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醬園

玉堂醬園

玉堂醬園現名山東玉堂醬園有限責任公司,始建於1714年,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是魯西南地區唯一的"中華老字號"企業。玉堂產品獨具地方特色,深受市場歡迎,因其選料精良,精工細作,南北風味兼蓄而著稱。2015年9月獲得“世博百年品牌榮譽”稱號,並頒發“世博百年品牌企業紀念證書”。

基本信息

歷史發展

玉堂醬園玉堂醬園
1910年,玉堂的遠年醬油什錦蘿蔔、佳制冬菜,在南京召開的"南洋勸業會"上獲優等獎章;

在1914年的"山東省第一次物品展覽會"上,玉堂產品參展42種,有35種獲獎(其中,16種酒、16種醬菜和特品冬菜、遠年醬油均獲最優等金牌獎,黃嫩甜醬獲優等銀牌獎);

1915年玉堂產品在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榮獲金牌。據《中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記實》第172頁記載:濟寧玉堂號醬菜、醬油、萬國春酒、金波酒、宴嘉賓酒、冰雪露酒獲六塊金牌並獎詞。

玉堂商標連年被山東省工商局、廣大消費者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玉堂醬菜被山東省經貿委評為山東名牌產品,玉堂醬油、食醋、豆製品、醬類系列產品被國家食協評為"國家質量達標食品",並授予"中國食品骨幹企業"榮譽證書。

玉堂醬園被原國內貿易部認證為"中華老字號"企業,同時,被推舉為中國調味協會理事單位。玉堂品牌是全國醬菜調味品行四大名牌之一,擁有獨特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是濟寧經濟發展中的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產。玉堂產品曾多次進京,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品嘗。

1957年,朱德總司令曾讚揚玉堂醬菜"很好""有四個特點:鮮、嫩、甜、脆"。其後,一些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文藝界知名人士,如肖華谷牧袁寶華劉瀾濤匡亞明孔德懋侯寶林喬羽等和一些國際友人也曾先後到玉堂參觀品嘗,並題詞留念,總之,玉堂醬園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榮譽獎章

玉堂醬園玉堂醬園

1910年、南洋勸業會上,玉堂的遠年醬油、什錦蘿蔔、佳制冬菜獲優等獎章;

1914年,山東第一次物品展覽會上,玉堂三十四種產品獲得金牌;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玉堂力挫群雄,一次奪得五枚金牌;

2015年9月獲得“世博百年品牌榮譽”稱號,並頒發“世博百年品牌企業紀念證書”。

品牌故事

品牌誕生

玉堂醬園玉堂醬園

乾隆五十三年(1714年),戴阿大便在南門口買下了一方寶地,開起醬菜鋪。開店鋪講究字號戴阿大圖吉利,按天干地支推算,選中未時(按天干地支解釋未時為玉堂),便取名玉堂,又因他原籍蘇州,故名姑蘇戴玉堂。從此,聲震國內外的玉堂醬園便在濟寧運河岸邊誕生了。

草創的姑蘇戴玉堂只有三間門面,幾個夥計,除自己加工一點黃醬、醬油、香醋之外,多數醬菜都有是從蘇州潘萬成進貨,這些純江南風味的小菜雖然色香味都有特色,但卻很難適應當地和北方客商的口味,雖經戴阿大和他的夥計們竭盡努力,慘澹經營,仍然每況愈下,加上貪官污吏的勒索,沉重的額外稅征,到了1807年就不得不將經營近百年的醬園拍賣。當時,濟寧的大藥材商冷長連聽說之後,馬上聯合當時任兩江總督的濟寧人孫玉庭以千兩白銀買下了姑蘇戴玉堂。由於戴家賣店不賣字號,故孫冷合營後的字號改變成了姑蘇玉堂。冷長連長期經商,1804年經商到南京時,貽誤了商機,本利賠盡,走投無路時,想起了濟寧老鄉、兩江總督(當時駐守南京)。孫玉庭不忘鄰里,敘過桑櫬之情,就為冷長連解決了困難,使冷長連絕路逢生,東山再起。如今正愁無機會報恩,聽說姑蘇戴玉堂要拍賣,冷長連從習醫中又極通釀造之道,因此,主謀合買了這家醬園。

