岩傅。幼從祖父王炎澤學,後師事柳貫、黃溍。元至正八年(1348)游燕京,上八千言書論時政。危素、張起岩舉薦於朝,未被納用。遂歸隱青岩山著書,名聲日盛。十八年,朱元璋率部攻取婺州,禕應召,被任為中書省掾史。二十一年,進《平江西頌》,朱元璋大喜,說:“吾固知浙東有二儒,卿與宋濂耳。學問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授江西儒學提舉司校理,累升侍禮郎,掌起居注。出任南康府同知,撫定創殘,收廩賢士,南康得以安寧。二十七年,朱元璋召議即位禮,因所陳不合上意,出為漳州府通判。明洪武元年(1368),上疏建議“忠厚以存心,寬大以為政”,“浙西既平,課斂當減”。二年,召修《元史》,與宋濂同為總裁。書成,升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教皇太子經學。五年正月,奉詔書往雲南招諭梁王把匝刺瓦爾密歸順。六月抵雲南,申明利害,梁王本有降意,適元殘部遣脫脫至,約梁王聯兵抗明,脅迫梁王殺禕,次年十二月遇害。建文初年,追贈翰林學士,諡文節。正統中,改謚忠文。學有淵源,為文醇樸宏肆,渾然天成,條理不爽。著作有《大事記續編》、《王忠文公集》及《重修革象新書》。

王禕[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褘),字子充,義烏人。生於元英宗至治元年,卒於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歲。幼敏慧。及長,師柳貫、黃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學提舉。後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詔與宋濂為總裁,與修元史。書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諭雲南,死於節,謚忠文。禕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記續編,《四庫總目》又曾重修革象新書,並傳於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