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促早熟技術

玉米促早熟技術,在災害天氣的影響下,農作物生育期推遲,增加了玉米等糧食作物遭遇早霜和寒露風的風險。在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以防早霜和寒露風為重點,促生長、促早熟,增強根和葉的生理活性,促粒多,爭粒重,確保秋糧豐收。

一是澆好灌漿水

防旱排澇。俗話說“春旱不算旱,秋旱丟一半”。9月份部分地區容易出現秋吊乾旱,水分供應不足,影響灌漿進程,粒數減少,粒重降低,直接造成減產。宜在玉米乳熟末期,即收穫前7~10天澆水,水量不宜太大,以防止倒伏。如果出現大雨,則要在雨後及時查田清溝,排除田間漬水,防止澇害。

二是及早去除空稈、病株和無效穗

玉米孕穗後就要及早徹底割除空稈和病株,清除的絲黑穗病株要帶出田間,深埋處理。這樣可以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減少肥料消耗,利於植株正常生長發育,促使大穗飽粒的形成。

三是放秋壟噴微肥,積極促早熟

雖然近幾年初霜期明顯後移,但是今年播種延遲,玉米生長時間受限,在8月中下旬玉米灌漿期採取放秋壟、噴施磷酸二氫鉀、掰小棒、打底葉等措施,能有效改善群體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消耗,促進早熟豐產。

四是保葉護頂,適當晚收

玉米蠟熟末期,切忌打葉削頂,可以站桿扒皮晾曬,加快籽粒脫水速度,促進早熟,提高玉米品質,平均可降低3個百分點的水,增產5%左右。當玉米苞葉乾枯鬆散,籽粒變硬發亮,乳線消失,基部出現黑色層時,應及時收穫。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早霜前1~2天割倒玉米秸稈碼放,帶穗收穫,促進後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