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生[柏克萊加州分校教授]

王文生[柏克萊加州分校教授]

王文生,男,1933年生。195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外語系,1956年在北大師從前蘇聯畢達柯夫學習馬列文論,20世紀六十年代初在上海師從著名古代文論專家郭紹虞先生,1978年、1979年與郭先生合編《中國歷代文論選》(四卷本及一卷本)。20世紀八十年代初,為將中國古代文論介紹到世界,王文生先後去法國普羅拉次、美國聖地亞哥、普林斯頓、柏克萊加州分校等大學講學、任教。

人物經歷

195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外語系,1956年在北大師從前蘇聯畢達柯夫學習馬列文論,20世紀六十年代初在上海師從著名古代文論專家郭紹虞先生,1978年、1979年與郭先生合編《中國歷代文論選》(四卷本及一卷本)。20世紀八十年代初,為將中國古代文論介紹到世界,王文生先後去法國普羅拉次、美國聖地亞哥、普林斯頓、柏克萊加州分校等大學講學、任教。

研究方向

中國文論、比較詩學。

主要貢獻

學術著作列表

中國文學史(主編)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中國美學史: 情味論的歷史發展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8。

中國抒情文學思想體系叢書(分為《論情境》、《論情味》、《論情與氣偕》、《情為何價》、《詩樂同源與詩情畫意》、《詩言志源流》六部)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1。

廬山詩詞(選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臨海集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3。

主要學術論文目錄

釋“和”——“詩言志”詮之四 文藝理論研究 2010/04。

“詩言志”文學思想綱領產生的時代考 文藝理論研究 2010/02。

釋“言”——“詩言志”詮之二:“言”是表現而不是模仿 文藝理論研究 2009/05。

釋“志”——“詩言志”詮之一 文藝理論研究 2009/03。

情味:中國美學研究的核心——《中國美學史》前言 文藝理論研究 2008/06。

論周濟的“寄託”說 文藝研究 2008/03。

論葉維廉的“純山水詩”論及其以物觀物的創作方法(下) 文藝理論研究 2008/02。

論葉維廉的“純山水詩”論及其以物觀物的創作方法(上) 文藝理論研究 2008/01。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下) 文藝理論研究 2007/03。

從《春江花月夜》的解讀論中西美學 文學遺產 2007/02。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上) 文藝理論研究 2007/02。

王國維的“無我之境”與艾略特的“無個性文學” 文藝研究 2005/02。

比較研究 發現自我——試論中國古代文論的民族特點 社會科學戰線 1986/01。

王國維評傳(續完)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1983/06。

王國維評傳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1983/05。

廬山和廬山詩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1982/03。

中國的寫實派文學理論 社會科學戰線 1981/03。

明代的文學理論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1981/01。

《文論十箋》前言 雲南社會科學 1981/01。

“厚今薄古”辨 學術月刊 1980/02。

試評“文藝從屬於政治”的理論基礎 文藝理論研究 1980/03。

真善美——文藝批評的標準 文藝研究 1980/02。

在廣泛的聯繫中探討古代文學理論的規律 思想戰線 1979/03。

再論古代文學中的形象思維問題——與章培恆同志商榷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1979/02。

塑造工農兵英雄形象是文學創作的主要任務 江漢論壇 1964/11。

關於《滄浪詩話》的幾個問題 學術月刊 1963/12。

由表及里與由此及彼——典型問題札記之一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1959/10。

文學作品如何反映人民內部矛盾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1959/06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