玉堂醬園玉堂醬園
買下後,冷長連親自來醬園主事。他潛心研究,反覆嘗試,吸取戴家的經驗及教訓,留江南風味之長,取地方風味之優,短短几年,就研製出了幾十種集江南風味、地方風味之優的醬菜,使姑蘇玉堂名聲大震。味壓江南生意旺,靠懂行,這是冷長連經營幾十年悟出的一個道理。他選中了貼身的夥計梁聖銘,讓他八方學藝,遍求名師,三年學成毅然將總經理的重任交付於他。這位夥計出身的梁聖銘果然有才幹,懂經營,具有好勝之心,一上任就在產品的地方化、多樣化上下功夫。單是為了製作出濟寧風味的豆腐乳,他就千方百計學習江南製作方法,仔細研究濟寧的口味,並派出其一精明夥計扮成啞巴混進江南某醬園學徒,經兩年的苦心才摸到了江南醬菜的精要。

貨不全,不賣錢,學到江南風味素要之後,梁聖銘經過幾十年努力,終於研製出了既有江南風味,又有濟寧特點的十錦、八寶、香乾、冬菜、黑、黃醬等小菜及金波,狀元紅、葡萄綠等露酒,使玉堂的醬菜、酒類成為江南、江北都喜歡的消費品,清代著名文學家李汝珍也在《鏡花緣》中誇讚金波酒為天下五十五種名酒之一,色澤明澈,醇厚芬芳,天下美酒。玉堂醬菜更是味壓江南。

名馳京省

光緒元年(1875年)任總經理的陳守和則是使玉堂醬園名馳京省的主要功臣。陳守和不光是一位釀造專家,而且是一位頗懂經銷行家。他一上任就用一兩白銀一字的高價,聘請清末著名書法家項文彥為玉堂寫下了融經營與藝術的結晶和廣告宣傳的傑作。把它裝飾在臨古運河的迎門牆上,水字相映,光彩照人,引得南來北行的遊人止步,成了濟寧州的一景,既豐富了濟寧的文化生活,又擴大了玉堂醬園的知名度。只兩三年時間,玉堂醬菜的名聲就傳進了京津,擠進了皇宮,慈禧太后得知後,立即傳旨軍機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孫毓汶、順天府府尹孫輯,速將孫家經營小菜送進宮來。孫家叔侄接到旨喜出望外,立即回到濟寧精心選制了冬菜、合錦、八寶菜、醬花生仁、醬核桃仁等小菜。在店內先做成半成品,選技術高手林大松和一名廚師乘船進京,經一個多月邊航運邊加工,待到北京打開罐子正好光澤鮮艷、甜而不膩、鹹而不濁、脆硬適口。慈禧品罷後連連夸道:果然味壓江南、名馳京省。當既封林大松為七品官街,封廚師為御廚師。

聲震巴拿馬

慈禧誇讚玉堂醬菜之後,孫家經營醬園更有了勸頭,到光緒三十二年,冷家抽出了股份,從此,玉堂醬園就由孫家獨家經營。孫靜峰親任總經理,以他的長子孫笠樵為助手,並請當時的濟寧名人李慕白、揚道園為參謀,立志要使玉堂醬園再上新台階。

孫笠樵是清末秀才、才華出眾。能詩會賦,他和藝人劉好仁共同研製出了新露酒,並揣摩中國民間傳統心理,按照節令釀造各種名酒,如舊曆年的合年歡,清明前後的滿庭芳,六月初一(小年)的菡萏香,九月九的醉重陽,請客聚友的宴嘉賓。為了給飲酒者助興,還專門在商標上精印祝酒詩。如合家歡-酒以合歡,各氣致祥,椿萱並茂,蘭桂齊芳;萬國春萬國皆友,睦鄰合歡,萬國來賓,一醉方休;玉壺冰冰清玉潔,十里聞香,我有旨酒,爾壽爾康……這樣一來玉堂的名聲更大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