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獼草

1、治癬:猴獼草15克,生薑18克(二味均為鮮品),搗爛取汁搽患處。 2、治久積扭傷:猴獼草適量,搗爛外敷患處至感覺灼熱時除去。 4、治風濕性關節炎:猴獼草、菸絲各10克,石灰漿30克,搗爛,敷患處,待有灼熱感時除去。

簡介

別名:石龍芽草、猴獼草、魷魚草(南澳)、捕蠅草、烏蠅草、(蟲禽)�草、長葉茅膏菜(湛江)、捕蠅草(通稱)、長葉茅膏菜(海南)。
形狀:本品為茅膏菜科茅膏菜屬長葉茅膏菜。生於山坡濕地草叢中,多年生草本。全年可采。分布於廣東、台灣等地。
性味:味辛性溫,有毒。
功效:該草有驅風祛濕、消腫解毒的功用。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癰癤初起、癬等。

單方驗方

1、治癬:猴獼草15克,生薑18克(二味均為鮮品),搗爛取汁搽患處。
2、治久積扭傷:猴獼草適量,搗爛外敷患處至感覺灼熱時除去。
3、治癰癤初起:猴獼草乾品適量,研末,濕草紙貼患處,紙末撒在草紙上,繃帶包好,待有灼熱感時除去。
4、治風濕性關節炎:猴獼草、菸絲各10克,石灰漿30克,搗爛,敷患處,待有灼熱感時除去。
本品內服全草生品5―8克,乾品3―6克,外用適量,孕婦忌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