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橫

璜是一種弧形片狀玉器。《說文》稱:"半璧為璜。"實際上古代的玉璜不僅限於規整的半璧(半圓)形。璜在"六器"中被作為禮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載:"以玄璜禮北方。"但在考古發掘中,多發現於人的胸腹部,掛系一種佩飾,並往往是組玉佩飾中的佩件。資料表明,各個時代的玉璜除具有圓弧形的特徵外,其形制的變化非常大,只有少數是規整的半璧形。
璜是我國最古老的玉器形制之一,早在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早期,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中就有了玉璜。新石器中期長江流域良渚文化開始普遍製造和使用玉璜。這一時期玉璜被人們用作佩於胸前的裝飾品,形狀多不規則,變化較多。
商,西周時期,玉璜仍普遍地使用。從現今考古發掘的實際情況看,此時絕大多數的玉璜,仍是作為典型的裝飾品使用,關於璜的禮器用途,還有待於今後的研究。
春秋戰國時佩玉盛行,玉璜作為成組佩玉的組成部分大量出現,其形式和紋飾極為豐富,並出現了許多異形璜。漢以後,玉璜作衰退勢。所見南朝和北齊的玉璜均作弧形素面狀,兩端靠外周處鑽孔,有的在內外周緣還包鑲金邊,與早先稍微有異。
南北朝時,官服需懸掛玉,玉璜重新出現,此時玉璜已演變為梳背形或菱形,形狀異於前代。這一時期佩玉在社會中流行的範圍很小,因而玉璜的數量極少。
唐代貴族婦女喜佩戴成組佩玉,佩玉的主體是雲頭狀玉璜。同南北朝時相同。玉璜在當時頗為罕見。
宋至明清偽古玉中多有小型玉璜,其目的不外於供玩賞和收藏,而日常生活中人們所佩帶的已演變成玉鎖、玉牌等新的形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