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央公

1937年9月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6年2月,他和愛人白惜青同時被派到吉江省郭前旗做領導工作,白惜青任旗政府民政科長。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勳章榮譽章。

王央公, 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9月生,遼寧省阜新縣人 。 1946 年2月至1947年3月,任中共郭前旗委第一任書記、旗政府副主席,兼任旗武裝大隊隊長。
他早在學生時代就接受馬列革命思想,積極追求進步。 1995年在北京輔仁大學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二·九”學生運動,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毅然參加革命。 1937年9月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伍後,曾任八路軍總司令部隨營學校政治教員、延安馬列主義學院學員、抗大一分校幹部教育股長、組織股長、宣傳股長,為我黨培訓了大批革命幹部。 1940年開始,從事黨的對敵工作,任新四軍3師政治部敵工科科長、蘇北地區地委對敵鬥爭委員會副主任、蘇北地委敵工部部長、新四軍3師6科科長,東北內蒙通遼縣縣長。
1946年2月,他和愛人白惜青同時被派到吉江省郭前旗做領導工作,白惜青任旗政府民政科長。王央公在前旗這片被偽滿洲國統治14年的土地上,帶領各族人民向國民黨反動派及其操縱的敵偽殘餘勢力展開鬥爭。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統戰政策,團結各界進步人士,依靠蒙古族革命青年、知識分子和貧苦百姓,組織工作隊下鄉,貫徹黨中央“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廣泛發動民眾,從城鎮到農村,開展清算反霸鬥爭,建立和鞏固基層政權。組織地方武裝,清剿土匪,保衛勝利果實。注意鬥爭策略,平息反革命叛變事件。動員民眾參軍參戰,支持蒙古騎兵獨立團配合主力部隊三下江南作戰,支援解放戰爭。在烽煙滾滾的崢嶸歲月里,培養和鍛鍊了一批優秀的蒙古族幹部。
1947年3月 ,調往西滿軍區政治部敵工部任部長,到1950年,曾任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東北軍區敵工部部長。在此之前,無論是在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和對頑匪的鬥爭中,還是東北戰場爭取敵軍起義,他立場堅定,不畏艱險,出生入死,為發展和鞏固政權,建立東北根據地,保衛人民財產,支援解放戰爭,做出過重大貢獻。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俘虜管理處主任,負責戰俘管訓工作並參加了開城談判。
1957年以前,曾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城市規劃局副局長、國家建設委員會燃料局局長,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做了大量工作。 1957 年,到空軍工作,被授予大校軍銜,同年 6 月,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先後任空軍修建部第二副部長、空軍副部長兼外場部部長、空軍後勤部副部長、空軍航空顧問等職。
“文化大革命”中,他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進行了抵制和鬥爭,並因此受到打擊。
1982年,按正軍職待遇離職休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他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關心國家的“四化”建設和改革事業,關心空軍航空工程。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勳章榮譽章。同年9月13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7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