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鎮[山西省襄垣縣王村鎮]

王村鎮,隸屬山西省襄垣縣;位於山西省襄垣縣城西北部,全鎮總面積170平方公里,所轄27個行政村,15620人。

基本情況

王村鎮 位於山西省襄垣縣城西北部,東部與下良鎮為界,東南與善福鄉為鄰,西與沁縣毗鄰,北與武鄉接壤,太長高速公路、太長二級公路、王王旅遊專用線貫穿其中,2001年由史北、龍王堂、王村三鄉合併新建,全鎮總面積170平方公里,所轄27個行政村,15620人,4454戶,143個自然村,55571畝耕地,16個駐鎮單位,32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27個,共有黨員990名,其中農村黨員837名,共有財政供養人員60人,是一個以種植玉米、小麥、穀子為主的純農業大鎮。

歷史沿革

1949年至1954年延續民國後期建置,仍為襄垣縣第六區;1954年至1958年在王村第一次分置王村鄉、龍王堂鄉、史北鄉等鄉鎮;1958年至1961年成立王村人民公社;1961年至1984年在王村第二次分立王村人民公社、龍王堂人民公社、史北人民公社。其中,1971年6月至1972年3月龍王堂人民公社併入武鄉縣。1984年4月至2001年1月在王村第三次分立王村鄉政府、龍王堂鄉政府、史北鄉政府。2001年1月王村鄉、龍王堂鄉、史北鄉合併為王村鎮人民政府,下轄27個行政村,即龍王堂、南鋪、杏林坪、井峪、高家溝、溫家垴、孔家洞、王村、店上、北姚、南姚、北河、西嶺、杜村、史屬、胡岩、夏教、下廟、史北、垴上、王家溝、楊桃、常家坡、官草地、梨崖邊、任莊、東坡,含143個自然村。

環境資源

王村鎮地處襄垣縣西北部的黃土丘陵山區,轄區內山嶺重疊,溝谷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坡崖斜,平地稀缺。主要山脈有石磴山、長嶺山、小青山等。該鎮水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史水河,其支流有龍王堂河、史北河、史屬河等。地下煤炭資源豐富,而且煤質較好,因埋藏太深不易開採。森林覆蓋率達到80%,屬全縣生態濕地。

經濟發展

王村鎮是一個以糧食種植為主的純農業鄉鎮。2004年免除農業稅以後,鄉鎮企業開始掘起,從而結束了王村半個世紀以來沒有企業的歷史。2006年高家溝進行了大棚種植試點,拉開了農業轉型發展的序幕,經過五年艱辛努力,王村成為襄垣縣名副其實的“蔬菜大鎮”。

第一產業

1950年至1984年農業社時期,王村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穀子、高粱、大豆等大宗作物。1984年至2004年家庭聯產承包時期,王村仍以農業為主,兼有牧業、副業等。牧業主要養殖豬、牛、羊、雞、兔等,王村大部分村莊發展有小型養殖業,主要有史北兔場、南姚豬場、龍王堂羊場等。副業主要是農民經營的小手工業,主要經營豆腐、老陳醋、老黑醬等。

2006年高家溝率先種植蔬菜大棚。2008年在王村、北姚、店上、史北、溫家垴等地推廣實施,截止2010年全鎮日光溫室大棚總架數達200餘架。2010年在史水河沿線推廣春秋棚,規劃設施蔬菜園區6個,當年落實大棚1000畝。

第二產業

2004年免除農業稅以後,王村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初步崛起,主要有史北磚廠、王村大眾麵粉廠、史北華榮麵粉廠、店上永固建材廠等。2009年,註冊成立了“晉襄王”農副產品(集團)有限公司,公司下轄史北小米加工廠、王村養雞場、孔家洞醋廠、高家溝安科合作社、店上勤勇合作社等多個單位。推出了系列特色大禮包,初步形成了具有王村特色的“米、蛋、醋、菜、布”綜合生產經營體系。

第三產業

2006年隨著太長高速的全線通車,王村成為襄垣北部第一物流大通道。王村商業發展首推農業集貿市場,最主要有王村集市(每月逢五),史北集市(每月逢八),店上集市(每月逢一)等。農村集市是農村最主要的消費天堂,經過了多年的發展,王村逐漸形成了以店上為中心的東部集市,王村為中心的中部集市,史北為中心的西部集市布局。

資源產品

王村鎮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優美,無工礦污染,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等農作物,目前,建成了萬畝玉米制種,小米、大豆雜糧,中藥材種植,乾果瓜菜四大綠色種植基地,現有兩個大型麵粉加工廠和一個小米加工廠,年產麵粉、小米上萬噸。地下儲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由於條件有限,正在積極尋找合作開發利用。

其它情況

王村鎮黨委、政府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緊扣發展第一要務,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鞏固發展四大綠色基地,實行產加售一條龍,走農業產業化道路,在畜牧上,重點建設養殖小區,發展規模養殖大戶,有效帶動畜禽養殖健康發展,擴大林業覆蓋率,加快林業生態建設,抓住國家惠農政策,努力改善當地基礎實施條件,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利用太長高速公路互通有利條件,大搞小城鎮建設,大力實施招商引資戰略,積極創優環境,築巢引鳳,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穩定,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建設和諧、活力、魅力新王村。

王村鎮主要培育了四大產業、五大龍頭企業:

四大產業:設施蔬菜、優質穀子、林業、畜牧業。

五大龍頭企業:農副產品、醋業釀造、農牧科技、氫氣廠、生態觀光園

社會狀況

集鎮建設

2007年新建臨街商貿樓88間和文化舞台一座,硬化街道1公里,小巷10公里,新植種類樹木10萬株,新建大小花池12個,新建體育廣場、文化廣場各一處,安裝路燈30盞,鎮容鎮貌大為改觀。

2010年全鎮27個村全部實現了“五通”,即通水、通路、通有線電視、通程控電話、通網路,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2003年王村鎮,開始推廣沼氣技術,至2010年全鎮沼氣用戶達到400餘戶。2010年冬在官草地試點“土地暖”工程,到年底用戶達到300戶。

交通

王村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太長高速、榆黃公路(S102)貫穿南北,王南線、王虒線、龍西線等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形成了有高速、省道、縣鄉幹線公路組成的多層次、交叉式、立體化的公路格局。

教育

王村鎮轄區內有中學1所,完小3所,初小22所,私立幼稚園1所,總計27所學校。王村中學是一所縣直中學,創建於1958年,2001年於龍王堂中學、史北中學合併。現有教職工60人,學生300餘人,實行三軌制教學。

醫療衛生

王村鎮現有中心衛生院1所,衛生分院2所,村級衛生所25所,村級衛生室8所。全鎮現有醫務人員52名,初步形成了較為健全的基礎醫療預防保健體系。截止201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8%,計畫免疫兒童衛生保健普及率達到96%。

文化體育

王村人民歷來重視文化教育和養生保健,形成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統。南姚被稱為“文化之鄉”,史北被稱為“拳術之鄉”。全鎮有八音會5家,其中最著名的是井峪音樂團,下廟的“廟堂音樂”被收入縣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遺蹟

位於王村鎮南部的西嶺村甘露寺(古稱“甘泉瀨玉”)是襄垣縣古八景之一,也是該鎮第一大歷史古蹟。

關家溝木佛寺位於南鋪村,坐北朝南,分布面積1166平方米,據碑文記載創建於北齊河清三年。明天順、天啟年間均有重修。現為明代遺構,一進院落,僅存戲台及兩側東西耳房、東西廂房。廟存碑三通。戲台磚砌台基,高1.33米,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卷棚頂,檐下斗拱七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