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松

王愛松,1965年9月生於湖南隆回。1985年7月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1991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1994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文學博士。現為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思潮”、“小說敘事學”。

研究成果

主要論著:
1.《此時此刻》(合譯),崑崙出版社,2000年。
2.《藍調心情》(合譯),北方文藝出版社,2000年。
3.《贏者之師》(合譯),崑崙出版社2001年。
4.《美國悲劇》(合譯),崑崙出版社2001年。
5.《中國現代文學主潮》(合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
6.《中國新時期小說主潮》(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7.《愛情方程式》(合譯),北方文藝出版社2002年。
8.《當代作家的文化立場與敘事藝術》(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主要論文:
1.《余華小說的“反諷--張力”結構模式》,《中國文學研究》1992年第1期。
2.《魏志遠小說印象》,《當代文壇》1992年第3期。
3.《高屋建瓴 獨闢蹊徑》,《南京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4.《褻瀆的意義與代價》,《文學研究》第1輯。
5.《整體掃描與深層透視》,《文學評論》1993年第6期。
6.《從文化影響看“京派”與“海派”的自然形態》,《貴州社會科學》1994年第1期。
7.《都市的五光十色》,《文學評論》1995年第4期。
8.《論三十年代中國諷諭文學》,《江海學刊》1996年第2期
9.《“大眾化”與“化大眾”》,《南京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10.《論三十年代散文三派》,《中國現代文學叢刊》1996年第2期。
11.《政治式寫作與三十年代中國文學》,《江蘇社會科學》1996年第3期。
12.《論三十年代反封建文學主題對五四文學的深化與超越》,《中州學刊》1996年第6期。
13.《軍事文學的三種形態》,《崑崙》1997年第3期。
14.《新時期歷史題材文學的結構方式與敘事形態》,《當代文壇》1997年6期。
15.《歷史小說:把餡餅烤糊了》,《粵海風》1997年11-12期。
16.《新時期近代歷史題材小說綜論》,《福建論壇》1998年第1期。
17.《歷史題材文學中的兩個問題》,《求索》1998年第2期。
18.《“囗囗囗囗”消失以後》,《粵海風》1998年5-6期。
19.《文學的成規與創新》,《解放軍文藝》1998年12期。
20.《余華前期小說中的“肢解”意象及其成因》,《南京大學中文學報》1999年。
21.《中國現代文學中“父親”形象的嬗變及其文化意味》,《首都師大學報》1999年4期。
22.《翻案的可能性及底線》,《中國電視》1999年9期。
23.《“十字路口”的徘徊與抉擇》,《社會科學研究》2000年第2期。
24.《中國文學中的“鬼”哪去了》,《粵海風》2001年`1期。
25.《評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的文學原著》,《中國電視》2001年1期。
26.《重寫與戲仿:九十年代小說創作的新趨勢》,《首都師大學報》2001年1期。
27.《新潮小說的歷史敘事》,《文學評論叢刊》第四輯一期。
28.《個人主義與五四文學》,《南京大學學報》2001年4期。
29.《繁華中的冷清——須蘭小說創作論》,《東南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30.《新歷史小說與現代史的另一面》,《首都師大學報》2001年第6期。
31.《傑出女性·女性文本·姐妹情誼》,《貴州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
32.《評〈尋找夏娃〉》,《湖南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33.《文學本土化的困境與難題》,《江海學刊》2002年第4期。
34.《日常生活敘事的雙重性》,《文藝評論》2002年第4期。
35.《雜語寫作:莫言小說創作的新趨勢》,《當代文壇》2003年第1期。
36.《歷史真實:可能性及其限度》,《江海學刊》2003年第1期。
37.《朦朧詩及其論爭的反思》,《文學評論》2006年第1期。

所授課程

①中國當代文學
②中國當代文學思潮

研究課題

☆國家教委青年基金項目: “歷史虛構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江蘇省規劃辦項目: “中國二十世紀歷史敘事文學史論”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新時期小說的敘事藝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