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斌

王生斌

”、“我的企業應該是什麼? ”、“我的企業將會是什麼? 問:您認為現在的管理教育和中國企業的現實狀況有沒有背離?

王生斌:河南藍天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武漢大學EMBA

武漢大學EMBA碩士、管理學在讀博士。中國註冊高級職業經理人、工程師、經濟師、政工師。2005年獲“武漢市重點工程建設先進個人”;2006年獲“河南藍天集團成立20周年十大傑出貢獻獎”;2007年獲“武漢大學十佳校友獎”;2008年獲“中國EMBA榮譽畢業生”稱號。

王生斌  河南藍天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王生斌 河南藍天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

問:您參加EMBA的初衷是什麼?您是怎樣理解EMBA教育的?
王生斌:我參加EMBA學習有三個目的:一是為了學習現代管理知識,豐富自己的理論體系,切實提高管理水平;二是與專家、教授交流溝通,幫助自己分析中國企業在前進中面對各種機遇和困難時,如何迎對機遇和挑戰,如何理清發展思路,如何創新,如何管理好一個中、大型組織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斷提高自己綜合思維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三是藉助武大EMBA的大好平台,與各行各業的同學親密接觸,資源共享、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提高。EMBA教育中將教學(Teaching)、培訓(Training)與諮詢(Consultant)相結合。這種TTC的諮詢式教學培訓,其中第一個“T”是教學,也是“傳道”,側重理論、學術、專業,體系、結構、邏輯;第二個“T”是培訓,也是“授業”,側重知識、態度、方法,針對性、有效性、操作性;第三個“C”是諮詢,也是“解惑”,側重因人制宜、度身定製、量體裁衣,短兵相接、刺刀見紅、直奔主題,強調“實際聯繫理論比理論聯繫實際更重要”。TTC就是“傳道、授業、解惑”。
問:作為一個企業家,您如何看待中國企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王生斌:中國企業發展正面臨著十分艱難而又痛苦的轉型,產業產品結構的轉型,體制機制的轉型,管理的轉型、戰略的轉型、技術創新的轉型等,尤其是科學管理、現代化管理理念的切實引用給企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不能只靠利用政策或偶然機會,更不能想當然、我行我素、自以為是,要學習管理、實踐管理、體驗管理、感悟管理、創新管理。但是,我認為中國有好多企業還沒有真正的管理,近幾年,發達地區的企業家們開始意識到管理的重要性,這種發展的趨勢是好的,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總之,中國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剛剛起步,興起學管理、用管理的浪潮正是時候,但不能流於形式,要切實可行、行之有效。國內企業有很大的潛力,管理能為他們創造和積累無比強大的能量、威力,能為中國企業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問:您認為現在的企業領導人缺乏哪些特質?擁有哪些特質?他們最想得到的是什麼?
王生斌:現在的企業領導人缺少現代化管理理念、戰略思維、創新精神、人力資源觀念、企業的使命和責任感、企業家精神等。他們擁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勤勞、勇敢、智慧,也具備振興民族工業、奉獻社會、回報祖國的偉大精神和理想。他們最需要的是企業發展到一定時期,找到哪些東西用在自己的企業上,才會讓企業生命力更長久、可持續經營能力更強,不斷做大、做強、做優,打造百年基業和百年老店。他們希望最快找到如下三個問題的最好答案:“我的企業是什麼?”、“我的企業應該是什麼?”、“我的企業將會是什麼?”。
問:事實上,對於參加EMBA,很多人有誤解,一個老總由此說“我看不出來職員去EMBA課堂上交朋友會對公司有什麼幫助,”“從他個人的角度而言,則可能幫助比較大。”而對公司的價值,則要看學員能否將所提升的能力套用於實際工作中,事實上,這一效應常常並不那么明顯。對於此種說法您有什麼說?
王生斌:我不這么認為,學員能力提高了對企業來講就是資源和財富,至於這種資源如何發揮作用是企業用人的問題。公司職員去EMBA深造並交許多朋友,對公司是有好處的,能讓公司員工從社會方方面面、從其他企業角度去思考自身企業存在的問題,這本身就是思想意識上的進步和提高,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內部變革的促進力量。學員自己的學習理念和出發點要正確,比如,不能這山望那山高、三心二意、好高騖遠、沒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沒有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意識。學員一定要對自己提出正確的的問題:“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能為企業做些什麼?”、“我的價值和貢獻在哪裡?”,這些問題要時刻提問自己,並能正確回答出來。如果能做到這樣,企業對自己派出去學成歸來的學員會倍感珍惜和自豪,你會發現一個頗有價值的“新人才”在你求賢若渴時如期而至、閃亮登場。
問:參加EMBA教育,您最深的體會是什麼?它給您和您的企業帶來了哪些變化?
王生斌:我最深的體會是,眼界更開闊,思路更廣,思考的的問題更多、更深入、更前瞻、更全面。打一比如,自己過去象一盞燃了很長時間的燈,積垢多了使光亮有些減弱,經EMBA課堂一撥、一點,又再一次放出更大、更明的光亮來,重新回到單位經公司一加油,亮光可持續時間更長、照耀面更寬。我認為EMBA給我帶來的是最前沿的管理思想和知識、發展的動力和責任感、解決當前問題的方法和技巧、過去思想觀點的引導和系統化、科學化、合理化。對我的企業更是象新出來一股泉水,取之不完、用之不竭,是企業很難得的資源和財富,必將對企業未來的發展產生積極有益的作用。
