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雅

王正雅

王正雅,字光謙,其先太原尹東都留守翃之子。 1898年,通過打點經營,王正雅以附生的身份被授予雲南富州寶寧縣知縣。 王正雅以少勝多,打敗了清兵,攻克了荊州。

唐代官員

王正雅,字光謙,其先太原尹東都留守翃之子。伯父翊,代宗朝御史大夫,以貞亮鯁直,名於當代,卒謚曰忠惠。正雅少時,以孝行修謹聞。元和初,舉進士,登甲科,禮部侍郎崔邠甚知之,累從職使府。元和十一年,拜監察御史,三遷為萬年縣令。
當穆宗時,京邑號為難理,正雅抑強扶弱,政甚有聲。會柳公綽為京兆尹,上前褒稱,穆宗命以緋衣銀章,就縣宣賜。遷戶部郎中,尋加知台雜事,再遷太常少卿,出為汝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有中人為監軍,怙權干政,正雅不能堪,乃謝病免。
入為大理卿。會宋申錫事起,獄自內出,卒無證驗。是時王守澄之威權,鄭注之寵勢,雖宰相重臣,無敢顯言其事者。唯正雅與京兆尹崔綰上疏,請出肇事者,付外考驗其事,別具狀聞。由是獄情稍緩,申錫止於貶官,中外翕然推重之。太和五年十一月卒,贈左散騎常侍。

民國將領

人物簡介

王正雅(1870—1920),字子豳,慈利縣溪口人。入貲為雲南通判,歷遷升寶寧縣知縣、富州廳通判、趙州直隸州知州、廣南開化府知府、蒙自道台。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12月3日,他會同宜昌軍司令唐犧支圍攻荊州。民國成立後,王正雅任湘西鎮守十營統領,湖南第四區守備隊司令,澧州鎮守使,駐軍澧縣。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時,他通電錶示擁戴。次年派兵攻打羅劍仇大庸組織的反袁軍。1917年“護法”戰爭期間,王投靠北洋軍閥,所部被吳佩孚改編為陸軍第六混成旅,他任中將旅長,仍兼常澧鎮守使。馮玉祥部進駐常德,改任澧州鎮守使。馮走後王復原職。他先後在澧9年,強化轄區治安,也較重視教育,自兼澧縣中學督辦,私人捐資創辦九澧文學專修科。1920年,驅張(敬堯)運動勝利後,各派軍閥紛起爭奪地盤。王正雅在各軍進逼下,率部退保慈利。不意遭常澧鎮守副使卿衡扼險抗拒入境,7月22日他單騎往說卿衡部駐貓兒峪營官,于歸途中被亂槍擊斃,時年50歲。

投身仕途

王正雅,幼讀詩書企圖科舉入仕,青年時代赴澧州趕考,卻名落孫山。當時的考官寧鄉縣李瀚昌愛惜其才華,才將他收為附生。
1898年,通過打點經營,王正雅以附生的身份被授予雲南富州寶寧縣知縣。
富州屬雲南廣南府,地處邊徼,民情複雜。王正雅膽魄過人,到任後,以凌厲手段剪除匪惡,屢建功勳,由寶寧知縣升富州廳通判,繼而擢廣南開化知府,十年後晉升至蒙自道道員,統領邊防各軍。不久,又授貴州按察使之職。
就在授貴州按察使的次年,王正雅的母親去逝,他值此丁憂,回到家鄉慈利溪口,買田置地,大築亭園,已有歸隱休息之意。

舉兵反正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為了防備湖南新軍效仿武昌起義,余誠格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丁憂在籍、素負武略文韜聲譽的前雲南蒙自道員、貴州按察使王正雅。
所以他趕緊電召王正雅赴省協助,希望王能在此危難時刻效仿曾文正為栽培他的朝廷盡力效忠。余誠格奏請清庭起用王赴鄂,王正雅奉詔來常德募兵,以攻打武昌革命軍,時常德革命黨人慾將他捉拿處死,一時氣氛十分緊張。李執中與王相識,知道他也同情革命,年紀又輕,便制止說:“此人尚可用。諸位相信老夫,就交給我處置。”李執中和王正雅暢談形勢,指陳國是、講三民主義、講人民共和,說得王正雅心悅誠服,歡笑聲溢於戶外,三日後王正雅降服,尊李執中為前輩。李執中遂邀他至長沙,向譚延闓推薦,王被委為荊州安撫使,且撥湖南巡防兩個營交給他倆。王李率兵回常德,又在常德、澧州召募兩個營,取道湖北公安,直指荊沙。他們又與荊宜鶴招撫使唐犧支聯合,共同圍攻荊州,切斷清軍支援武漢之路。十二月十二日,王正雅率革命軍隱蔽北門,不幸流彈中足,鮮血汩汩,包紮後仍大呼向前,手斬旗營中軍一人,指揮部下遞人梯進城,大部分清軍不予抵抗。旗營副將恆齡見大勢已去,遂自殺身亡。都統連魁、副都統松鶴開城投降。武漢革命軍聞報,士氣大振。王正雅以少勝多,打敗了清兵,攻克了荊州。一時“王統領打荊州”傳為佳話,因此,王正雅被授少將加中將銜。

不幸身亡

1920年7月22日譚延闓陳嘉佑李韞珩、李敘彝等部進攻澧州鎮守使王正雅,王率部退慈利,途經貓兒峪時,被卿衡部營長喻光明槍殺。27日,王正雅之子王育寅以其父被殺,誓以“傾家復仇”,統領王的舊部,號稱常澧護國軍並自任司令,在江埡起兵攻打卿衡,卿部向津澧敗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