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紅[中弘卓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永紅[中弘卓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永紅,男,出生於1972年,學歷碩士,國籍中國。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碩士。曾任北京永順發汽車保潔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北京弘實加油站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現任中弘卓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中弘地產(.SZ)董事長、總經理。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王永紅王永紅
王永紅,經濟管理碩士,經濟師,全國青聯委員。1994年在北京成立中弘集團,擔任總裁。中弘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是中弘集團旗下新興的房地產開發骨幹型企業,現開發和建設望京商業街項目——“六佰本”,在業內外取得了極佳的口碑,在取得巨大銷售業績的同時,在望京區域營造了個性鮮明的商業文化,推動了該區域商業的發展速度。王永紅也因致力於推動商業地產發展而受到北京各界的關注,獲得業內的高度評價。
王永紅本人在業內一直都保持著低調和謙虛的形象,其年輕的外表和持重務實的做事風格成為業內廣泛讚譽的實力派領軍人物。他辦事講求效率,追求完美,善於在經濟發展的潮流中尋找最佳的機遇。這種穩健務實的作風也影響著中弘集團的發展模式,使中弘集團成為一支商業地產界的勁旅,不斷創造商業奇蹟。憑藉豐富的房地產從業經驗和業內多年的打拚、磨練,和在商業地產開發方面的慧眼獨具,王永紅迅速成為商用物業領域領袖級人物,他所開發的項目往往短期內即成為業內商業翹楚。

個人業績

成功策劃開發北京非中心項目和六佰本項目,極大地震撼了商業地產領域。在迅速占據商業市場的同時在業內創造全新的開發思路,開拓新的市場空間,填補區域空白。
非中心項目提出“低密度花園寫字樓”概念,不僅僅是一種位於城市邊緣並具有良好自然景觀的低層低密度寫字樓,更多的是產業結構多元化、城市發展多元化、辦公需求多元化的時代產物。區別於傳統寫字樓的高層、高密度、高容積率、低綠化率“三高一低”的特徵,非中心中弘國際商務花園具有低層、低密度、低容積率、高綠化率“三低一高”的特徵,將創新性地營造出一個新型生態、個性化、智慧型化的商務辦公園區。在建築設計上,以充滿生命張力的“泡”為基本元素,每一組團選用3個矩形辦公樓和1個圓形輔助建築作為基本構成形態,以簡潔的體形和單純的材料來昭示建築所表達的綜合、共享、現代和交流。
六佰本項目提出了全新的“隨便消費區”概念,打破了傳統商業的老套路,創造了全新的商業文化,在望京區域實現了一處集餐飲、娛樂、購物、高端俱樂部為核心的新型商業聚集帶。六佰本個性獨具的外立面設計,雙首層、步行街區化的建築布局極大地滿足了多元消費的商業需求,成為業內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品牌項目。憑藉強大的商業資源整合能力,六佰本快速聚集了眾多國際、國內商業品牌,實現了開發到運營的快速對接。
連續兩年,推出兩個商業地產項目都在所在區域取得了非一般的成功,足見王永紅在商用物業開發和管理方面的卓越天分。

創業經歷

“借殼+REITs”

