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戒識李

王戒識李帶給人們的啟示是應該學習王戎的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理智的推理判斷。文章最後講“取之信然”說明他的推理是正確的,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王戎識李(戎róng)
晉 劉義慶
劉義慶劉義慶
劉義慶(403--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原文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王戎不動。人問之,答曰:
“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譯文

王戎七歲時曾和眾小孩兒一起遊戲,看見路旁李樹上有許多李子,折斷樹枝,眾小孩兒相繼跑著搶走李子。只有王戎站著不動。別人問他為何如此,答道:“李樹在路邊生長卻有結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來一個確實如此。

注釋

唯:只有。
而:卻有
此:這。
嘗:曾經。
然 :如此,這樣.
走:跑著
王戎:晉朝人。
諸:眾。
游:玩。
子:果實。
折:壓彎了樹枝。
信然:果然如此。

中心

王戎善於觀察,體現了他那敏捷的思維與過於常人的智慧。

問與答:

王戎為什麼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
因為在路邊,如果不是苦的,早就被別人摘光了。

啟示

我們應該學習王戎的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理智的推理判斷。文章最後講“取之信然”說明他的推理是正確的,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我們非常佩服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