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高[教授,考古學家]

王志高[教授,考古學家]

王志高,男,安徽東至縣人。199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為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副主任。 現擔任: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文博系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江蘇省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市地方志專家委員會專家。曾經長期主持南京地區田野考古工作,是近年南京地區許多重大考古發現的領隊和現場負責人。

基本信息

部分出版著作

題名責任者出版信息文獻類型
1六朝石刻話風流編著許耀華, 王志高, 王泉文物出版社 2004中文圖書
2六朝文物羅宗真, 王志高著南京出版社 2004中文圖書
3南京城牆志楊國慶, 王志高著鳳凰出版社 2008中文圖書
4中國地方志集成.30,雲南府縣誌輯.影印本道光新平縣誌 / (清) 李誠修 ; 羅宗璉纂.鳳凰出版社 2009中文圖書
5中國地方志集成.31,雲南府縣誌輯.影印本民國新平縣誌 (二) / 吳永立, 王志高修 ; 馬太元纂.鳳凰出版社 2009中文圖書
6梁代陵墓考(清末明初) 張璜撰南京出版社 2010中文圖書

相關言論

1、大家心目中的年度漢字

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志高:改

2013年南京可以用一個改字來串起來,因為南京今年改變太多了,從上到下都在改,今年的改變也比往年要大很多,尤其去年中央還出了八項規定,出來後我看到,不少高檔酒店都已經關了門,有不少走起了平民路線,還有不少高檔菸酒店關了門。這就是一個好的現象。

2、南京羊皮巷挖不到南唐皇宮

有媒體報導南京羊皮巷工地有可能埋著南唐皇宮。對此,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王志高主任昨天表示,“這裡肯定不是南唐的皇宮,一個多月的考古挖掘證明,該工地在宮城遺址之外,更不可能是六朝宮城的範圍。”他還糾正說,此工地並沒有發掘出與皇宮有關的地下遺蹟,該工地目前正挖到南宋地層,但只是出土了一些各朝代的生活用具。接下來的挖掘,是想進一步探尋孫權皇宮——太初宮的遺址所在。

3、南京六朝博物館“剁手俑”只是巧合

雙十一血拚大戰剛剛結束,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裡紛紛一片“剁手了”的哀嘆。近日,南京六朝博物館的官微“@南京六朝博物館”的一條微博引起轟動。一張“剁手俑”的照片讓經歷血拚大戰的小夥伴們感同身受。

“過完11·11,這張圖會不會成為很多人的頭像呢?”“@南京六朝博物館”的微博登出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件六朝陶俑,身材修長,寬衣博帶,端莊肅立。特殊的是,陶俑的兩隻手是缺失的,手掌不知去向,手臂上兩隻看似陰森森的孔洞,有幾分嚇人,就像被人將雙手剁掉了一樣。

“主頁君已經殘忍地剁手了,神速付好了款去睡覺了!”“@南京六朝博物館”賣萌的語言和“剁手俑”圖片,使得很多經歷血拚廝殺的小夥伴們心有戚戚焉。很多網友跟帖稱,血拚了一夜,那感覺和這陶俑一樣,雙手被“剁”!話說回來,這件六朝陶俑的雙手為什麼會被“剁”呢?要知道一千多年前沒有電商,也沒有“雙11”啊!

南京師範大學的六朝史專家王志高教授說:“這只是一個巧合,這個俑並非‘剁手俑’。”

王教授說,這件陶俑是東晉時期的,當時流行這樣一種陶俑製作方法:陶俑身體大部分用陶土燒制,只留下雙手末端兩個洞洞。工匠用木頭雕兩隻手,放進兩個洞洞裡安裝上。陶俑的手中還有木製的道具,可能是兵器,可能是日用品。經歷千年滄桑,木手和手中的道具早已經朽爛光了,因此才給後人“剁手俑”的錯覺。

“這件陶俑不是殘的,而是完整的,但由於手中工具爛掉了,無法判斷它是儀仗俑還是侍衛俑。”王志高說,這種陶俑製作方法東晉時很常見,南京地區的東晉墓葬里也常有發現。到了南朝,此方法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整體燒制陶俑,因此完整的南朝陶俑中,是找不到這種“剁手俑”的。

相關成就

1、任南京市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

2、擔任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

3、2010年度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4、著作《六朝文物》獲南京市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