資本創新雙管齊下
王永紅是一個不安於只等到一條出路的資本獵人,他選擇了兩條腿走路——“借殼+REITs”上市。他計畫,在中弘集團逐鹿A股後,還打算將旗下分公司中弘礦業投資公司在2008年送上香港資本市場。
一年前,中國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辭彙莫過於“REITs”,而REITs的焦點聚集在領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身上。
領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12月22日,由中弘集團、北大科技實業、科瑞集團、北京供銷合作總社、天津永泰紅磡集團等機構在天津濱海新區成立,註冊資金為8.5億元。
作為國內首支房地產信託基金,領銳基金的光環更多地聚集在中房集團原董事長孟曉蘇的身上,有人將發起領銳基金比喻為孟曉蘇的“二次創業”。
事實上,除了孟曉蘇,還有王永紅。目前,中弘集團投資1.5億元,是領銳基金的主發起單位。
為何首吃螃蟹者是王永紅和他的中弘集團呢?
故事的梗概是,2006年年初,由於內地的REITs上市大門尚未開啟,孟曉蘇打算先成立一項REITs的替代產品——資產支持受益憑證(ABS),並由工業項目做起。據悉,當時一些公司認為這還是件很遙遠的事情,計畫瀕臨擱淺。在4月份,孟曉蘇找到王永紅,希望他能接手。
此時,具有前瞻眼光的王永紅感覺到國內做REITs的環境逐漸成熟,加上天津在創新金融上的政策,遂決定作為主發起人發起領銳基金。“中弘還幫忙引入其他一些股東加盟。”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其實在探索資本創新道路上,王永紅有備而來。2005年,王永紅將金潔挖到中弘集團任副總裁,主管投資業務。金潔曾經供職於國家體改委,2000年在萬年投資集團投資部曾發起過世紀華夏房地產產業基金,來中弘前為北京東泰融信資產管理公司的負責人,有著豐富的多元化融資經驗。
同時中弘公司也將開發觸角延伸到天津區域,公司去年投資的京津時尚廣場是天津武清區的“王府井大街”,項目東西長約800米,總占地面積約51畝,總建築面積16.8萬平方米,分期開發,用地性質為商業綜合。
由於看好中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發展,一些公司正在對領銳增資。
按照領銳基金公司的構想,未來計畫基金髮行管理規模要達到500億元~1000億元。王永紅正在耐心地等待內地房地產信託基金的閘門打開。
但王永紅是一個不安於只等到一條出路的資本獵人,他選擇了兩條腿走路——“借殼+REITs”上市。他計畫,在中弘集團逐鹿A股市場後,還打算將旗下分公司中弘礦業投資公司在2008年送上香港資本市場。

“零售+批發”

開發模式決定融資方式
儘管“非中心”和“六佰本”在業態上不同,一個是“寫字樓”,一個是“商業街”,但中弘集團採取的策略是一致的:“批發+零售”。因為在銀根收緊的年代,融資問題成為任何一家房地產開發商的命脈所在。
“開發模式決定融資方式。”王永紅對記者表示,“我們開發的是商業地產,不是住宅。”目前中弘集團在北京已開發的地產項目為“非中心”和“六佰本”,成為中國創意地產的經典。
先看看它們的模樣吧。位於北京望京的“六佰本”長達600米,南面有條“北小河”。為了更加準確地描述它的具體位置,投資顧問喬丹的名片上顯示的地址是“望京的廣順北大街過了河的整條街”。這條街將匯聚國際國內高檔品牌,集餐飲、娛樂、百貨、專營店和專業店等。而“非中心”總占地約39公頃,總建築規模近45萬平方米,是集商務辦公、商業、酒店、展覽和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低密度生態商務辦公園區。
儘管“非中心”和“六佰本”在業態上不同,一個是“寫字樓”,一個是“商業街”,但中弘集團採取的策略是一致的:“批發+零售”。因為在銀根收緊的年代,融資問題成為任何一家房地產開發商的命脈所在。
“因為當時考慮到領銳基金運作過程比較漫長,我們可能短期內還借不上力,很多政策的限制使得領銳必須有個培育的過程,所以我們選擇借殼上市將資產打包裝入上市公司。”金潔如是解釋為何“非中心”沒有被裝入領銳基金的原因。
按照金潔的邏輯,商業地產開發公司可以通過“變相”的資產證券化,將持有的資產裝入上市公司,獲得上市公司的股權。儘管股票不能短時間去變現,但可以質押貸款,解決現金流問題,而非上市公司的股權鮮有問津者。而且作為商業地產,持有的時間越長,價值越高,根本沒有必要去變現。
本報獲悉,中弘集團在“六佰本”項目主要持有的資產是地下一二層和地上三四層,主要商戶是萬客隆、知名餐飲和KTV品牌商。而在“非中心”項目一期,除了寫字樓,還持有26500平方米超級會所。“通過上市,這些資產都可以“流動”起來。”一位圈內專家對中弘的資本創新手法如是評價。而且如果出售面積過多,也會影響到商業項目的整體品質。