問:您覺得您所參加的EMBA他的長處在哪裡?由於您的參與,互動,給此教育帶來了哪些益處?
王生斌:我參加的武大EMBA教育,感受到了許多長處和優勢。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能因才施教,根據學員素質、背景、從事行業背景不同採取的方法和策略也不同,要求不是千篇一律,更多的是讓學員在學院創造的平台上自己發揮、自由度高、盡情展示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充分放大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身優勢。只要培養人才的目標和方向是正確的、是好的,採取的方式、方法儘可能靈活多樣。我得到的最大益處是,自己思想更開放了、思維更活躍了,以後幹事創業的信心更足了、步子更快了、膽子更大了、方法更多了,發展的空間也更大了。
問:很多企業家去學習是為了廣結人脈,您認為在中國企業背景下,這個做法的利弊?
王生斌:這種單純的目的不僅是錯的,而且對自己的企業一點好處也沒有。這種觀點,誤導了企業家對自己企業的理解,誤解了對企業存在意義和價值觀的闡述。廣結人脈在中國企業背景下是必要的,但如果出發點不正確,最終受害的是自己的企業。人脈關係如果僅用來為企業解決眼前困難和一時之苦,圖一時之快,表面看是為了企業,實際上是使企業失去了自身免疫能力,扼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意識,從這個角度講,不利於企業按照自己的規律去生存和發展。反過來,如果人脈關係用在企業所需要的地方,是大有益處的,對企業發展是十分難得的機會,這種觀點認為,能從企業之外的視野觀察自己企業的問題已經難能可貴了,如果能汲取好的思想和方法,更是錦上添花。特別是企業從客戶的需求立場和價值觀判斷出發,找出問題、分析問題、再進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由外及內,深入思考“誰是你的客戶?”、“什麼是客戶認可的價值?”、“你從客戶那裡獲得的成果是什麼?”、“你的客戶戰略是否與你的經營戰略配合得很好?”,如果持之以恆地這樣做,對企業只有好處沒壞處,會給企業帶來一片新天地。
問:您認為現在的管理教育和中國企業的現實狀況有沒有背離? EMBA能否幫助你解決企業存在的實際問題?
王生斌:中國現在的管理教育確實在有的地方與中國企業現實狀況背離,比如,一味地講外國的先進思想和方法;只談局部方法和技巧,不從企業整體和全局出發;只談方法論、理論知識,不注重不同企業的具體實踐,等等。這些都是不正確的。但是,EMBA可以發揮它的巨大作用,充分利用它的豐富資源和人才優勢,能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我認為,不僅能做到而且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實在、最直接、最經濟、最快捷,取得的效果比其他方法更明顯。這種作用力永遠留在了企業,成為一種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問:在您做企業的實踐中,國外管理理論對您有什麼指導意義?中國化的管理方式是不是更契合現在的企業現狀?
王生斌:國外管理理論對我起到了前瞻性、啟發性思考的作用,這種作用是許多國內管理理論不可比的,因為它們是原創性思維,能啟動人的智慧,讓人突然間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恍然大悟。但是,這些東西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活學活用、舉一反三、切合實際。中國化的管理如果多一點讓管理者思考,增強其自發思考問題的能力,可能更適合現在企業的現狀。因為,中國有中國的傳統和文化,企業發展的根本是靠人,中國人必須用中國人的管理辦法才能激活他,讓其發揮出最大效能。管理者不能進口,中國必須培養適合自己國情和特色的管理人才。中國化的管理,任重而道遠。

河南藍天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藍天集團”)創建於1986年。二十二年來,藍天集團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創始人李萬枝先生的正確決策和領導下,使企業從一個街辦式、作坊式的經濟實體起家,經歷了一個艱苦創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現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家以“電力、燃氣、化工、石油(貿易)”為核心產業,集高速公路、生態茶業等相關行業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藍天集團是駐馬店市重點骨幹企業、A級納稅大戶、市級財政突出貢獻企業、河南省百戶重點工業企業、河南省百強企業、河南省優秀民營企業、河南省政府確定的五大煤化工基地之一、全國目前產能最大的甲醇生產和銷售企業、國家新型能源甲醇燃料試點企業。近三年來,藍天集團連續榮列中國製造業500強和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100強、中國上規模民營企業500強。
展望未來,前景廣闊。藍天集團新的領導團隊,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沿著老一代創業者鋪就的心血之路,帶領全體幹部員工,加速推進發展戰略的實施,進一步完善核心產業鏈,打造有限多元、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群,努力實現持續成長與進步,不斷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新的貢獻,堅定不移地向著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優秀民營企業的宏偉願景邁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