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慶

王增慶,男,出生於1921年,郵務員。

人物簡介

王增慶,又名王錫雲,化名王雲、王慶功,1921年11月出生於昆明市一中醫家庭。兄弟三人中,他排行第二。增慶少年英俊,聰敏好學,深受父母、親友和老師鍾愛,盼成濟世之才。而時任國民黨長的親堂姑卻另有打算,以王家困難為由,欲過繼為子,或以其兒許配“聯姻”。但他不願趨炎附勢,更不願寄人籬下而拒絕,立志要自立奮鬥。1936年,他國中畢業,以優異成績考入昆華師範就。時值抗戰前夜,祖國山河不斷淪喪,民族矛盾日趨尖銳,全國各,抗日烽火此起彼伏。在此國難當頭時刻,王增慶毅然投身抗日亡運動,和進步師生一道,寫文章、辦壁報,用漫畫、歌詠等形式敷發廣大師生的愛國熱情。在昆明求學時,他受當時“左聯”青年作、中共黨員張天虛老師的影響頗深。在張的指導下,他先後閱讀了高爾基、魯迅等人的革命文藝作品。

昆師畢業

1940年夏,王增慶昆師畢業,考入省郵政管理局為郵務員。1942年,王結識了在省稅務局謀事的地下黨員侯瓊邦。在侯的幫助下,閱讀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初步受到黨的思想教育。其後,又相繼學習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國家與革命》等馬列著作。從而使他樸素的愛國熱情逐步升華為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為進一步了解共產黨和正確認識抗鬥爭形勢,他經常和周圍進步朋友一起閱讀中國共產黨在國民統治區發行的黨報《新華日報》,且每期必讀。當時處於國共合作,國民黨當局表面不得不允許發行該報,但卻常常通過郵檢加以他即巷多三工作之便,和分檢室職工交朋友,利用幫助分檢郵件的機會,把報紙抽出來,再交給朋友們傳遞出。後此事被上司察覺,為免遭迫害,他辭職離開了郵局。
1943年5月,經考試他被錄取入昆明市稅局,在第一課搞外。這時,中共昆明地下黨組織為了團結教育革命青年,岳世華張子齋同志主持建立了秘密革命團體“五九社”。經介紹,王增慶入社,經常和同志們一起學習秘密檔案書刊。—度時間,碰頭地點就在王增慶家裡。在此期間,他還在自家暗樓上刻寫油印毛澤東的改造我們的學習》、《評中國之命運》等著作。同年秋,在一位進步人士的資助下,“五九社”於園通街開設“湖東書店”,王增慶常去幫忙,溝通渠道,擴大業務,使書店除經營國統區的一般進步書刊外,還代銷《新華日報》、《民眾》周刊、《時代》周刊以及香港轉版的解放革命文藝等書籍。當時,國民黨當局查禁共產黨報刊,書店預訂《民眾》周刊常常收不到。為此,他利用關係,把書店收到的郵件知單先交包裹房取出郵件,然後,抓住通往郵檢所過道的機會,105妙地塗改包裹單上的數量,由一人拿標明的郵件送檢,一人把已調的郵件藏於長衫下,混出郵局。這樣,每期五捆刊物,均能弄出、三捆,使黨的聲音得以延續傳播。