商業地產(包括寫字樓和商鋪)的開發商與做“一錘子”買賣的住宅開發不同,特點是,存量資產有租金做支撐,在收購上市公司時有一個很清晰的盈利模式。“8~10%的投資回報對投資者是能夠接受的。”金潔表示。
雖然開發商持有大部分商業資產,且能保證整體的運營,但僅憑這部分資產每年的租金回報,對開發商的滾動資金貢獻不大。擺在王永紅面前的是,如何讓中弘集團持有的資產“流動”起來。

“產品+資本”

創新源自“龍”圖騰
開發出創新產品是中弘集團的根基,但王永紅的創新基因還有“資本”二字。他深知,企業創新的開發模式決定了融資模式也需要創新,通過借殼上市和REITs上市,中弘集團兩條腿走路。
2008年,京城東北部,望京廣順北大街,如果你從空中俯視,會發現一座外形如港口貨櫃的建築。“貨櫃”內人潮湧動,一派繁華。這就是“六佰本”;如果你再到泛CBD區域,發現一群四層樓的獨棟寫字樓“種”在花園裡,那就是“非中心”。
憑藉“非中心”和“六佰本”這兩大“創新產品”,中弘集團在中國地產界上快速崛起;憑藉發起領銳基金和借殼上市,中弘集團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冉冉升起。
“我這個人本身骨子裡有一種‘創新’的基因。”王永紅一直考慮如何將房地產與創意完美地演繹,如何抓住創意產業這一次歷史時刻的機遇,吸引創意產業類型客戶的入駐,並在後期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保持強勁勢頭。
國際創意產業著名專家、被譽為“創意產業之父”的約翰·霍金斯說:“房地產業貌似與創意‘絕緣’,但如果你試著用創新的視角來看待和探索房地產業,你將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東西。從某種角度而言,創意與房地產行業有天然的內在聯繫。”
王永紅經常用這樣一個比喻來表達創意地產的價值。寫字樓現在一定程度上已變成智力的生產場所,比如廣告公司和軟體公司最明顯,如果環境出現問題,員工對著電腦也僅是坐一下午而已。
顛覆傳統意義上的寫字樓的規則,讓企業員工在低密度、生態的花園辦公,“非中心”便是在這個理念下孕育而生。“當我們用集約方式善待員工腦力資源的時候,這標誌著我們的寫字樓,即使不能說是到了創意時代,但至少越來越重視創意含量。”王永紅表示。
有媒體形容王永紅“總有顆不安分的心”。從最初的汽車服務、加油站到地產開發,很年輕就出道的王永紅在十幾年時間裡,迅速在京城打拚出了自己事業的版圖。下一步,中弘集團的目標是做大旅遊地產。
開發出創新產品是中弘集團的根基,但王永紅的創新基因還有“資本”二字。他深知,企業創新的開發模式決定融資模式也需要創新,通過借殼上市和REITs上市,中弘集團兩條腿走路。“未來我們不排除還有其他資本創新的渠道。”金潔對記者透露,比如目前比較熱門的私募股權融資(PE)。據悉,雷曼兄弟等海外基金曾對中弘集團遞過橄欖枝。

在中弘集團的發展戰略目標里,描述公司的經營模式為,將從傳統的資源型、開發型的房地產企業經營模式改變為投資資本型、品牌型、經營型房地產商業模式。
王永紅將中弘新戰略的創新原動力最終歸結於“龍的精神”,這種精神寫進了中弘的企業文化和品牌文化,更植根於每個員工的心中。“龍,是中弘的圖騰”,具備團結凝聚,奮發開拓的精神。於是,“開拓、創新、發展、團結、進取”成為中弘的企業文化。
中弘集團的創新基因密碼最終體現在社會價值上。中弘集團奉行“為社會創造價值”的理念,這不只是停留在口頭的宣揚上,除了“非中心”和“六佰本”,王永紅還用領銳基金等創新資本來詮釋這一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