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琴

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繡花鞋工藝(王冠琴)繡花鞋工藝的歷史大約可推至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00年左右),隨著紡織業的發達而突起。 王冠琴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查閱大量歷史資料,潛心研究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花色的繡鞋。 她的繡花鞋作品分為夕陽(老年)、新娘、古裝精品等多種系列,作品在歷史、文化、藝術、收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價值。

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繡花鞋工藝(王冠琴)
繡花鞋工藝的歷史大約可推至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00年左右),隨著紡織業的發達而突起。唐代在製作技藝上有所進展,宋代之後逐漸在民間發展盛行。20世紀50年代前,繡花鞋曾遍及全國城鄉及各少數民族地區。
繡花鞋工藝(王冠琴)的家族傳承史為:第一代傳人太姥姥齊氏(1855—1926),第二代傳人姥姥趙劉氏(1878—1959),第三代傳人母親趙玉蘭(1907—2002),第四代傳人王冠琴(1939—),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
王冠琴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查閱大量歷史資料,潛心研究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花色的繡鞋。她遵循先輩“鞋不差分、衣不差寸、納底要挺實、繡幫要丰韻”的口授要領,注重繡線與鞋面、鞋口、鞋幫、鞋底的色彩搭配,採取刺繡與綴飾相結合的手法,利用鞋幫與鞋底的巧妙結合,使繡花鞋產生立體的美感。
她的作品結合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南北不同地域的風格特點,從大量的歷史資料中吸取養分,豐富自己的想像力,憑藉藝術靈感和豐富的想像力而不斷創新,造型別致、構思巧妙、配色協調、做工細膩,既有濃厚的傳統韻味,又有靚麗大方的美感,顯現了豪華、典雅、富貴的風格特色。她的繡花鞋作品分為夕陽(老年)、新娘、古裝精品等多種系列,作品在歷史、文化、藝術、收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價值。
繡花鞋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服飾藝術,如今已很難尋覓,只能從殘留的壁畫及考古挖掘的墓葬中偶見其影,故對其進行挖掘、整理、複製、重塑、技藝傳承,顯得尤為重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