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真

王士真,字公一。唐代成德(河北正定)軍節度王武俊長子,唐朝將領。

基本信息

唐朝將領

王士真(?-809年)字公一。唐代成德(河北正定)軍節度王武俊長子。少驍悍,冠于軍中,沉謀有斷。事李寶臣為帳中親將,仍以女妻之。寶臣末年,慮身後諸子暗弱,為諸將所奪,屢行誅戮,諸將離心。武俊官位雖卑,而勇略邁世;寶臣惜其才,不忍誅之。而士真密結寶臣左右,保護其父,以是獲免。
惟岳之世,尤加委任,武俊亦盡心匡佐。既兵敗束鹿,張孝忠、康日知以地歸國,受官賞;惟岳稍貯防疑,武俊謀自貶損,出入不過三兩人。左右謂惟岳曰:“先相公委任武俊,以遺大夫,兼有治命。今披肝膽為大夫者,武俊耳。又士真即大夫妹婿,保無異志。今勢危急,若不坦懷待之,若更如康日知,即大事去矣!”惟岳曰:“我待武俊自厚,不獨先公遺旨。”由是無疑,即令將兵攻趙州。士真更宿於府衙,與同職謀事。及武俊倒戈,士真等數人擒惟岳出衙,縊死之。武俊領節鉞,以士真為副大使。
建中年,武俊僣稱趙王於魏縣,以士真為司空、真定府留守,充元帥。及武俊破朱滔順命,以武俊兼幽州盧龍軍節度使,仍以士真為副使、檢校工部尚書。德宗還京,進位檢校兵部尚書,充德州刺史、德棣觀察使,封清河郡王。十七年,武俊卒,起復授左金吾衛大將軍同正、恆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成德軍節度、恆冀深趙德棣等州觀察等使。尋檢校尚書左僕射。順宗即位,進位檢校司空。
士真佐父立功,備歷艱苦;得位之後,恬然守善,雖自補屬吏,賦不上供,然歲貢貨財,名為進奉者,亦數十萬,比幽、魏二鎮,最為承順。元和元年,就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三月卒。子承宗、承元、承通、承迪、承榮。

清文學家

王士真(1634—1711) 清文學家。山東新城(今桓台)人,因避世宗諱,改名士禎,字子貞,一字貽上,號阮亭,自號漁洋山人。順治進士。任揚州府推官。康熙時累官至刑部尚書。曾多次主持鄉、會試,充國史館副總裁、《淵鑒類函》總裁。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並稱“朱王”。又與兄士祿、士祜齊名,稱“三王”。著述甚富,有《帶經堂集》、《皇華紀聞》、《漁洋詩集》、《池北偶談》、《香祖筆記》、《居易錄》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