雲南新民主主義者聯盟

1944年2月,經介紹,王增慶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雲南新民主主義者聯盟”。此時,他已考入西南聯大教育系,他一面讀書,一面進行革命活動,在郵局發展建立了“新聯”小組。是年秋,日軍進大西南,都勻、獨山相繼失守。中共雲南省工委決定調派一批幹部下鄉,準備打游擊。王增慶先是留昆明堅持鬥爭,後情況變化,按組織安排,他悄然輟學到澄江農村參與武裝鬥爭準備工作。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先後在昆明製造了“一二·一”和殺害聞一多、李公朴慘案,昆明陷入嚴重的白色恐怖。此時,王增慶回昆,一邊讀書,一邊在半官半民的《觀察報》社當發行員,並在園通國小兼課。白天完成學業和其他公務,晚上擠時間秘密學習革命理論,參加黨領導的“新中國劇社演出隊”、“海嘯歌詠隊”(後改“南風合唱團”)活動。一天晚上,正上演《陳圓圓》中李闖土進京一段,一夥國民黨軍人衝進劇場,吼叫道:“勘亂時期,們宣傳李白成是什麼用意?”說著就要行兇打人。王增慶挺身而出,義正辭嚴地反駁:“這裡是省黨部住地,能不能演,你們去問吧!你們既是‘黨國軍人’,還來大鬧省黨部算是什麼?”說得這夥人啞口無言,灰溜溜地走了。事後,同志們都誇他智勇雙全。
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危險,王增慶更是臨危不懼,沉著機智。戰友陳家聰在擔任《民主周刊》發行員期間,因受敵嫉恨,家裡被兩次非法搜查。為免遭毒手,王增慶立即安排他轉移,並通過記者寫文予以揭露。由於長期辛勤操勞,他不幸染上廠肺病,經常咳嗽,且痰中帶血。同志們勸他醫治和休養,可他卻一笑了之。
1945年後,國民黨當局封鎖新聞,不讓民眾了解其暴行。為揭露敵人,宣傳民眾,上增慶利用用在《觀察報》搞發行工作作的有利條,把受查禁的學聯《學生報》和和新聯《青年新報》成批秘密運到報,與其他同志合作,做通郵工、報童的i:作,在郵寄和零售的大報夾藏革命小報送出,使讀者廠解國民黨鎮壓民主運動的真象。後此事被敵人察覺,多方追查,他被迫和戰友林堅一闊離開昆明轉移到箇舊。
1947年3月初,千增慶化名王雲,通過關係和林堅同到箇舊縣中教書,建立革命亡作據點。但不久即被敵暗中監視。兩個月後,他們擺脫敵人跟蹤,離開箇舊潛返昆明。此時,王增慶政治上更加成熟,於1947年5月31日在昆明蓮花池和戰友林堅、王嘉德一起在上級領導張白林主持下,秘密宣誓入黨,實現了他多年的願望。同年復,滇黔邊境的初期反蔣武裝鬥爭路即將爆發,省工委在宣鹹水月國小設立的秘密交通聯絡站,工作任務加重,急需充實力量,王慶受命到水月國小亡作。他和楊峰、陳仕林、趙文華等戰友一道,以教師身份為掩護,一邊教學,一邊秘密開展革命工作。
1948年2月,省工委派王增慶化名王雲到馬龍相仟地下交通聯絡站和黨的工作據點負責人,加強馬龍工作。早在1947年春,省工委已派中共黨員張林鵬(張志)、李家才宣威回馬龍縣立中學,以教書為掩護,建立地下交通聯絡站和工據點,並於同年通過學運,趕走了反動訓導主任蘇紹昌,但學校權仍掌握在縣黨部執委、惡霸校長高國屏手裡。高壓制進步,拉少數思想落後的學生與革命力量抗衡。王雲到後,為進一步打開作局面,和張林鵬、李家才一起,依靠一批學運骨幹,團結廣大學生,爭取社會開明士紳、進步人士及民眾支持,和反動勢力進行鬥爭。他們除組織秘密讀書小組,進行革命教育,公開利用聯歡會、詩朗誦會、演講、歌詠比賽和輔導學生辦《旭日》、《曙光》、《黎明》等校刊、班刊外,還具體安排指導張映農、許任兩同學創辦《洪流》壁報,以含蓄幽默的筆調,辛辣地揭露舊社會的黑暗,抨擊時弊,呼喚黎明。壬雲結合時局,教唱了許多進步歌曲,如《苗家要出頭》、《唱出—個春天來》等。隨著同學們的進一步覺醒,王雲等三位老師團結教育廣大師生向以高國屏為代弋表的反動勢力展開鬥爭。廾始,要處理了貪污同學一伙食、搗亂學習秩序的幾個反動學生;接著,清算了高的妹婿、事務主任李鴻勛貪污學費問題,迫使其辭去事務主職務;最後,揭露了反動校長高國屏不學無術、專橫腐敗問題,並社會各界支持下,把高趕下了台。學運的勝利,為党進一步鞏固據點開展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王雲除負責領導黨在在校內的秘密工作外,還親自抓地下交通站工作,接送過往幹部,傳遞檔案、物品。在他們的精心保護下,先有六批幹部從昆明安全通過馬龍,奔赴游擊根據地。1948年7月中旬,瀘西李平游擊犬隊轉戰到陸良、馬龍交界的牛頭山區,準備摧毀敵據點月望鄉公所,乾,請馬龍地下黨組織提供情報並配合行動。王雲立即派李家才前去接頭,但因情況變化,部隊提前行動,激戰未克而迅速撤走。與此同時,自救軍一縱三支隊政委許南波從昆明經馬龍回陸良龍海IIJ區,由張林鵬負責護送,行至陸、馬交界,又縣保全隊盤查。以上兩件事,引起敵人懷疑。進步人士李德一從政府獲反動當局欲抓捕可疑人員的情報,轉告王雲,為確保全全,王雲精心安排三位地下黨教師和學運骨幹張映農轉移到昆明,由組織另作安排。
1948年8月底,省工委派王增慶化名王慶功到嵩明縣中學,在地下黨支部書記孫林領導下,以任畢業班導師為掩護,做黨的地下工作。去嵩明前,家人知道身體不好,不忍心讓他外出,醫生也勸告,如不及時醫治,會有生命危險。可他卻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為了黨的事業,強支病體,走上新的崗位。到任不久,在組織學整理校園環境,清除“學海”淤積多年的污泥濁水中,他身先士卒,帶頭跳到齊腰深污水塘泥中勞動,由於勞累過度,跌倒在水,雖健康狀況惡化,仍不停的堅持工作。到9月底,學校舉行師生歡會,他仍拖著病弱的身軀參加主持。會上,他突然面色蒼白,手顫抖……,昏倒後,不省人事,救治一夜無好轉。黨組織派陳家、張映農二同志於次日送往昆明醫院搶救,但只趕到小石壩火車,就口鼻涌血,慘無人道的國民黨軍警不準上火車,在暴風雨剛臨的時刻,他離開了人世。嵩中地下黨支部為失去這樣一位好同深感悲痛,以合法形式組織師生開了追悼會,並進行募捐活動,葬烈士,對其家屬作了親切的慰問。
增慶只度過27個春秋,雖非戰死沙場,但在黨的秘密工作線上,機智勇敢,嘔心瀝血,默默無聞地奉獻了畢生的精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