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得恩

王得恩

1951年9月,泉州地方教會召開大型的通聚會。 1981年6月~1988年09月,廈門市第一屆基督教協會副會長。 1988年9月~1993年10月,廈門市第二屆基督教協會副會長。

人物簡介

廈門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秘書長、副主席、主席,
廈門市基督教協會副會長、會長。

人物生平

5歲,私塾學校念書。
6歲,父親去世
7歲,就讀於美以美會辦的福州孤兒院。
18歲,中學畢業。
1932年,與王步周到泉州謀生,遇到陸忠信,被介紹到地方教會聚會和南安國小當代理校長。
1933年,母親病故。
1934年,林佩軒在泉州傳講"十字架的苦難",信主。次日,與何和平二人在泉州城鄉傳福音。
1935年,倪柝聲到泉州主領聚會。經陸忠信介紹,與王步周前往旁聽,二人受浸,加入地方教會參與事奉。
1937年春,與駱約翰、蘭進陽等幾位弟兄,在惠安縣的東園、杏田、壩頭、後坑、官橋、田船、惠安縣城、崇武等地傳揚福音建立教會。
在惠安傳道期間,為了生活,王得恩還先後在惠安試劍國小、惠安山腰錦山中心國小、惠安縣立中學當過校長或教過書。
1940年冬,在惠安驛坂禮拜堂與陳仁愛姊妹結婚。
1949年,王前往福州,參加在鼓嶺的"執事之家"第二期學習。
1951年,土改,回惠安。
1951年9月,泉州地方教會召開大型的通聚會。
1951年11月,接受蔡志崇長老邀請,到廈門鼓浪嶼黃家渡地方教會事奉。
1954年元旦,廈門地方教會召開一次閩南16縣、市同工聚會,為維護教會的純潔性而學習聖經真理。
1954年秋,廈門地方教會退出"三自",閩南各地地方教會也先後退出"三自"。
1956年,負責黃家渡地方教會,帶領信徒加入"三自"。因此聚會人數驟然減少,少則六、七人,多則12人。
被非信徒罵為"帝國主義走狗",又被部分信徒罵為"賣主的猶大"。他的生活陷入困境,甚至要被趕出廈門。
1959年,全國各地都搞聯合禮拜,廈門原有十幾間教堂,被縮減到3間,教牧人員被下放勞動。
1966年,被抄家、批鬥、遊街示眾、剝奪人生自由。
其子女(共3女2男)失業,全家生活僅靠妻子(陳仁愛)一人微薄的收入支撐著。
1978年秋,政府有關部門約王得恩談話,要開放教堂。
但因教會多年來經歷的苦難,信徒們記憶猶新,所以顧慮重重;而且教牧人員所剩無幾,信徒人數也不多,王得恩家人也都反對他再做教會工作。左右為難的王得恩只得仰望主的引導,他回想教會歷程,又看到自己的使命,最後還是決定把自己重新擺上。
1980年元旦,教會恢復聚會。
分別在廈門新街堂、鼓浪嶼三一堂和黃家渡122號帶領信徒聚會。
但是,地方教會沒有自己的會所,一直租用黃家渡122號的華僑房產。
1988年,由於開發建設需要,黃家渡會所將被徵用。
1989年,開發商龍澤別墅以利益為誘餌,想要王得恩妥協。
但是他堅持以教會利益為重,他說:“就是自己沒有住處,也不能妥協。”他把租用的舊房子修理起來,開始正式聚會。
後來開發商根據國家宗教政策,給予五六十萬元的賠償,為新會所建造預備了一半資金。
1981年6月~1988年09月,廈門市第三屆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秘書長。
1981年6月~1988年09月,廈門市第一屆基督教協會副會長。
1988年9月~1993年10月,廈門市第四屆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
1988年9月~1993年10月,廈門市第二屆基督教協會副會長。
1993年10月~廈門市第五屆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
1993年10月~廈門市第三屆基督教協會會長。
1995年,教會於鼓浪嶼鹿礁路73號(復興路2號)建築教堂。
鼓浪嶼復興堂

1997年,鼓浪嶼復興堂落成。
在教會恢復聚會的同時,努力培養主的工人,先後送出4位年輕人接受神學培訓。
另外,為了抵禦種種異端邪說,他以聖經真理盡心竭力地教導信徒。
2004年,處於半退休狀態,一邊關懷同工、造就信徒,一邊做一些文字工作。
2008年3月31日早晨6點,在醫院安然離世。

人物著作

(這幾本書均未正式出版)
《拔摩海島上的啟示》
《惟認識神的子民必剛強行事》
《教會和四個必須學習的真理》
《求...神... 使你們真知道他》
講道集《信徒造就與事奉》
自傳《漫漫長夜路,時時得主恩》等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