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勛

王少勛

王少勛,1921年10月2日生於陝西省韓城縣。1937年3月參加革命,1938年10月7日加入中國共產黨,2004年2月16日因心臟病突發逝世,享年82歲。

基本信息

王少勛簡介

王少勛,1921年10月2日生於陝西省韓城縣。1937年3月參加革命,1938年10月7日加入中國共產黨,2004年2月16日因心臟病突發逝世,享年82歲。

王少勛生平

1936年秋王少勛在陝西省省立三原第三中學參加西北青年救國會領導下的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3月參加了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秘密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在陝西三原安吳堡學習革命理論,經組織批准保送到延安魯藝學習,後轉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王少勛自1937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開始,歷任陝西安吳堡青訓班二營四連戰士;1938年延安抗大三大隊四隊學員、延安軍委三局任技術書記;1939年7月任八路軍一二零師三五八旅七一四團民運幹事、團政治處黨支部書記;1942年任一二零師獨立二旅政訓隊班長;晉綏軍區獨二旅九團特務一連政治指導員、九團騎兵營代理政治教導員、團政組織幹事;1946年任綏蒙軍區政治部組織幹事、軍區通訊連、偵察連政治指導員、軍區教導大隊政治指導員;1948年任晉綏野戰軍十一旅三十二團政治教導員、三十三團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組織股長;1949年3月任西北野戰軍八軍教導團組織股長、八軍七十二團副參謀長、八軍二十三師六十八團二營營長(整編)、1950年任八軍二十二師教導大隊隊長、二十二師六十五團政治處副主任、師後勤部副政委;1951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二十二師後勤部副政委;中國人民志願軍二十兵團六十七軍教導團政教副科長;軍委公安軍山西總隊經保大隊副政委、速成國小副政委、總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內衛一師三團副政委;黨內任小組長、支委、支書、分總支書、營黨委委員、營黨委書記、團黨委委員、副書記、總隊(師)黨委委員、常委,總隊(師)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

1938年7月在延安抗大時曾受物質獎勵兩次,1939年在延安中央軍委三局大生產運動中被評為勞動英雄。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軍政訓練、戰鬥、生產、學習、工作受獎四次;1944年12月代表所在部隊參加晉綏軍區第一屆群英會和晉綏軍區政工會議,戰爭年代負傷兩次;1951年4月參加綏遠省軍區第一屆黨代表大會。1953年全軍向文化進軍,因工作成績突出,經軍委公安軍批准榮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獲國家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勳章各一枚。1958年轉業任北京第八中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北京第一通用機械廠副廠長、廠黨委委員、北京第六中學第一副校長、北京四十一中革委會副主任、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局巡視員。

在“文化大革命”中,王少勛遭受誣陷,受到衝擊並被錯誤關押、批鬥,政治上受到殘酷迫害,精神上受到嚴重摧殘。他立場堅定,堅持真理,堅決抵制錯誤路線並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他堅持黨的信念、堅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表現出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堅強黨性。

王少勛在“文革”後期,對老首長、老戰友、學生在“文革”期間遺留的問題,他都鼎力相助,伸張正義,使50餘件冤假錯案得以平反。為恢復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光輝形象,表現出了一名老共產黨員崇高的思想境界。

離休以後他仍十分關心黨的教育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顧自己年老多病,積極參加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抗大建校六十周年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等紀念活動。他先後多次深入到機關、學校和革命老區,看望老區人民和健在的老戰友及老教師,他嘔心瀝血數載,義務地向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為黨的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生。

王少勛在不同時期,不同工作崗位上經受了艱難嚴峻的考驗。他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黨性強,服從組織、顧全大局、堅持原則。堅持實事求是、愛憎分明,他思想作風正派、光明磊落、襟懷坦白、廉潔奉公。他思想敏銳、勤于思考、善於鑽研。對黨的事業,兢兢業業、認真負責、無私奉獻。他嚴格要求子女,生活儉樸。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對共產主義事業和祖國的熱愛矢志不渝,他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黨和人民。

王少勛逝世後,賈春旺. 裴周玉等國家領導人和老將軍及譚力夫等知名人士一千餘人前往八寶山革命公墓參加了告別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